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深本澳大專學生對粵港澳大灣區在支援青年創業政策方面的認識和了解,高等教育局早前舉辦創見機遇—創業參訪團,組織85名曾於或正在本澳及外地修讀高等教育課程的大專學生前往大灣區城市參觀,並與進駐當地的企業代表交流,掌握灣區最新發展趨勢,以及了解創業成功之道。 參加者曾於或正在澳門、內地、香港、台灣地區、澳洲、英國及美國等地升學,分批前往澳門、中山、橫琴、深圳、東莞、惠州及廣州開展探索機遇之旅,行程包括參觀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中山火炬創新創業園、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松山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惠州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粵澳青創國際產業加速器及創匯谷-粵港澳青年文創社區。其間,學生參加不同主題的座談會,了解各地在支援港澳居民創業的政策和措施,並與進駐當地的企業代表交流,瞭解大灣區各城市在青創方面的最新動向。 就讀於澳門理工學院的張同學表示,行程豐富,在參訪中感受到大灣區為港澳青年創業提供了沃土,同時讓其擴大了知識面以及結識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未來會抓緊發展機遇。就讀於澳門大學的謝同學表示,此行獲益良多,透過聽取青年創業者的經驗分享,有助其更好地規劃創業路向,增強創業信心。
為使各行各業享有安全健康工作環境,保障本澳從業員生命健康,勞工事務局積極透過各種培訓教育、宣傳推廣及巡查執法等手段,提升個人、企業,以至社區及市民大眾的職安健水平。當局亦持續完善相關職安法例規定,加上多渠道多平台的宣導,帶動本澳職安健文化發展。 勞工局表示,因應社會發展開設不同類型職安健培訓課程,近年推出《建築安全特定訓練計劃》,就是根據勞工局日常對建築工地巡查中被勒令停工或作出處罰的違規行為所涉及的工序而推出,為業界人士提供高空工作、密閉空間工作、起重機械檢查及安全操作等特定工序的職安健深化培訓。 VR互動提升學習體驗 針對酒店及飲食業工作意外屬多發性,當局自2018年7月推出《酒店及飲食業職安卡課程》,目的為全面普及有關從業員的職安健知識,至2020年底已培訓人;並與大專院校和專業團體合作開辦建築業和其他行業的安全管理證書課程,如助理建築安全督導員證書課程、建築安全督導員證書課程、職業安全健康主任證書課程等,培養職安健範疇的高階人才,提升業界安全水平。 為加強教學效能,當局近期在培訓中加入VR互動體驗和AR擴增實境等技術,提升學員的學習體驗,更好掌握課程內容;並推出課程E-learning網上學習系統,讓從業員和大眾市民不受地點和時間限制進行自主學習。此外,陸續推出各行業和工種的工作安全指引小冊子,為從業員提供便捷及簡單易明的安全資訊。 職安健宣導走入校園 勞工局指出,推廣職安健不應只限對各行業在職人士宣傳,更應將有關訊息散播到社會每一角落,因此會持續透過媒體、網絡平台等發布職安健訊息;走入社區舉辦大型推廣活動;走進校園向兒童和青少年進行教育,務求照顧社會上不同人士的需要,營造安全及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帶動本澳在職安健文化發展上獲得更理想的成果。
隨著大灣區融合,澳門居民在內地駕車需求日增,然而目前內地和澳門駕照互認進度未有進展,澳人仍需到內地考試才能取得駕照。中國粵港澳大灣區交通服務行業聯合會總會長兼澳門區會長關偉霖指出,近年在橫琴設立「車管所」考試點,方便了部分澳門居民,但內地和香港早已經實行駕照互認,免試領證,期望下一步澳門居民也可以感受到這種便利,加快澳門居民享受大灣區生活和工作的便利。 關偉霖稱,無論以往在粵澳兩地車牌申請上,抑或近年單牌車申請入橫琴,許多澳門居民均十分關注和期望申領,但澳門政府對這方面資訊比較缺乏,不少澳門居民均需要透過中介辦理,但不少中介機構往往資訊不清、收費不一,甚至有真假之分,令許多澳門居民要投入許多成本,這和兩地車牌便利往來的政策背道而馳,成為中介機構發財方式。他期望澳門政府可與內地相關部門建立便利的行政手續渠道,清晰資訊發布,做到一站式申請服務,減低澳門居民期望在大灣區生活,但因為成本高昂而卻步。 關偉霖續指,除了車牌、駕照申領手續繁複外,澳門居民對於在內地駕駛的保險購置、續期等事宜所知資訊甚少,往往透過指定的私人機構和中介辦理,其實這方面資訊本應該透明公開化,例如在交通事務局網站和手機應用程式,就可以加入相關的資訊和連結,包括內地相關部門的網站,或是一些專題介紹,使得澳門居民更容易接收同類資訊。 不少澳門居民習慣駕駛摩托車,而內地不少城市發展因素,已經實行城區禁摩政策,例如珠海市就未能考取摩托車駕照,故部分想考取內地摩托車駕駛執照的居民,就需前往到廣州的省考試中心,帶來了許多不便。關偉霖建議未來可否結合駕照認可的進程,將相關摩托車、私家車和重型車輛的駕駛資格理順並認可,以減低相關繁複手續。 關偉霖建議結合未來粵澳兩地駕照認可進程,將摩托車、私家車及重型車輛駕駛資格理順認可。(資料圖片)
城市規劃委員會昨(6)日舉行2021年首次平常全體會議,討論23份規劃條件圖草案,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南灣湖C區的土地將用作興建法院及檢察院大樓的規劃草案。
房屋局正展開 2019年經屋申請3,011個獲甄選取得人的實質審查工作,相關人士可由昨(6)日起至4月7日期間,透過網上補交文件,包括例外許可申請、澳門內外物業估價報告等。房屋局已根據申請人排序名單次序發函通知相關人士。
行政公職局電腦機房防火牆昨(6)日中午發生故障,政府入口網站及「一戶通」等網上服務一度暫停。
城市規劃委員會昨(6)日舉行會議,完成討論南灣大馬路459 號、龍嵩正街1 至9 號以及位於鄰近南灣大馬路之土地,即南灣舊法院大樓和前司警局大樓地段規劃條件圖草案,規劃用途為法院,土地面積3,255 平方米。
城市規劃委員會今年第一次平常全體會議上,共討論23份規劃條件圖草案,當中六份涉及公共工程。
在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上(12)月底舉行的第三次全體會議上,政府建議維持現時工作意外及職業病法定賠償限額、無理解僱賠償的月薪金額上限,以及物管業的清潔及保安最低工資金額。
踏入2021年不久,旅業界傳來好消息,當局公布,除夕當天訪澳旅客超過三萬人次,是過去11個月單日最多,可謂新年新氣象。雖然情況與疫情前相比仍大相逕庭,但已說明旅客逐漸增加來澳旅遊的信心與意欲。然而,面對疫下旅遊模式改變,業界不能只「等客到」,應藉此以新面貌示人,向多元及深度遊轉型,從而帶動經濟,為吸引回頭客打好基礎。 澳門旅遊業自前年香港社會事件以來,生意受到一定程度影響,至去年又遇上新冠肺炎疫情,業界遭受重創,可謂雪上加霜,雖然內地赴自由行簽註已於去年9月23日恢復,但訪澳客量增長緩慢,加上內地未恢復旅行團旅遊,現時訪澳旅客徘徊在每日二萬至三萬之間,與疫情前日均旅客量約十萬人次相比,確有天壤之別。旅遊業過去亮麗的數字雖然消失了,但業界可藉此機會,順應行業需求變化,設法推進旅遊模式的改革。 過去不少旅客來澳傾向以購物為主,或到傳統景點一遊,對澳門深度遊所知甚少。疫情期間,政府推出本地遊項目,挖掘澳門多元旅遊資源,打造休閒遊、社區遊等不同特色的旅遊路線,海上遊、直升機體驗等亦大受居民歡迎,如何將此成效延伸至旅客,現時正是驗收的時候。此外,有意見指出,由於核酸檢測措施,以及酒店推出的優惠套票,不少旅客由以往偏好的澳門一天遊,轉為二至三天的休閒遊,故旅遊業界應從延長旅客留澳時間著手,致力推動旅遊產品加多元精緻。 由於海外疫情仍未穩定,受出入境限制措施、航班未恢復等因素影響,內地居民出國旅遊機會甚微,當旅客減少中長線旅遊、加大區域短途旅遊,對澳門或是一個利好因素。行政長官賀一誠早前曾表示,下一步要重新定位,讓內地同胞知悉來澳不需隔離,故在短期內,如何進一步向內地居民宣傳本澳健康城市形象,吸引龐大及具消費力的內地客回流,乃本澳當前主要任務。 來一年,相信內地來澳自由行的人數會逐步增多,本澳除了要繼續做好防疫措施外,旅遊業界也應「疫」境自強,及早把握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