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中葡平台複合型人才短缺的困境

與核心問題分析
31/10/2025
1043
收藏
分享
與核心問題分析

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戰略定位,其發展潛力與核心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擁有足夠兼具中葡語言能力、專業技能與國際視野的複合型人才。然而,現實情況是,這類人才的供給與平台發展的需求之間存在顯著落差,已成為制約平台功能深化的關鍵瓶頸。此問題的核心重點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人才結構性失衡:語言與專業技能割裂 當前澳門具備葡語能力的人才,多數集中於語言翻譯、基礎行政或傳統文旅等領域;而具備金融、法律、會計、高新科技、國際市場營銷等專業知識的人才,卻往往缺乏足夠的葡語溝通與應用能力。這種「懂語言的不懂專業,懂專業的不懂語言」的結構性矛盾,導致在推進具體的中葡商貿項目時,需要組建龐大的翻譯與顧問團隊進行銜接,大幅增加溝通成本與時效,更嚴重影響決策效率和專業服務的深度。

二、人才流向不均:公私部門吸引力懸殊 由於工作穩定性、薪酬福利及社會地位等因素,具備中葡雙語優勢的複合型人才,普遍傾向於進入政府部門、公立機構或大型博企。這種單一化的流向,導致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私人經濟部門在拓展葡語國家市場時,面臨嚴重的人才短缺。私人企業,特別是初創企業和專業服務機構,難以提供與公共部門競爭的薪酬包,使其在吸引和留住頂尖中葡人才方面處於絕對劣勢。其結果是,推動平台建設的核心動力—市場主體—因人才不足而活力欠缺,形成了「政府熱、企業冷」的局面,平台的可持續發展與市場化運作受到嚴重制約。

三、人才培養脫節:教育體系與實務需求存在落差 澳門現有的教育與培訓體系,複合型中葡人才的培養存在實務脫節的問題。一方面,葡語教育側重於語言文學本身,與金融、科技等現代產業知識的結合不足,學生缺乏在模擬或真實商業場景中運用語言的機會。另一方面,專業學科的教育也較少融入針對葡語國家市場的案例研究與跨文化溝通訓練。這種培養模式的畢業生,往往需要經過企業長期的再培訓,才能滿足實際崗位要求。此外,針對在職人士的進修渠道不足,尤其是能夠結合最新行業動態與葡語國家經商環境的高階培訓項目稀缺,使得現有人才庫的知識結構更新緩慢,無法及時響應中葡商貿合作中不斷湧現的新業態、新需求。

總結而言,澳門中葡平台正面臨著複合型人才「培養不出、招不到、留不住」的三重挑戰。要突破這一瓶頸,必須從頂層設計入手,推動教育體系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引導人才流向私人市場,並加強產學研協作,方能為中葡平台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國際葡語市場企業商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梁偉明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