巿場擔憂中美貿易談判進展,以及香港警民衝突升級,港股昨日一度急插逾800點,後跌幅略收窄,但仍挫724點,最終失守27,000關。而昨日港股通北水南向資金凈流入14.93 億。 有評論認為,就算250天線成了短期阻力,相信大戶不會大舉做淡,皆因中美貿易還在磋商中;估計恒指調整過後,有力守穩。同時,50天線位於26,594點,短期可以此作支持。 (文:洪偉順 圖:互聯網)
香港「反修例」風波未見平息,更有愈演愈烈之勢,各行各業亦不同程度地遭受損失,當中餐飲業受到衝擊最嚴重,香港立法會飲食界議員張宇人近日表示,近兩個月已有200至300間食肆申請破產欠薪,6月至10月底大約400至500間食肆結業,市況料較沙士時更慘烈。他續指,若社會衝突持續,預計明年3月時,會累計有1,000 間食肆倒閉。 (文:胡夢然 圖:互聯網)
騰訊(0070)將於明日公布今年第三季業績,綜合券商看法,預計騰訊第三季純利按年增長逾25%至247.69億元(人民幣,下同)。昨日騰訊收報323元,跌1.28%。 市場對騰訊的憂慮主要來自其網絡廣告前景,當中看得較淡的大和估計,該業務第三季收入按年僅增長9%至177.13億元,增速較去年同期下跌38個百分點,主要是媒體廣告收入按年跌幅會擴大至近26%。 惟大和相信市場已經消化有關消息。市場亦憧憬5月初獲發版號的《和平精英》會有更多收入入帳下,騰訊手遊收入復甦加快。綜合券商預測,騰訊第三季手遊收入可望按年增長逾28%至約250億元。至於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方面,有關業務第三季收入的預測中位數約為259億元,比去年同期高逾三成。
10月份澳門一手樓市場表現預料平淡無奇,原因是市場上並沒有太多一手樓推售。業界就指出,10月住宅成交多為二手樓,一手樓主要以「海上居」成交為主,雖項目在過去幾個月表現出色,但到10月已是貨尾階段;而業界亦透露11、12月將有數個項目推售,預計這兩個月住宅成交量會有明顯增加,當中路環的「擎天匯」呎價有競爭力及發展優惠力度較大。 (文:陳嘉俊 圖:互聯網)
中央政府再推行15項大灣區惠澳政策措施,其中第一項是澳門居民到大灣區購房優惠措施;有擔心指大灣區的房產市場將會對本澳樓市構成威脅,惟業界認為並不會對澳門樓價有太大影響。 (文:陳嘉俊 圖:互聯網)
博彩股第三季度業績續受壓,永利(1128)及銀娛(0027)昨日公布Q3業績。銀娛純利錄得127億元,按年及按季跌2%和4%。至於永利澳門在貴賓廳業務受壓下,第三季少賺53%至約一億美元。 銀娛經調整除息、稅、折舊及攤銷前溢利(EBITDA),雖然按年升6%至41億元,勝預期,但按季比較要跌5%。 摩根士丹利指出,永利表現遜於該行預期,故給予永利「與大市同步」評級,目標價17元。 不過,摩根大通稱,永利澳門三季度業績超過該行的預測1%至3%。 大摩在銀娛績後發表報告,指銀娛該季經調整企業EBITDA錄41.12億元,高於該行原預期40.22億元,以及市場中位數預測39.75億元,主要受上季贏率所推動。 大摩續指,銀娛目前估值相當於預測2019年企業價值對EBITDA的11.7倍,此符合行業平均水準,故維持銀娛「與大市同步」投資評級及目標價52港
美國不斷向中國實施關稅制裁令人民幣匯率受到影響而下滑,今年內美元兌人民幣甚至升穿七算。不過隨著中美貿易爭拗有所緩和,雙方第一階段的協議簽署逐漸明朗,加上美元持續減息,令人民幣開始企穩。昨日人民幣走勢更大幅上揚,在岸(CNY)、離岸(CNH)人民幣匯率均升破一美元兌七元人民幣的關口,回到六算水平,中間價亦創下三個月以來新高,但及後略為回軟而跌回七算。分析普遍認為,人民幣將在區間格局反覆波動中維持偏好態勢。 (文:洪偉順 圖:互聯網)
「天仁茗茶」香港經營商賓仕國際(1705)發出盈利警告,預計與去年中期相比較,純利將大幅下降,減幅約60%至70%,公司去年同期錄得純利約1,160 萬港元。 純利大幅下降主要由於期間市道疲弱,集團的銷售額未能達成增長所致,賓仕指出未來將會實行成本控制措施,並會深入推動效率實行,集團亦認為市道需要一段時間方可有改善,期間會致力產品創新及營銷。 (文:陳嘉俊 圖:互聯網)
香港交易所(0388)昨日中午公布第三季業績報告,其中第三季純利為22.07億(港元,下同),較去年同期24.43億跌近一成;首三季純利為74.12億,按年則跌1%。而第三季收入及其他收益為39.87 億,按年下跌近3%,按季則下跌近7%。 第三季每股基本盈利為1.76元,首三季則為5.92元。然而港交所本年首三季的整體收入及其他收益達126 億,創九個月新高,較去年首三季增加 2%。 港交所通告顯示,導致第三季收入出現下跌情況,原因包括中美貿易摩擦持續、香港社會動盪未息,加上英國脫歐前景未明,均在削弱市場整體投資氣氛。 而且港交所指出,過去曾打算收購倫敦證券交易所,開支達到1.3億,但最後於未能說服倫敦證券交易所,亦是純利下跌的原因之一。港交所於10月8日宣布不繼續進行有關收購
香港政府近月推出樓市「上車措施」後,香港樓市出現一陣子小陽春,然而中信里昂近日發表報告卻指出,料香港住宅、零售物業及寫字樓物業樓價將在12個月內出現20%至25%跌幅。 若該行預料成真,將是香港2003年「沙士」以來,所有物業細分市場均出現下跌的情況。 中信里昂指出,香港在過去18個月已出現經濟增長放慢的情況,加上股票市場出現波動、資金外流、訪港旅客減少及人民幣貶值等諸多負面因素影響,香港地產市場正處於早期下調周期。 該行指出,在中美貿易戰及香港社會活動持續的情況下,樓價預料在今年第四季開始出現明顯跌幅,未來12個月樓價將從高位下跌兩成。 不過,花旗集團中國香港地產研究主管楊海全曾在10月受訪時則持相反看法,認為香港樓市10月已見底,並將會重上較長的正常上升周期,預料未來每月會回升1%,全年有5%升幅,更指現時為入手買樓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