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現時在本澳進行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有效期只有七天,是否有條件放寬至14 天,行政長官賀一誠出席國慶酒會時表示,不排除有關可能性。
本澳六間博企今日分別開設核酸檢測站,服務對象只限非本地居民惹社會關注。
國慶中秋節期間,有不少澳門居民乘坐飛機前往旅遊,預計未來也有居民往內地旅遊,就此,當局提醒居民前往內地必須出示結果為陰性的電子或紙本核酸檢測報告,並留意是否在有效期內。
有指近日一對母子欲搭乘輕軌時,因為小孩未滿三歲沒戴口罩,遭輕軌站務人員拒絕其乘搭。
旅遊局推出為期約三個半月的「心出發.遊澳門」本地遊項目於上周三(9月30日)結束,共有14.4萬澳門居民參與,旅遊業界及市民均希望政府能推出新一期的本地遊項目,以振興本地經濟。旅遊業議會會長胡景光表示,政府需要觀察「十.一黃金周」、乃至未來一至兩個月旅遊業界復蘇情況,如有需要,希望政府能再次振興本地內需市場。 胡景光日前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心出發.遊澳門」項目受到廣大市民歡迎,共有14.4萬多名澳門居民報名,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擊的業界重新起步。但胡景光指出,雖然現時全國已恢復赴澳門自由行簽註,但未有旅行團來澳,他希望政府能再次振興本地內需市場,以及支持本地人參與大灣區旅遊,扶持澳門旅遊業。 胡景光指出,「心出發」項目推出25條旅遊路線,均屬以往較為罕見,當局可從中探索新的旅遊資源,向遊客推廣不同的旅遊元素,而現時亦有部分「心出發」項目轉化到商業營運市場。 在「心出發」項目最後一天旅遊日(9月30日),有不少市民參與「感受澳門海陸空之旅」,市民趙先生與一家大細報團,他坦言如果沒有政府資助,很少會主動參與本地遊。參團體驗後,趙先生認為本地遊也可為家庭增添親子樂趣,亦能飽覽平日很少留意的澳門特色景點,讓他們更了解澳門,希望政府能推出新一期「心出發.遊澳門」旅遊計劃,繼續重點推廣本地旅遊路線,以振興本地經濟。 另一名市民何先生亦帶同子女來參團,他同樣希望政府能繼續推出「心出發.遊澳門」旅遊項目,以至推出大灣區旅遊路線,參觀不同的內地城市。他又指,「心出發」項目可帶動本地市民消費,刺激澳門經濟。 項目廣受好評當局加推路線 「心出發.遊澳門」旅遊項目由旅遊局統籌、澳門基金會資助,並由澳門旅行社協會、澳門旅遊商會及澳門旅遊業議會組成工作小組承辦。首階段項目共有15條路線,分為「社區遊」及「休閒遊」,澳門居民每人每次參團可獲津貼280澳門元,津貼上限為560澳門元。 項目推出後市民反應熱烈,旅遊局於第二階段(7月22日起)增加十條路線,其中包括大獲好評的直升機空中飛行體驗,需要透過抽籤方式決定參團名單。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日前表示,項目推出三個多月以來,報名總人數共14.4萬人次,目前正核算實際出發人數。她又希望業界發揮創意,為本澳旅遊增加新元素。
一年一度的「澳門國際花燈節」於本月1日至31日在澳門壹號廣場及永利澳門之海濱長廊舉行,與眾歡慶國慶及中秋佳節。花燈節由澳門壹號廣場、永利澳門及澳門國際品牌企業商會主辦,今年已是第五屆,開幕典禮於本月1日傍晚舉行,主禮嘉賓之一的旅遊局局長文綺華致辭時表示,感謝主辦單位連續五年舉辦國際花燈節,為節慶假期增加糅合藝術、文化與創意的休閒節目。 文綺華續稱,今年的花燈以澳門經典復古玩具和蝴蝶為設計元素,與剛啟動的「2020澳門光影節——光影嘉年華」互相輝映,利用繽紛色彩點亮澳門,同時細說澳門文化故事。 內地由9月23日起全面恢復辦理赴澳門旅遊簽註,文綺華指出,旅遊局已重新啟動吸引客源工作,在特區政府、業界和市民的努力下,澳門已做好準備,多項展現澳門獨特中西文化特色的活動盛事陸續推出。當局將繼續與社團、媒體及各平台合作,宣傳澳門「安心宜遊」的形象,並持續採取疫情防控措施,為市民及旅客提供安全的旅遊環境。
由澳門歸僑總會主辦的第21屆東南亞美食嘉年華將於後(8)日至11日在三盞燈圓形地舉行。主辦方表示,預計今年有13個攤位參與,因應疫情關係,攤位只設外賣,並設有人流管制,攤位與攤位之間亦會保持適當距離,避免過多人聚集。 嘉年華籌委會活動統籌廖麗瓊表示,今屆東南亞美食嘉年華活動是在澳門取得新冠肺炎抗疫工作階段性勝利的環境下舉辦,當前澳門特區正處於有序促消費、保就業、恢復經濟活力的時期,恢復內地居民赴澳自由行也由珠海市、廣東省擴大到全國範圍,相信今年的美食嘉年華可達致活化社區經濟生命力的成績。 活動由新橋區坊眾互助會、澳門緬華互助會、提柯區坊眾互助會、澳門柬埔寨華僑聯誼會聯合協辦,期間更安排了東南亞國家風俗、旅遊圖片展、東南亞歌舞表演等項目。 第21屆東南亞美食嘉年華昨日舉行記者會,宣布將於本月8日至11日在三盞燈圓形地舉行。(梁佩茵攝)
被稱為「百年古剎」的康真君廟(俗稱康公廟)發生管理糾紛,康公廟慈善會上周三(9月30)發表聲明,表示司祝盧樹鏡在未有通知及獲慈善會准許情況下,擅自與其他社團合作進行廟宇活動,事態嚴重,為免影響聲譽,於9月19日作出決議,即時終止盧樹鏡所提供的司祝服務。 擔任康公廟司祝達20年的盧樹鏡其後向傳媒表示,從未舉辦任何活動及收取利益,自2003年至今一直有向慈善會交租,認為是雙方默認繼續履行原合約,不存在合約失效問題,將會尋求法律途徑解決,並已要求文化局介入。由於決定循法律途徑解決,目前一切維持原狀,他個人會堅持續履約至2023年約滿。 康公廟慈善會表示,按照與盧樹鏡於年五月初二日簽署的司祝合約,有關期限已於2003年五月初一日屆滿,而其後雙方亦未再簽署新合約,為此有關合約實際上已失效。本著雙方良好合作關係,該會一直均以按月形式讓盧樹鏡繼續作為該廟司祝,為善信提供相關服務。該會又指,盧樹鏡擅自與其他社團舉行活動,在沒有交待明細賬目下,將令人以為存有利益之嫌。 有160年歷史的康公廟屬被評定的不動產,因往時廟前瀕海,相傳有木製康王神像浮至,居民於是建祠奉祀,後來於咸豐十年(1860年)建廟。
2020 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背景下,新中國迎來71 周年華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