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區社諮會昨(5)日下午舉行會議,有社諮委在會上關注湖畔大廈及石排灣公屋「甩磚」問題。 委員羅頌儀指,湖畔大廈先後發生多次走廊瓷磚剝落的問題,居民表示幾乎每年都會發生,近日再收到住在湖畔大廈第五座的居民反映多層走廊瓷磚大面積剝落。由於大廈的保質期已過,居民需要在大廈維修基金自行支付有關費用。 委員李海霞表示,湖畔大廈公共設施亦頻出故障,入住不足四年更換電梯鋼纜,消防系統經常誤鳴需整個更換,近日更緊急更換水池閥球及單位內不時發生水管漏水等,嚴重影響住戶日常生活。由於保固期已過,小業主需承擔有關維修費,不單蒙受經濟上損失,更飽受精神困擾。 李海霞建議當局就湖畔「甩磚」問題進行一次性解決方案,建議改為油漆牆身或耐久常新洗水「米石」批盪。由於須召開業主會及超過七成業主同意,房屋局持有湖畔大廈第五座七十多個單位,應牽頭協助召開業主會,並與業主會溝通,徹底根治同題。此外,她亦期望政府加強監管公屋質量,以及將樓宇保固期及保養期增加最少一倍。 另外,委員吳超偉指,石排灣公屋群自年入伙至今,每逢冬季均面對著同一問題「甩磚」,有關的瓷磚脫落經過多次反映及修繕下,情況並未得到有效的改善或甚至根治。他期望相關部門急市民之所急,盡快協助石排灣居民徹底根治「甩磚」問題。
澳門居民到內地置業近年增多,當中不少消費者不了解內地法例,引發不少紛爭,近期接連多宗向政府總部遞信求助,行政長官亦表關注,經濟局更新非本澳樓宇廣告指引。消費者在內地置業,應事前核實樓盤是否齊備「五證」,審慎考慮,交易過程更要注意合約條款,保障自身利益。 對於近期有澳門居民反應映在內地置業出現糾紛,行政長官賀一誠早前向傳媒表示,廣告是吸引居民內地置業的主要管道,按照內地法律,樓盤需要「五證」齊全才可推出銷售,因此,他上任後已要求消委會及經濟部門嚴格管理在澳門銷售的內地樓盤廣告,並呼籲澳門居民在內地置業時要留意樓盤是否已有「五證」,倘證件齊備,樓盤爛尾機會很微。 另一方面,經濟局已於上月23日公告更新《非本澳樓宇廣告應遵守法律義務及注意事項》指引,規定非本澳樓宇廣告需清楚說明交樓期限及售樓條件,單位實用面積,倘屬住宅單位及供辦公室用途,所推售單位價格每層不同,需清楚說明每單位售價,以及工程准照編號及樓宇在物業登記局的登記編號,並需列出「五證」、即「國有土地使用證/不動產權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及「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等的編號。 針對近期多宗購買內地不動產糾紛,消費者委員會與及經濟局上月30日在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舉辦講座,提醒市民境外置業涉及層面繁複,應事前核實樓盤是否齊備「五證」,審慎考慮,交易過程更要注意合約條款,以保障自身利益。 港澳人士一般概念「定金」和「訂金」沒大分別,但根據內地法律,兩者有是有分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給付「定金」一方不履行約定無權要求返還,收受「定金」一方不履行約定債務應當雙倍返還「定金」;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訂金」、「誠意金」等,則需通過雙方協調歸還,因此,交付「定金」須謹慎。 投資不動產多涉及大金額,境外置業涉及繁複的法律法規,消費者事前要多做功課,收集資料、了解當地購房法律及手續,最好能到當地親身了解實況後才作出決定。
物流業是支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且已成為全球與各國經濟穩定發展的有力支撐,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區政府原計劃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設置物流中心及倉庫,但現時計劃改變,物流設施縮小,將轉為「物流轉貨站」,並非原計劃同時兼備轉貨和倉儲用途的物流中心。「物流轉貨站」貨物不能「留過夜」,本澳物流業界對政府改變計劃表示不滿,直指缺乏事前諮詢的決定打亂業界發展部署。 澳門物流貨運聯合商會理事長李國輝早前接受本報訪問時稱,政府由始至終都是自行作出有關決定,業界要通過傳媒報道才得悉有關資訊,事前沒有任何諮詢,對此表示失望。他稱,業界不希望佔用市區土地做物流儲存倉,認為在人工島設置更好,加上近年業界還要承受存貨成本上調的壓力,在本地合規格工業大廈存貨的成本大幅上升,有關人工島不設物流儲存倉的決定,讓業界少了一個存貨地點選擇,打亂了業界部署。 人工島規劃時已籌備設物流倉庫 特區政府十年前在規劃建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時,已籌備在人工島上設物流中心及倉庫,其後更在人工島東部劃出地段作為物流中心及倉庫用地。本澳物流業界一直希望在人工島可設物流中心,能促進物流業發展。 港珠澳大橋於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前,時任行政長官在2018年6月授權海關籌備物流設施工作,物流中心及倉庫建設原計劃2018年底至2019年初公開招標,物流業界寄予厚望,但港珠澳大橋通車已逾兩年,人工島籌建物流中心及倉庫杳無音信。 根據建設發展辦公室的規劃圖,澳門口岸人工島右側一幅廣闊「物流倉庫」土地,原計劃用以設置大型物流設施,貨運功能定位於港澳之間,當時業界分析指,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珠三角西岸與香港港口的距離可縮短41%,運輸成本和時間減少30%。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早前在立法會上解釋,城市總體規劃諮詢提出,未來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澳門口岸管理區設置物流設施及燃料中途倉,待總規草案完成諮詢便會按相關規劃開展相關工作,相關地段亦會規劃興建會展中心,因此物流設施會變小,將轉為「物流轉貨站」,而非同時兼備轉貨和倉儲用途的物流中心。 根據建設發展辦公室的規劃圖,澳門口岸人工島右側一幅廣闊「物流倉庫」土地,原計劃用於設置物流中心及倉庫。(建設辦網頁圖片)
一名曾在本澳某琴行工作的內地女外僱,涉嫌「穿櫃桶底」盜用琴行17萬多元,且在賭場內大肆輸清,事敗被司警拘捕。 被捕女外僱姓李,36歲,在本澳某琴行任銷售員,2019年初入職,涉嫌「信任之濫用」罪被送交檢察院處理。 案情顯示,李女取得僱主信任後負責替公司「入數」。直至去年9月23日,琴行發現該月5日至15日,有兩筆營業收入合共近18萬元公款銀行戶口沒有「入數」紀錄,經查詢後李某承認擅自挪用,求情後簽下欠條承諾還錢,但最終沒有履行承諾,更失去蹤影。 琴行負責人於是在去年10月6日報警求助,三日後李女得知琴行報案,透過網上支付轉賬20,000元還款,又承諾盡快清還尾數,但最終同樣無下文。至去年12月底,李女到司警局自首,承認因爛賭犯案,並表示贓款已全數輸光。 司警發言人凌錦倫公布琴行女外僱涉監守自盜案犯案經過。(劉凱輝攝)
一名內地女子元旦日來澳期間變身「飛機老鼠」,在航班上偷取一名男乘客背包內3.9萬港元現金,治安警接報到場調查,在其他乘客指證下將其拘捕,治安警並在機上起回全部贓款。 被捕內地女子姓陳,33歲,無業;涉嫌「加重盜竊」罪被治安警移送檢察院處理。 案中男事主為一名內地商人,本月1日元旦日,由上海乘搭航班來澳,上機後將其背包放在座位上方行李櫃,及後小睡休息。當飛機抵達澳門後,事主在落機前檢查背包,發現背包內現金不翼而飛,立即通知機組人員報警。 治安警接報到場登機調查,事主座位附近的乘客指證是涉案女子陳某所為,警員在飛機地上撿獲一個放有3.9萬港元現金膠袋,懷疑有人發現事敗後將贓款棄置企圖洗脫嫌疑。陳某則供稱自己的背包與事主放在同一個行李櫃內,她承認有打開過事主背包,但否認偷取裡面現金。案件現時已移送法辦。 一名內地女子元旦日來澳,涉嫌在航班上偷取一名男乘客背包內3.9萬港元現金被捕,治安警其後撿回全部款項。(治安警察局提供圖片)
一名在電訊公司工作內地男外僱,涉嫌專接「老鼠貨」,以低價購入多部從籃球場盜竊得來的手提電話隨著籃球場「老鼠」落網及被警方偵破,負責接贓的男外僱近日亦被警方拘捕,案件有待進一步跟進。 涉嫌接贓被捕男外僱姓蔡,34歲,案發時在關閘某電訊公司工作;已被司警送交檢察院處理。 治安警去(2020)年初偵破一宗連環盜竊案,三名本澳青年涉嫌在旅遊塔附近籃球場盜去多名籃球愛好者的手提電話,案件其後已移送檢察院偵辦;而根據三名被捕青年口供,當中至少四部盜竊所得手機已轉交到涉案蔡某手上。 司警其後接手對案件作進一步調查,經分析後鎖定目標。直至上月29日,涉嫌接贓的蔡某經關閘入境時被捕,他承認犯案,供稱以低價2,300元購入明知是賊贓的四部手提電話,目的是為分拆手機內裡有價值零件。 球友常把財物放在場邊,匪徒伺機偷竊。(資料圖片)
全球各地正為重點人群接種新冠疫苗,而本澳也將在今年第一季開啟接種工作。在昨日舉行的新冠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當局對疫苗接種問題做進一步說明。
送走特別艱難也極不平凡的2020年,迎來充滿生機的2021年。回顧2020年,最不陌生的詞彙莫過於「新冠肺炎」。這場堪稱世紀災難的疫情,不但讓全球過百萬人失去生命,更令全球各業以及經濟遭受重創。值得慶幸的是,澳門特區政府在這次疫情應對上採取快速積極有效政策,抗疫防疫工作成效彰顯,沒有發生大範圍社區傳播,沒有醫護人員感染,零宗死亡病例。 隨著疫情受控,旅客日漸增多,只要我們鼓足勇氣,團結協作,迎難而進,定可開創美好明天!
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因應新合同,新福利已調整措施,擴大服務範圍,包括開設特班車16S、17S;延長MT4、25AX號路線的服務時間;26號路線巴士轉用大車型行駛等。
兩巴與政府簽訂的新巴士合同今年1月1日起生效,昨(4)日為新巴士合同生效後首個上學及上班工作日,兩巴均依照實際情況加開班次,學生及家長大多表示候車時間縮短,上車亦較容易,但由於校網區一帶,不少家長駕車送子女返校,造成塞車,大部分學生均表示候車時間縮短,但由於塞車關係返校時間與之前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