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假期臨近,各地尚未擺脫新冠疫情的影響,內地呼籲民眾「就地過年」,令本澳旅遊、酒店業界對春節生意不敢樂觀。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早前表示,預料農曆新年期間訪澳旅客量將不及聖誕新年假期。有本地酒店業者推出各項優惠,將目標客群轉到本地居民身上,希望將酒店入住率提升至七到八成。不過,旅遊業界就預期春節酒店入住率在五至六成左右,其中本地人約佔一至兩成。 旅遊業議會會長胡景光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現時澳門的入境旅客主要以廣東省旅客為主,由於地區接近,他們往往會即興訂房,加上在房源充足的情況下,更會「睇定啲」。在有關防控措施繼續推行之下,他預計今年新春期間酒店入住率為五至六成。他又指出,去年新春期間,「埋單」時的入住率比預定時高出一至兩成。 胡景光稱不用太悲觀他表示,按現時整體防控措施來看,新春期間的酒店入住率會比聖誕新年時作出的預期更差。 當時預期新春期間入境旅客日均可達人次,但近日的入境旅客均維持約20,000人次,相信比預期會有所下降。他又指,雖然預期入境旅客會有所回落,但若果廣東省及澳門兩地繼續維持本地零確診,他相信旅客會有信心來澳旅遊,酒店入住率會維持在五至六成,不用太悲觀。 農曆新年+西洋情人節 另外,特區政府今年因應疫情發出希望市民留澳過年的呼籲。胡景光指,往年農曆新年期間很少市民留澳住酒店,但今年因應疫情關係,本地人預定酒店情況踴躍,尤其路氹星級酒店推出優惠,力度大到除去贈送的餐飲券金額,酒店房間幾乎不要錢,吸引市民度假消費意欲。他預料市民預定酒店約佔總體酒店入住率的一至兩成。此外,今年農曆年初三是西方情人節,他相信不少市民會選擇以「Staycation」方式在酒店度過新春假期,特別是年輕一代。
本澳歷史建築永福圍,當中8號及10號外觀修復工作已完成,14號的戶外空間亦已開放,為展示昔日澳門圍里人文風情,「永福圍圍里生活展」於前天(6日)開幕,觀眾可到場觀賞有關永福圍建築的外觀特色。 永福圍地處世遺「澳門歷史城區」的保護區範圍內,緊靠大三巴牌坊及花王堂等核心景點,具有獨特肌理、空間及文化內涵,更有昔日華人社會的生活沉澱。 基於此地區的文化氛圍濃厚,政府於2011年與永福圍業權人(鏡湖慈善會)進行商議,最終達成共識,慈善會願意保留該區建築物,並加以修復及再利用。2019年,鏡湖醫院慈善會向特區政府捐贈位於永福圍和果欄街的13項物業,其中永福圍8號及10號的外觀修復工作已完成,14號的戶外空間亦已開放。 為向公眾展示修復成果、善用及活化文物建築,文化局舉辦「永福圍──昔日圍里生活展」,讓公眾感受「老澳門」的生活風情,加深對圍里建築空間特色的了解。開幕儀式前天(6日)下午3時在永福圍舉行,文化局局長穆欣欣、旅遊局局長文綺華等嘉賓出席,觀眾可到場觀賞有關永福圍建築的外觀特色。開放時間為上午10時至晚上7時,公眾假期照常開放,免費入場。 是次展覽在2月至3月期間舉行多場以親子為對象的「說書人說故事」活動,透過互動劇場演繹澳門歷史故事。 永福圍又稱永慶里,見載於1905年的《澳門市街道名冊》中。現時澳門有約200多條以「圍」或「里」命名的街道,其中在大三巴牌坊及花王堂附近的永福圍面積相對較大、保存較為完整,高低錯落的空間布局及風格統一的傳統中式民宅,使永福圍具有鮮明的圍里特色。
農曆新年將至,按照傳統本澳的廟宇會舉辦「頭炷香」活動,但由於疫情關係,文化局呼籲廟宇取消有關活動。文化局局長穆欣欣上周六(6日)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現時收到兩間廟宇取消頭炷香活動,分別是蓮峰廟及觀音堂。 她又表示,文化局希望提供文化生活及活動予澳門居民,所以當局轄下的文化場館在過年期間仍然照常開放,並強調會做足防疫措施。 穆欣欣指,蓮峰廟與觀音堂已取消今年農曆春節 「頭炷香」活動。(梁啟迪攝)
澳門回歸祖國後,離島區發展一日千里,除了各項大型娛樂度假場所為離島區帶來興旺,橫琴新口岸的落成啟用,加上路環石排灣公屋群和不少私人樓宇相繼落成,社會期望離島區的交通、康體設施等規劃發展可進一步優化。 民众建澳聯盟副理事長陳冰冰認為,離島區短期內除了要優化交通和增加康體設施,長遠而言特區政府應善用近年在離島區收回的閒置土地,調查和聽取離島區居民需求,盡快規劃閒置地用途。 身兼民建聯離島地區服務小組成員的陳冰冰表示,交通問題是小組定期關注的重點之一,小組定期落區跟進有關工程進度,並因應情況即時向政府部門提出建議。她指出,過去十年在離島區進行的大型工程不斷,包括現時正進行的氹仔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建造工程,以及奧林匹克游泳館圓形地周邊路網重整工程,其實對於居民出行造成十分不便。 泳館圓形地路面複雜 奧林匹克游泳館圓形地周邊路網重整工程方面,受現場施工環境的限制,行車條件較以往複雜。陳冰冰指出,有關工程鄰近大型娛樂場和學校,而該區交通一向比較擠塞,尤其是早上上班時段,下午3、4點學校放學和博企員工換班時段,以及傍晚下班時段。 就工程引致交通擠塞,對駕駛者造成不便的情況,陳冰冰表示,小組除了建議有關部門通過手機應用程式和網頁加強宣傳工程改道事宜,亦建議當局在西灣大橋往氹仔方向的落橋點設置電子屏幕,提醒駕駛者該區交通情況;多加利用電台頻道通報交通消息。 呼籲駕駛者改道避免塞車 陳冰冰同時呼籲駕駛者在交通繁忙時段可改道出行。她指出,平日駕駛者經西灣大橋往氹仔時,習慣選道經東亞運大馬路往澳門銀河的方向前往市區,她建議駕駛者可改道經海洋花園大馬路或史伯泰海軍將軍馬路。她表示,經小組幾次實證,改道行駛雖然路程稍遠,但交通情況暢順,如此駕駛者既可避免塞車,亦可疏導工程附近的交通壓力。 短期規劃閒置地作康體設施 特區政府至今已宣告共有81幅土地批給失效,當中有不少位於離島區,其中近年最令人注目的就是政府打算利用氹仔區四幅閒置地興建屬臨時性的車胎公園,陳冰冰表示贊同。作為氹仔區市民,陳冰冰認為事實上中央公園的日常使用狀況已面臨飽和狀態,因此,特別是該區的家長對於興建車胎公園均有著期待。另一方面,她認為政府適當為閒置土地安排臨時建設,亦有助避免閒置地雜草叢生,引起衛生或治安等問題。 長遠諮詢居民意見規劃閒置地 不過,除了車胎公園用地,離島區仍有不少閒置地未有被政府安排用途。陳冰冰認為,短期而言特區政府還可以考慮在離島區興建更多康體設施,例如是自由波地,指這些設施在離島區仍然不足。 長遠而言,陳冰冰認為政府應盡快規劃離島區閒置地的土地用途,為此建議特區政府展開調查收集居民意見,研究離島區居民的生活需求。 政府應主動出擊解決甩磗事件 另外,就近期石排灣公屋群出現「甩磗」事件,陳冰冰認為政府以保收期已過或天氣為理由,拒絕為居民處理問題是不負責任,居民對於石排灣公屋群在驗樓時有否出現問題存在疑惑,認為政府更應主動出擊釐清事件,也為居民徹底解決問題。她又認為政府亦應趁今次事件檢討現行的驗樓機制。
新冠肺炎仍然肆虐,日前內地傳媒報道,江蘇省無錫市一批由智利進口包裝車厘子經核酸檢測後呈陽性,而且部分已經流入內地市面。該消息發布後,隨即引發消費者關注,因此車厘子在無人問津之下,內地及本澳車厘子價格隨之「插水」。 市政署早前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所有鮮活食品(包括水果)在進口時,必須申報並通過強制性檢驗檢疫後,方可進入及在本澳市場出售。自去年6月至今年1月,市政署已抽取逾20,000個冷鏈食品及環境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全數皆通過檢測,暫未見異常。 市政署表示,一直密切留意疫情變化情況,自去年起已啟動進口冷鏈食品、環境、人員三層防護把關,持續因應疫情調整冷鏈食品的防疫措施,亦已聯同衛生防疫部門制定了進口冷鏈食品核酸檢測陽性時的應急預案。 市政署:進食水果前要徹底清洗 市政署呼籲市民做好各項食安及防疫防範操作,外出選購物資需佩戴口罩,購買後使用酒精搓手液等方式清潔雙手;進食水果前要用流動水沖洗乾淨,不建議使用化學清潔劑清洗,以免部分化學物殘留於水果表面;對於需要削皮或切開食用的水果亦應先清潔表面後再切,做好上述各種防範,便可放心食用水果。 車厘子銷情慘淡 本報記者日前到本澳超市、水果店及果欄查詢車厘子價格,發現價格約十幾元至60幾元一磅不等;市面車厘子產地分別來自智利、美國、澳洲等。根據觀察,儘管十幾元就可以買到一磅車厘子,惟購買顧客甚少。 水果店老闆吳先生表示,自從內地爆出車厘子核酸檢測呈陽性,車厘子銷情慘淡,大呻「宜家車厘子仲平過提子」。即使調低售價,購買顧客亦少之又少,銷量一直下降。他認為很多人「唔敢買、唔敢食」,大家都憂慮過頭。他指出,一般而言正常渠道進入澳門的水果,在碼頭卸載時已經被消毒及抽檢,正常情況下99%貨源均無問題。 市民選購其他帶外皮水果 吳先生更稱,自己日日都食用車厘子,如果真的有甚麼問題早已「中招」,他希望市民盡快釋除「車厘子存在新冠病毒」疑慮;他介紹車厘子正確清洗方法,可以用麵粉或蘇打粉清洗車厘子表面,或者用少許鹽浸泡一下,再用流動清水徹底沖洗乾淨即可食用。 市民溫小姐表示,現時對於車厘子「幾平都唔敢買,驚有病毒」,並指會購買有外皮水果,例如橙、柑等,而產地一般選擇國產;因國外疫情仍處於嚴峻狀態,擔心食用進口水果後會「中招」,直言要「避一避,唔食住」,更指市面還有其他水果種類選擇。 食品核酸檢測呈陽未必有傳染性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1月3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最近一些食品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受到了社會普遍關注。他指新冠病毒是呼吸道病毒,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及人與人密切接觸傳播,經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極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主要是針對病毒的核酸部分,無論是活病毒、死病毒,都可能檢出核酸陽性,因此食品進行核酸檢測呈陽性,不代表具有傳染性。 此外,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消費者經採購、加工食品而感染新冠病毒案例。從全國各地對食品及其外包裝,特別是進口食品的新冠病毒核酸監測而言,總體的陽性檢出率較低,不到萬分之一,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的外包裝,總體的污染量偏低,因為新冠病毒在食品表面不會繁殖。
拱北海關所屬橫琴海關,前(6)日查獲一宗旅客違規攜帶250萬元港幣入境案件。 當日下午5時,內地男子楊某手提一個紅啡色布袋經橫琴口岸「無申報通道」入境,海關X光機顯示該布袋圖像異常,當值關員立即對其進行查驗,發現布袋內竟裝有多疊大面額港幣現鈔,共計250萬元。目前,該案已按相關規定作進一步處理。 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貨幣現鈔屬國家進出境限制類物品,進出境旅客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攜帶貨幣進出境時主動向海關申報,自覺接受海關監管。旅客如攜帶超過5,000美元等值外幣現鈔入境,須主動向海關申報並辦理手續。 內地男子楊某攜帶250萬元港幣入境橫琴,被橫琴海關查獲。(拱北海關提供圖片)
一名33歲男子懷疑因為五個月大兒子沖奶粉分量問題,與母親發生爭執,竟揮舞菜刀指嚇母親,混亂中誤傷兒子,導致嬰兒左前額近太陽穴位置被割開一道長約五厘米傷口,需縫六針。案發後該男子承認持刀指嚇母親及誤傷幼兒,被司警拘捕。 被捕男子姓何,33歲,澳門居民,娛樂場賬房職員;被控以「加重傷人」及「禁用武器」罪移送檢察院處理。 嬰兒額頭被刀割留五厘米傷口 司警公布案情表示,年僅五個月大的男嬰日常由祖父母照顧。案發在本月3日早上,何某63歲母親在沙梨頭住所,打算沖奶粉供孫兒食用。期間懷疑因為奶粉分量問題,何某與母親發生爭執後,一怒之下從廚房取出一把菜刀指嚇母親,何母因閃避不及,菜刀誤傷男嬰頭部,隨即血流如注。 事發後,男嬰祖父立即報警求助,治安警隨後將案件轉交司警跟進。 經法醫檢驗,受害男嬰左前額近太陽穴位置有一道長約五厘米傷口,需送院接治療,而傷口需縫六針。經治理後,男嬰幸無大礙。 司警發言人表示,男子揮舞菜刀指嚇母親,混亂中誤傷五個月大兒子。(劉凱輝攝)
祐漢新邨後巷前(6)日發現三具貓隻屍體,市政署人員隨即聯同治安警前往現場跟進了解。市政署經解剖檢驗後,初步懷疑涉及虐待動物,已交警方進行調查搜證。 市政署稱,於前日分別收到市民及澳門愛護動物協會通知,於祐漢新邨後巷發現三具貓隻屍體,隨即聯同治安警前往現場跟進了解,經初步解剖檢查發現,涉案動物分別為一隻懷孕母貓及兩隻未成年雌性幼貓,全部均無任何外傷或骨折,排除曾經受到虐打或高空墮下的可能性,但由於屍體腐化程度不一,相信三隻貓在不同時間死亡,且可能曾經被人移動棄置至同一地點。評估有關個案動物死亡原因有可疑,已被列作懷疑殘酷對待動物個案,交由警方作進一步調查。 根據《動物保護法》相關規定,意圖令動物受痛苦,使用殘忍、暴力或折磨的手段對待動物,造成其肢體嚴重殘缺、失去重要器官或死亡者,科處最高一年徒刑或最高120日罰金。 市政署呼籲公眾一旦發現任何懷疑虐待動物行為或不明死因的動物屍體時,切勿自行處理屍體,應立即報警或致電市政署處理動物屍體熱線處理。 一隻懷孕母貓及兩隻未成年雌性幼貓被發現陳屍於祐漢新邨後巷,死亡原因有可疑,警方已列作懷疑殘酷對待動物個案。(澳門愛護動物協會圖片)
農曆新年前夕,司法警察局聯同「司警局婦女防罪之友」會員、社區安全青年領袖及滅罪小先鋒學員前往路環石排灣公屋群探訪獨居長者,送上賀年糕點、福包及節日祝福,提醒長者們歲晚期間注意做好防罪措施。
交通事務局日前於其網站公布兩間巴士公司服務評鑑情況,2020年上半年新福利及澳巴均獲B級(83至86分)評級,是自2013年7月開展巴士服務評鑑以來得到最高的評級,至於去年下半年評級則未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