隨著美國對等關稅90天寬限期即將屆滿,美國總統特朗普於7月2日突然宣布,華府已與越南達成雙邊貿易協議,未來越南出口美國的商品將統一課徵20%關稅,對涉嫌「轉運」的產品則加徵高達40%關稅,並要求越方全面開放市場。這項協議矛頭直指中國透過越南「洗產地」規避美國關稅的行為,顯示特朗普政府正加快重塑全球貿易秩序。
根據越南《越通社》與《越南新聞報》報導,河內政府對此持務實態度,強調協議有助於化解美方對其龐大貿易順差的不滿,並避免遭遇更嚴厲制裁。資料顯示,美國是越南最大出口市場,2022年出口額達1,095億美元,占越南總出口近三成;同時,中國是越南最大的進口來源國,2023年雙邊貿易總額高達1,720億美元。
越南當局承諾,將配合美方落實更嚴格的原產地認定與海關檢查制度,確保「越南製造」標籤的真實性,並強化打擊透過轉運逃避美關稅的行為。然而此舉恐引發中國報復,進一步考驗越南在中美兩強間的外交與經濟平衡。
華府此番開出40%懲罰性關稅,劍指所謂非法轉運貨品,意即中國製商品經越南包裝或稍作加工再出口至美國。根據研究,這類產品約佔越南對美出口比重16%。但相關認定定義模糊、執法困難,成為協議未來執行的最大挑戰。
出口導向產業恐增壓力
美國智庫CSIS貿易專家芮恩希指出,非法轉運行為介於單純換標與產品再製之間,執法複雜,且容易被政治化。哈佛商學院教授則提醒,即使部分組件來自中國,只要關鍵部件為越南本土製造,亦可符合作為原產地標準,呼籲須審慎界定。
經濟層面,越南出口導向型產業壓力倍增。《越南經濟時報》警告,新稅率將提高服裝、鞋類及電子品等產業成本,恐衝擊2025年訂下的8%經濟增長目標。越南學者胡國俊則認為,雖然協議內容偏向美方,但成功避免40%以上全數課稅,已屬外交止損;後續仍需仰賴產業升級與談判斡旋。
彭博經濟學家薩傑迪指出,雖然美越協議將對轉運產品加徵40%關稅,但仍低於特朗普4月原擬的46%對等稅率;然而新稅率為此前10%通用基準稅的兩倍,已令越南中期出口風險大增。她預估,越南對美出口可能減少25%,拖累年GDP增長逾2個百分點。
北京或出手
更嚴峻的是,中方是否出手報復。薩傑迪指出,北京曾表明將對損害中方利益的協議作出反制。若認定美越聯手防堵「洗產地」為針對中國,極可能出現對越南農業或製造業的報復性措施,而中國正是越南最大農產品出口市場之一。
此外,外界普遍批評該協議片面有失對等。皮特森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勒夫利直言,美方此舉是將小國「逼到牆角」,對越南而言幾無談判空間。她並質疑,美國是否真能將這類高壓協議模式複製到日本、歐盟等大型貿易夥伴身上。
當前協議內容多為「框架性條款」,細節尚未敲定,包括具體適用產品、如何執行原產地規則、防範中國轉運等實務操作仍待數月磋商。在美國大選逼近之際,特朗普顯然意圖以強硬貿易立場凝聚選民支持,但在國際供應鏈日益錯綜複雜的背景下,後座力仍有待觀察。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