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梁雄業】澳門美容業商會會長程麗顏表示,疫下本澳美容業受到衝擊,消費意欲下降,整體生意下跌30%,但早前受到封關措施影響,澳門人選擇留在本地美容,令生意不至一落千丈,為本澳美容業另覓出路,程麗顏開辦卡娜培訓教育中心,並於前天(27日)中午舉行開幕儀式。 她表示,美容培訓教育中心主要解決兩大問題:第一,人才問題,透過開設培訓中心栽培美容業人才,提高行業專業水平,並傳授自己30年的美容經驗,以及其獨創的「徒手五官小顏」技術。第二,客源問題,程麗顏希望推動旅遊美容,打開遊客市場,她認為澳門是旅遊城市,隨着大灣區發展,到澳門的旅客將會增多。 她希望澳門能成為第二個泰國,用「旅遊+美容」的形式增加本澳旅客數字,擴大澳門美容業市場,同時以獨特創新的美容技術,刷亮澳門美容界在大灣區的品牌名聲。她又稱,希望政府有關部門也能與時並進,放寬美容業監管,緊隨時代趨勢,參考鄰近地區美容業的監管法例,更新優化舊有法規法例,讓澳門美容業與鄰近地區有相同的競爭力,利用澳門的特殊地位,帶動多元化經濟發展。 卡娜培訓教育中心前日舉行開幕儀式。 (梁雄業攝)
社會大眾近期高度關注政府推出經濟刺激方案,但與之相對的,在新冠疫苗接種上卻一直提不起民眾的興趣,當局對此的解讀是本澳疫情相對穩定,市民沒有太大的危機感去接種疫苗,加上接種後出入境管制並未放寬,因此許多人一直抱持者「不著急」的心態,疫苗接種普及率的增長自然較為緩慢。 其實換個角度想,疫苗接種普及率其實與經濟復蘇有很大的聯繫,如何刺激民眾主動接種疫苗,提升接種率,是特區政府應該思考的問題。 截至目前,內地已接種超過一億劑新冠疫苗,全國各地都在推進大規模集中接種計劃。由於人口基數大,內地雖然接種速度快,要達到70%接種普及率建立免疫屏障,估計仍需要至少半年的時間。其他人口基數小的經濟發達國家,最快可能在6到9月就能建成免疫屏障,進而具備放寬旅行限制的條件。 日前到訪本澳的內地抗疫專家、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認為,若接種率達到80%,就可以「很安全地打開國門」。以本澳68.3萬人口計算,80%人口接種約為54萬人。本澳開放接種已超過一個月,僅約4.5萬人接種疫苗,即使扣掉不適合接種的人群,以目前的速度要達到80%的接種率,至少還要一年的時間。若國內外以80%接種率作為放寬旅行限制的標準,澳門將被排除在第一波開放名單之外。恢復經濟、拯救各行業,全都無從談起。 香港疫情較本澳嚴峻的多,前日剛剛迎來四個多月首次本土零確診,特首林鄭月娥就發話,為了鼓勵更多市民儘早接種疫苗,正研究達至一定數量接種後,就可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也可能與其他地區商討放寬出入境限制,提供以接種疫苗的旅客更多出行便利。接種疫苗不僅是公共衛生問題,更是一個經濟問題。 「疫苗猶豫」是全世界的難題,即使是安全性最高的疫苗,都有不少反對接種的聲音。在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之中,解決「疫苗猶豫」的問題相當迫切。大家必須了解,接種疫苗是解決傳染病問題最經濟的方式,愈晚接種成本愈高,特別是當其他國家或地區已達至免疫屏障,放寬旅行限制後,接種疫苗可能出現擁擠,甚至有可能打不到疫苗。 刺激疫苗接種就是刺激經濟,當世界上開始有國家達成免疫屏障後,他們會尋找同樣達成免疫屏障的國家與地區相互開放,澳門應該爭取進入第一梯次的放寬名單,盡快緩解本澳各行各業面對的壓力。當局除了呼籲民眾盡快接種之外,也應研究推出更多鼓勵民眾接種疫苗的措施,形成有效誘因,盡快提升接種率。
衛生局已完成《預防和控制未成年人飲酒制度》公開諮詢,並於上周五(26日)發表總結報告。當局指意見普遍認同就預防和控制未成年人飲酒進行立法;對於部分可行的建議,將跟進相關工作,以完善法規的配套。 【本報記者吳泳欣報道】 在為期60天的公開諮詢期內,衛生局從不同渠道共收集到91份意見,其中包括26個團體組織提交及發表的意見,以社團及業界單位團體為主。在91份意見中,社團的意見佔最多(39份,42.9%);其次為市民(38 份,41.8 %)及業界(14 份,15.4 %)的意見。 當局指, 意見普遍認同就預防和控制未成年人飲酒進行立法,並認為有必要對酒精飲料的銷售及供應對象作出年齡限制,同時應加強網絡銷售監管,增設售賣酒精飲料的時間限制,規管轉讓酒精予未成年人的行為,加強宣傳教育,調整酒稅等,當局已就有關意見進行整理歸納,並將送交至法務部門,作為將來立法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對於部分可行的建議,例如將酒精飲料及其他商品分開放置、即時調配的酒精飲料應在餐單上作出相應標示、適度加強網絡監管、定期評估及跟進法案實施況、加強宣傳教育及戒酒服務等,當局表示認同,並將跟進相關的工作,以完善法規的配套。 濃度高於1.2%定義為酒精飲料 衛生局在報告中指,大部分意見認同有必要透過立法規管青少年飲用酒精飲料,普遍贊成將限制銷售對象的年齡定為18歲;亦同意將以容量計酒精濃度高於1.2%的飲料定義為酒精飲料。 亦有部分意見希望對上述的酒精濃度作出調整,而調整方向則持兩方面不同意見,多數意見認為立法原意是防止未成年人飲酒,市面上亦有部分酒精濃度較1.2%為低的飲料,故建議降低有關濃度,如將定義濃度改為0.5%,或酒精濃度改為高於零度,即不分濃度,只要含酒精成分的飲料均列為酒精飲料。個別意見建議濃度應上調為3.1%。 公眾地方難界定需詳加說明 就文本建議禁止在公眾地方或向公眾開放的地方,向未滿18 歲人士售賣或提供酒精飲料,絕大部分意見贊成有關規定,而個別意見指公眾地方難界定,建議對於公眾地方的定義詳加說明。 有意見反映支持應限制未滿18歲人士飲酒,但不同意酒精飲料不得放置於公眾地方或不得向公眾開放的地方的意見,認為酒精飲料早已成為市民日常生活娛樂的重要部分,如料酒、花雕酒等不允許酒精飲料在公眾地方展示,將很大程度地造成消費者日常生活的不便,並不符合市民日常需求。
早前有團體計劃於昨(28)日下午發起遊行,其後由於防疫原因取消。昨日下午3時許,原定遊行起點塔石廣場仍有部分人士集合,現場有大批警員駐守,並拉起警戒線封鎖區域,附近有警員向市民查證。 治安警表示,為維持公共秩序及安寧,下午在塔石廣場一帶派出適當警力,因應現場情況作人流管控。在下午約2時45分及4時期間,有多人在塔石廣場一帶集結,治安警隨即對相關人士解釋並勸喻離開,當中有部分人士拒絕離場,並於現場展示訴求標語,治安警帶走12名男女協助調查,有一名女子情緒激動需送院治療,其餘11人已於下午5時離開。警方暫未對任何人作出檢控。(梁啟迪攝)
【本報記者吳泳欣】衛生局已完成《預防和控制未成年人飲酒制度》公開諮詢總結報告。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為,報告內容已就有關問題做了全面和客觀分析,對報告內容及方向表示認同,亦希望衛生局盡快按報告內容落實立法工作,並且制定定期檢討法案的時間表。 但林宇滔指出,法案要體現成效,如何落實執法的實際操作和罰則問題是重點,例如當遇到不合作時,如何支援前線執法人員。他亦認同在監管成年人向未成年人轉讓酒精飲料方面有一定困難,認為現時控酒工作只能循序漸進,先從公眾地方著手,觀察成效後再思考下一步工作。 就當局建議,以容量計酒精濃度高於1.2%的飲料定義為酒精飲料,林宇滔稱,實際操作上將所有含微量酒精的飲品(部分是天然發酵生成)均視為酒精飲品,或會過嚴,理解衛生局的做法參考香港的情況,操作較方便。但他指出,不能忽視一些酒精濃度介乎於0.5%至1.2%之間的飲料,指未成年人假如飲用了一定數量亦會有影響。而除了香港,他認為可參考其他國家地區,例如台灣亦是以酒精濃度0.5%作為酒精飲料的定義,相信既符合從嚴限制,也符合實際操作。 (《力報》攝影組攝)
【本報記者劉凱輝】一名42歲香港男子陳某涉嫌誘騙友人入股本澳某賭廳100萬港元,卻私吞巨款後失聯。案發在2019年9月,陳某,向事主(本澳男子,與陳某相識多年)聲稱,只要入股本澳某賭廳便可賺取積分獎賞,亦可定期分紅。事主見陳某為相識多年友人,在無簽任何文件情況下交付100萬港元用作入股。惟去年6月,事主在偶然情況下得悉陳某已在該賭廳退股,並提走該100萬港元,經多番聯繫找不到人,於今年2月向司警報案。涉案陳某在律師陪同下到警局投案,但拒絕與警方合作,司警司警目前已拘捕涉案港男,將陳某依涉嫌觸犯「巨額信任之濫用」罪送交檢察院處理,並在司法官授權下,凍結其相信以騙款在賭場兌換的100 萬港元籌碼。 司警發言人凌錦倫表示,涉案香港男子在律師陪同下到警局接受問話。 (劉凱輝攝)
【本報記者劉凱輝】治安警接獲市民舉報中區一間體育會懷疑變為麻雀館,本月24日到場調查,合共帶走15名參與「竹戰」的男女,年齡介乎 40至70歲,以及涉嫌非法經營麻雀場所的50多歲譚姓女子。譚女否認指控。警方調查發現,該15名賭客各自到上址「攻打四方城」,玩法是鬥快自摸勝出,譚女每局可「抽水十元」。案件已被移送檢察院處理。
去年(2020年)暑期活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僅提供27,121個文娛和體育活動名額讓澳門兒童及青少年參與,較前年減少近30,000個名額。
美高梅於昨(28)日舉行「美高梅家國情懷系列 ── 全國兩會精神專題研討會」,邀請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團副團長兼新聞發言人崔世平。
非高等教育委員會2021年第一次全體會議於上周五(26日)早上在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