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慶祝71周年國慶暨特區成立21周年

金管局:業界在疫情下支撑本澳經濟

澳門金融界籌備慶祝活動常設委員會上周五(20日)晚上假美高梅酒店宴會廳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暨澳門特區成立21周年」聯歡晚宴,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姚堅、立法會主席高開賢,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署理特派員王冬,經濟財政司司長代表、澳門金融管理局主席陳守信、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馬有禮等出席。 金融界慶祝71周年國慶暨特區成立21周年金管局:業界在疫情下支撑本澳經濟採訪團團長蔡彩蓮表示,貴州從江縣教育扶貧、產業扶貧取得亮眼成果,冀澳門市民可以到當地走走看看,了解國家發展情況。(陳駿騏攝) 金管局主席陳守信在致辭時指出,在疫情考驗下,具韌性的金融業起到了支撑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特別是銀行業界在短時間內協助特區政府實施兩輪「消費補貼計劃」,並推出多項抗疫貸款方案,以緩解市民、商戶的財務壓力,穩定了民心。 支持特區建設債券市場 金融界慶祝委員會主任、中國銀行澳門分行行長李光表示,面對疫情下的困難環境,澳門金融業在特區政府、中聯辦指導下,保障澳門金融秩序穩定、支持經濟民生固本培元,並全力推動現代金融發展,支持澳門融入大灣區建設。加大灣區資金投放力度,支持國家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全力支持特區債券市場建設,成功發行全球商業機構首支藍色債券;配合智慧城市建設,推動移動支付快速發展;加快建設中葡金融服務平台,銀行公會加入了「葡語國家共同體商業聯合會」。 銀行業總資產2.2萬億元 他稱,目前,銀行業總資產為2.2萬億元,較2019年底增長9%,安裝移動支付機具超過台,移動支付金額按年上升六倍,並在疫情間向社會提供了近百個新增就業崗位;保險業毛保費165億元,同比增加14%。在澳門經濟嚴重衰退的當下,金融業成為了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重要支柱,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做出更大的貢獻。 晚會期間還進行了「澳門銀行公會成立35周年儀式」、「澳門財資市場公會成立35周年儀式」 澳門金融界籌備慶祝活動常設委員會舉行慶祝國周年慶暨特區成立周年晚會,圖為銀行公會成立周年合照。(梁佩茵攝)

23/11/2020
10054

易地搬遷創新路

教育扶貧斷窮根

澳門媒體「脫貧攻堅貴州行」採訪團昨(19)日繼續行程,前往從江縣大歹小學、貫洞鎮美娥社區、洛香鎮大橋村等地,考察參觀教育及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成果,其中由澳門基金會出資援建的從江縣大歹小學去年8投入使用,援建校園解決村落孩子上學難題,以培養更多山區孩子,阻斷貧困代際傳播。採訪團今日將前往遵義市繼續考察活動。 從江縣大歹小學由澳門基金會出資3,000萬元援建,於2019年8月投入使用,現時共有496名學生,45名教職工,開設13個教學班。學校佔地面積23,2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多平方米的校區,擁有教學樓、學生宿舍樓、教師宿舍樓、食堂以及操場,以及計算機房、STEAM科創實驗室等先進硬件設施。 大歹小學校長王紹東介紹指,大歹村此前只有一個教學點,學生們上完二年級後就要翻山越嶺20多公里,到其他村或者縣城的小學就讀,學校建成後解決了周邊村落孩子的上學難題。目前學校教育重心是培養山區少數民族孩子的自信,讓他們對學習有一個更好的概念,阻斷貧困代際傳播。 澳企幫扶完善鄉村設施 今年以來,澳門美高梅集團幫扶從江洛香鎮整治居住環境,完成建設安全護欄2,825米,安裝太陽能路燈1,270盞,惠及3,992戶人,令村寨環境得到顯著提升。其中在洛香鎮大橋村,2014年至今共脫貧34戶,貧困發生率降為零。村民對於澳門企業幫扶項目十分感恩,一方面改善居住環境,同時亦告別以往夜晚出門靠手電的日子。 易地搬遷扶貧新門路 根據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從江縣共有三萬多名群眾從環境較為惡劣的原居地,集體搬遷到城市居住。在貫洞鎮美娥搬遷社區,實施了「樓上居住樓下就業」模式,吸引企業開設工廠解決貧困戶就業問題。某刺繡廠創辦人韋祖英表示,廠內現有員工約240人,月薪約2,000多元人民幣,成功帶動婦女勞動就業。有易地搬遷的婦女表示,以前居住環境較差,目前住屋和交通便利,收入亦能滿足生活所需。 在美娥扶貧搬遷社區去年9月建成了小學,其中學生宿舍樓由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出資600萬元援建。學校現有教師22人,在校學生439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學生232人,建檔立卡貧困學生236人。

20/11/2020
46752

第三季旅客總消費10.1億元

同比下跌逾九成

統計局資料顯示,第三季入境旅客總消費(不包括博彩)10.1億元,同比下降;季內旅客人均消費1,349元,按年跌12%。 旅客消費方面,留宿旅客(7.3億元)及不過夜旅客總消費(2.9億元)分別下跌94.0%及。中國內地旅客人均消費下降至1,343元;另一方面,來自廣東省的個人遊旅客人均消費同比上升1.3倍,帶動內地個人遊旅客人均消費(3,885元)上升78.8%,香港(1,284元)及台灣地區旅客人均消費(元)亦分別上升32.5%及82.1%。 在消費類別方面,第三季旅客的消費主要用於購物(佔66.9%)、餐飲(15.8%)及住宿(13.9%)。購買化妝品及香水和手信食品之金額錄得86.7%及38.4%升幅。 由於疫情關係,第二季未有向旅客收集資料,故第三季旅客評價數據將與首季作比較。根據第三季旅客評價顯示,旅客對各項服務及設施感到滿意的比例均較首季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當中對環境衛生(94.3%)、公共設施(91.8%)、酒店服務(91.6%)及購物服務滿意的旅客比例(90.8%)分別上升7.9個百分點、8.7個百分點、3.5個百分點及5.6個百分點。對公共交通服務(86.4%)感到滿意的旅客比例更增加10.8個百分點,認為本澳觀光點足夠的旅客佔比(63.6%)亦上升1.5個百分點。 第三季入境旅客總消費(不包括博彩)10.1億元,同比下降93.3%。(資料圖片)

20/11/2020
36223

IECMF昨起一連三日舉行

貿促局:本澳會展業逐步恢復

國際環境危機治理論壇及展覽(IECMF)昨(19)日起一連三日在威尼斯人金光會展中心舉行。昨日開幕禮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姚堅等出席。貿促局主席劉偉明致辭時表示,論壇在此特殊時期於澳門舉行,有利於向外展示澳門作為安全會展城市的形象,更反映常態疫情防控下,澳門會展活動逐步恢復。 由澳門展貿協會、粵澳工商聯會及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會展聯盟主辦,貿促局主席劉偉明開幕禮上致辭時稱,澳門會展業在軟硬件達到國際標準,在疫情下舉辦活動,可向外界表明澳門是安全的會展舉辦地,政府亦希望攜手本澳各界,引進更多不同的會展項目來到澳門,持續推進業界的專業化發展。 粵澳工商聯會會長施家倫表示,主辦單位高度重視圍繞世界發展趨勢、國家發展方向,以及城市治理的痛點和產業發展的路向,設計各種會展項目,希望透過「會議+」、「會展+」方式,匯集世界各地危機治理的先進經驗、聯動區內區外的綠色新興產業,發揮會展的乘數效應,為粵港澳大灣區各個城市經濟社會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提供智力支撐和產業合作平台。 另外,主辦方會計算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量,透過購買內地碳排放額,以實現「碳中和」的環保理念。 國際環境危機治理論壇及展覽(IECMF)昨(19)日起一連三日在威尼斯人金光會展中心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姚堅等嘉賓出席開幕禮。(張庚睿攝)

20/11/2020
35542

旅遊城市遠離「大數據殺熟」

文化和旅遊部最新公布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規定明確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殺熟」,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規定還對擅自刪評論或刷好評做出規範。指出在線旅遊經營者應當保障旅遊者的正當評價權,不得擅自屏蔽、刪除旅遊者對其產品和服務的評價,不得誤導、引誘、替代或者強制旅遊者做出評價,對旅遊者做出的評價應當保存並向社會公開。 「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央視網在社交網站賬號開設的網上投票顯示,三成半網友都曾在住宿、出行、票務、電商購物遭遇過「大數據殺熟」行為,其中電商購物和住宿消費最多。 事實上,「大數據殺熟」的一系列「神操作」,早已是亞馬遜的招數,其可謂互聯網差異化定價的鼻祖。該公司在2000年開始了著名的差別定價實驗,選擇了68種DVD碟片進行動態定價試驗,例如其中某一DVD碟片針對新顧客報價22.74美元,而對那些對該碟片表現出興趣的老顧客報價則為26.24美元。雖然起初收穫良好的差價以及毛利率,但後來還是在不到一個月時間被消費者發現,事件經過發酵之後,最終還是以亞馬遜賠錢加道歉了結。 澳門致力吸引過夜遊客,也深知除澳門的界旅遊休閒中心城市魅力、完善的旅遊設施配套,旅遊產品吸引力也十分重要。因此在今年推出的「擴客源.興經濟.保就業」計劃中,旅客來澳前可通過關注澳門特區旅遊局的微信公眾號和飛豬小程序,分別參與酒店和機票優惠的抽獎活動,據旅遊局表述,反響良好,其槓桿效應達23倍。 但公帑救市畢竟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行各業等待復蘇時的「特事特辦」。待未來旅遊市場恢復活力之後,價格定位也會恢復到「物有所值」。本澳雖然在線旅遊不算發達,可是澳門的不少旅遊產品也在不同的知名平台上架,可以呈現不同促銷力度,但也應該警惕「大數據殺熟」對旅遊產品的負面影響。

20/11/2020
30872

三男喬裝搬運工人爆格迷你倉80萬貨物

司警拘一內地漢起回全部贓物

由三名男子組成的爆竊集團,假扮搬貨工人潛入慕拉士大馬路某工廈的迷你倉,偷走總值80萬港元的名牌手袋及衣飾物。司警接手調查後拘捕其中一人,並起回全數贓物,正追緝其餘兩名在逃同黨。 由三名男子組成的爆竊集團,假扮搬貨工人潛入慕拉士大馬路某工廈的迷你倉,偷走總值80萬港元的名牌手袋及衣飾物。司警接手調查後拘捕其中一人,並起回全數贓物,正追緝其餘兩名在逃同黨。被捕內地男子姓王,無業,36歲,涉嫌「加重盜竊」罪送交檢察院處理。至於案中事主為一名本澳男居民,報稱商人。 80萬名牌手袋衣物被盜 案情指,男事主早前租用慕拉大馬路某工廈樓層改成的迷你儲存倉,用作放置及收藏其物品。本月16日,事主將一批40多件名牌手袋及衣飾品放入迷你儲存倉內,惟翌日中午返回時發現儲存倉門被人打開,裡面的貨物全部不翼而飛,於是報警求助。 三賊搬貨破壞現場監控 司警調查發現,本月17日上午,涉案王某聯同兩名男同黨犯案。三名賊人到上址後假扮搬貨工人提貨,其後破壞現場閉路電視,再撬開事主的儲存倉門盜竊。司警經調查後得悉賊人得手後將贓物收藏在新橋區某單位,再潛逃回內地。前日下午,王某經關閘回澳,返回上址打算取回贓物時即場被捕。司警行動中起回全部贓物,王某拒絕合作交代詳細案情,只肯透露收取他人1,000元報酬運走有關貨物。司警現時正追緝案中在逃人士的下落。

20/11/2020
38334

財神酒店持刀搶劫案

疑匪易容欲逃終被捕

新口岸佛山街財神酒店12樓一客房前(18)日下午4時發生的持刀搶劫傷人案,司警昨(19)日公布案情,在氹仔市區被捕疑匪子是一名逾期逗留內地男子,案發後曾先後三次轉乘的士,抵達氹仔後再買衣服及眼鏡更換,並到髮型屋染髮「變形」以逃避警方追查。司警在案發後四小時迅速拘捕嫌犯,行動中起回大部分贓款。 被捕內地男子姓朱,31歲,江西人,涉嫌搶劫及禁用武器罪被移送檢察院處理。案中女事主為內地人,30多歲,從事非法換錢黨。 兩人在澳相識疑涉「黑食黑」 案情指,女事主大約一個月前來澳從事換錢黨,本月上旬在新口岸某食店認識朱姓男子,兩人交換微信並曾成功交易一次。其後事主協助朱某租住財神酒店一客房,案發當日(前日)下午近2時,朱某要求事主兌換港元,並相約到酒店房內交易,詎料抵步後朱某即露賊相,取出一把生果刀指嚇事主交出現金,並早已準備好用作綑綁的膠紙。事主反抗及不停呼救,混亂間左邊大腿被刀刺傷流血。朱某傷人後搶走186,000港元後逃離現場。 三度轉乘的士 染髮更衣換眼鏡 司警接報展開調查,包括翻查「天眼」系統,發現朱某搶劫後於短時間內曾三次轉乘的士,最後在氹仔孫逸仙博士大馬路落車,隨即到附近店舖購買衣服及眼鏡更換,再到髮型屋染髮改變形象,以逃避警方追捕。同日傍晚近6時,司警在氹仔佛山街拘捕朱某,起出183,000港元贓款,並發現其犯案時穿著的衣服,餘下3,000元相信已用作買衣服和染頭髮等消費。司警翻查記錄發現,朱某上月14日經機場入境,已逾期逗留。 司警在氹仔佛山街拘捕嫌犯,發現其犯案後用3,000元用作買衣服染頭髮換眼鏡易容。(陳嘉俊攝)

20/11/2020
30666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