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本澳電子商務發展,助力澳門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2021年2月9日下午三時,澳門美域高科技研發有限公司假澳門中銀新馬路支行舉辦「閃送外賣」電商優惠活動宣講會。
澳門特區獲分配50萬劑國藥集團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 首批10萬劑已於2月6日運抵澳門。
澳門特區獲分配50萬劑國藥集團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首批十萬劑已於2月6日運抵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昨(9)日表示,預料餘下40萬劑新冠疫苗將於2月底抵澳。她昨日接種後並無不良反應,呼籲市民積極接種疫苗。
衛生局局長李展潤昨(9)日與一眾官員一同接種新冠疫苗,他接受傳媒訪問時特別提到,接種新冠疫苗後必須留觀30分鐘,對空間的需求較大,但當局仍選擇在醫護場所內為群聚注射,是要確保場所內設有足夠支援措施,應對突發情況。
新冠疫苗正式開放接種,預約系統已於昨(9)日起開放予市民預約,目前可供市民選擇的有國藥滅活疫苗,共有13 個接種地點,包括衛生局轄下衛生中心、仁伯爵綜合醫院等。
農曆新年假期已開始,但入冬以來世界各地尤其北半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嚴重,內地部分省市亦出現從外地輸入個案,防疫形勢嚴峻,必須做好防控措施,盡可能原地過年,非必要不離境外出,「外防輸入」,確保抗疫成果,在新一年助力推動澳門經濟復蘇。 當前疫情在外地持續蔓延,進入大流行新階段,世界多國尤其在歐洲,再次升級入境管制措施,嚴格限制外國人入境,此時如果仍然冒險旅行,帶來境外疫情輸入風險。 內地及本澳疫情早已受控,但近期內地多個地區出現輸入性個案,令不少社區被列為中、高風險地區,要實施「閉環式」管理,禁止人員流動,全員接受核酸檢測,以截斷傳播鏈。澳門、珠海最近亦出現輸入性個案,疫情常態化下,堅守「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疫方針至關重要。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已發出通知,要求各省市在春節期間減少人員流動,盡可能安排外來人員原地過年;各省市也推出各種措施,鼓勵人員就地過年,減少流動。 為徹實施「外防輸入」防疫政策,特區政府應變協調中心呼籲居民和各界人士新春期間盡量留在澳門。特區政府已要求各級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配合防疫安排,在年廿三至明年年十三內地春節假期及春運高峰期應盡量留在澳門,避免前往廣東省以外地區,內地省市因疫情變化而由低風險轉為中風險可能性仍然存在,在當地短暫逗留可能因此需要在澳門或澳門以外地方接受醫學觀察。如因當地疫情變化在澳門或澳門以外地方接受醫學觀察而導致缺勤,非為不可預見的情況,除非有不可歸責且獲部門領導接納的解釋,否則,缺勤可不獲接納為合理缺勤。 在此防疫工作依然緊張時刻,市民應該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堅守「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當前疫情反覆無常,春節前後的低溫氣候又特別適合病毒生存、傳播,各種不利因素疊加,疫情防控壓力陡增,避免疫情反彈,將人員流動減至最低,新春期間盡量留在澳門,避免外遊探親,減少拜年和聚餐等群聚活動,這是當前防疫工作重中之重。 在辭舊迎新日子,要做好研判風險預案,要保障自己健康和要有守護城市責任,才能在天涯共此時的彼此祝福中,度過一個美好而又特殊的春臨近新年,年貨店舖人頭湧有花檔表示,今年部分花卉節,同時鞏固抗疫成果,促進經濟早日復蘇。
農曆新年將至,本澳市面氣氛熱絡,雖然商戶想方設法穩住內需消費,但由於內地提倡原地度歲,業界普遍預計春節假期自由行遊客不會有太大起色,對未來經營前景「十五十六」,社會盼望當局推出第三輪經援措施。行政長官賀一誠昨(9)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受訪表示,當局一直在觀望經濟情況,會研究有關扶助措施,並稱可能不是稱為第三輪經援措施。 行政長官賀一誠昨日早上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休息30分鐘,隨後接受傳媒訪問表示,政府鼓勵居民接種疫苗、共同抗疫,但前提是自願接種。賀一誠重申,政府以保障居民生命和健康為首位,有了新冠疫苗後,社會有健康的保障下,經濟自然一定恢復。至於被問及會否推出第三輪經濟援助措施,賀一誠稱經濟方面一直在觀望,會研究有關扶助措施,但可能不是稱為第三輪經濟援助措施。 對於政府扶助措施,中南區工商聯會會長李卓君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直接現金當然最好,其次就是消費卡,認為對所有中小微企帶來直接幫助,相信整個社會和民生上亦沒有異議。 李卓君:旅遊區商戶十室九空 李卓君又指,第一第二期消費卡有效幫補市民生活開支,以及為商戶帶來收入,消費者可無拘無束地在本地買東西,促進社區經濟。 對於今年農曆新年前營業的市況,李卓君形容比起疫情前慘不忍睹,過往最受遊客歡迎的官也街只能維持疫情前的20%生意。李卓君指官也街商戶還可以咬緊牙關捱下去,但大三巴牌坊附近情況更為慘烈,在大三巴到戀愛巷一帶已有近40至50間舖頭無法開門營業,可用「十室九空」來形容。他預計隨著特區主要官員帶頭接種疫苗,為市民及遊客帶來信心之下,相信本澳下半年經濟可逐步恢復。而現時當局研究推出的扶助措施,他指不論多與少都會為商戶帶來「捱下去的期盼」。 兩輪經援及時「雪中送炭」 為應對新冠病毒全球肆虐對本澳經濟造成的影響,特區政府於去年2月份宣布首輪經濟援助措施,包括稅務減免、對中小企貸款利息補貼、補貼水電費、向全民發放電子消費卡等。 隨後的4月份,政府再公布第二輪經援措施,透過百億元抗疫援助專項基金,更廣泛、更針對性地投放資源,包括僱員及企業援助款項、自由職業者援助、帶津培訓計劃、第二期電子消費卡等。政府指出,兩輪經援措施金額合共等於2019年本地生產總值的12%。
新冠肺炎疫情已逾一年,在全球多個國家仍然肆虐。臨近新春佳節,不少市民紛紛選購賀年貨品,惟有商戶指疫情下經濟不佳,市民都不願「使錢」,生意比去年減少一半。亦有商戶稱即使臨近新年,生意都比不上有電子消費卡那時好,直言「應該派五千蚊消費卡俾市民過年」。另外,有酒樓表示,最近幾天至農曆新年的預訂也爆滿,家庭聚餐比去年多了50%,但團體春茗聚餐則有減少,互補下生意額與去年相若。 記者昨(9)日到祐漢街市附近所見,雖然售賣賀年品的攤檔都車水馬龍,但不少商戶反映生意額與去年相差甚遠。海味舖商戶梁先生表示,臨近新年但生意額卻比去年有電子消費卡時減少一半,很多市民即使新年都不願花費太大,「都係買啲瓜子等平價貨」,又認為消費卡可有效帶動消費,臨近新年應該再派發五千元消費卡予市民過年。有市民表示,現時經濟不景,「有時無工開,要放無薪假,自然要睇住荷包慳啲使」。 售賣揮春等賀年裝飾品的商戶也表示,今年生意非常不理想,很多貨品以平價也賣不出去,「啲人留澳都無用,佢哋係唔願消費」。另外,有花檔東主指,部分花卉品種因疫情而減少,少了選擇下導致生意額也隨之下降了不少。
農曆新年將至,為避免人流聚集,交通事務局經與治安警察局、巴士公司、博企及相關站場的管理公司協調,實施關閘廣場東側客運站的交通管制;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實施上、落客區分流;調整巴士站及巴士路線停靠安排等,以減低乘客擁擠出現的防疫潛在風險。 交通事務局表示,在出入境口岸客運方面,今(10)日至18日期間,關閘廣場東側客運站中央區域泊位改為車輛行駛通道,乘客在候車區內將被要求保持一米等候距離,減低聚集風險;同時於2月12日(年初一)至18日(年初七)每日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將視乎實際情況,對粵澳雙牌客運車輛(包括營運用途的客車)由關閘邊檢大樓入境車道右轉入關閘廣場採取臨時限制措施。 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上落客位亦會調整,以實施上、落客區分流,酒店、博企及相關單位除須設置排隊區和調動足夠人員維持排隊區秩序外,亦須派駐工作人員量體溫、檢查健康碼等。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公司(金巴)為登車乘客檢測體溫及是否持有有效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嚴控把關。 關閘多路線改停站 交通事務局還表示,在巴士方面,原停靠關閘廣場東側重型車泊車區的巴士路線,包括3AX、17路線特班車(17S)、25AX、30X、51X及AP1X,在2月12日年初一至18日年初八會改停靠特警總部旁的臨時站。兩巴並會臨時增開30X及51X路線離峰時段的班次,以及臨時新增3BX單程路線,以疏導由亞馬喇前地往關閘之乘客;「南灣大馬路/時代」站將往水坑尾方向遷移約100米;「草堆街」站及「草營地大街站」暫停使用,並於草堆街近關前正街設臨時站,供18路線乘客上落。
臨近歲晚已有約110艘漁船回澳度歲,在內港一帶錨泊,日前內港錨地發生一宗漁船火警,有三艘漁船不同程度受損,海事局再次提醒漁民業界,必須派船員在漁船上留守,並配備足夠及合格之消防、救生設備。同時還呼籲漁民遵守防疫措施及「原地度歲」。 海事局聯合海關、警察總局、消防局、澳門漁民互助會及澳門遠洋漁業發展暨船東協會代表,前天(8日) 登船拜訪漁民,派發海上安全及清潔宣傳品,並提醒業界須安排船員在船上留守,以便應付突發事故,一旦漁船因各種原因失火時,可第一時間應對或把損失減低,另外漁船上也不應儲存過多石油氣等燃料。 海事局今年亦繼續與漁民互助會合作收集漁船的生活垃圾,與業界合力共建清潔衛生的海上環境。每年春節,海事局都會派出船隻在內港錨泊區附近進行24小時值班戒備,專門應對突發事件,今年戒備時間由2月6日開始至2月16日早上結束,海事局也繼續於錨地設立防火分隔帶,一旦發生火警時可有效防止火勢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