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拖累下本澳經濟進一步下滑,就業市場與去年相較已是「天同地比」,過去不少大學畢業生抱着「人揀工」心態,人工不滿意便選擇「跳槽」。
動物保護、動物福利等問題,從來都很難找到「最優解」,需要政府、團體和民間各方的諒解和協調。早前市政署回覆議員質詢時表明,愛護動物人士餵養流浪動物可能違反《動物保護法》、構成遺棄動物行為,但在不久之後態度反轉,聲明餵食「浪浪」並不構成違法。就此,是否應該愛心餵養、「捕捉、絕育、放回」(TNR)計劃是否可行等議題,再次引起社會關注。 以TNR方式控制流浪動物數量的做法由來已久,不少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有實行,其核心理念是透過捕捉流浪動物後,為其絕育並注射疫苗,再放回原地安置,以達到控制種群數量、建立防疫屏障等目的。除了西方國家外,鄰近的台灣亦有較大範圍實施TNR計劃。本澳曾於2007年推行流浪貓TNR計劃,期間人道毀滅數量有所減少,但計劃於2015年被中止。 TNR方式看上去十分美好,但事實上執行難度確實較大,群體中絕育數量要達到約70%才能有效控制繁殖,因此需要詳細規劃、統計貓狗數量,以及後續跟進健康狀況、定點乾淨餵食等,耗費人力物力。而現時市政署採取的捕捉、等待領養、人道毀滅方式,或許正是基於現實考量的妥協。 回看統計數據,在年以前,本澳每年都有數百犬隻遭到人道毀滅,而年《動物保護法》生效後,每年被人道毀滅犬隻逐漸回落,今年1至8月共有55隻,可見法律層面上的阻嚇力確實有一定效果。法律生效至今已逾四年時間,當局宜著手進行檢討工作,例如更嚴格監管寵物販賣,加強對飼主遺棄動物執法和處罰,以及與動保團體研究小範圍試點實施TNR計劃觀察成效,以科學數據作政策參考。 另一方面,雖然當局表明餵食流浪動物不屬違法,但作為愛護動物的熱心市民,亦需要考慮到餵飼對環境及周邊居民的影響,例如不應在人流車流密集的地方餵食,將剩餘的飼料清理乾淨帶走。解決動物問題無法一蹴而就,各方互諒才是良策。
早前在黑沙水庫使用洗手設施時,因洗手台飾面雲石剝落引致腳部受傷男子,昨(24)日舉行記者會,表示腳趾後蹠骨被剝落雲石擊中致粉碎性骨折,醫生估計至少需要休息三個月才能康復,目前行動需以拐杖攙扶,會根據《公共管理行為民事責任法》向當局追究行政當局在過失行為上的民事責任及賠償。 受傷男子徐子威,昨日在立法會議員林玉鳳陪同舉行記者會,他稱,當時據他在現場所見,洗手台雲石飾面只用雲石膠水(類似AA超能膠)黏合,沒有使用碼子固定好雲石,根本不穩固,形容事件離譜,甚至乎涉及偷工減料。對於市政署事後表示已向洗手台承建商進行調查,如屬承建商疏忽或施工質量,將對相關承建商追究責任,同時對全澳向公眾開放、類似的洗手台進行全面質量排查工作。徐子威對回應表示相當不滿,批評署方沒有檢視自身責任。林玉鳳同樣認為署方只歸咎於承建商,並不恰當,批評作為委託方及管理方的政府部門,對於這類公共工程的判給、質量監管及驗收上推卸責任。 林玉鳳:市政署監管質量有責 徐子威表示,意外導致腳趾後蹠骨粉碎性骨折,醫生估計至少需要三個月時間康復,作為一家五口的經濟支柱,相信有一定影響,要追究責任到底。林玉鳳認為,今次公廁設施的質量問題,承建方固然有責任,市政署負責工程的判給、質量監管及驗收,同樣有不容推卸的責任。 狠批價低者得判標方式 根據公開資料,最近兩年市政署共進行92個公廁工程,已批出工程涉及公帑9,400萬元。林玉鳳指,根據第122/84/M號法令,金額在250萬元以下的公共工程可免除公開招標而直接詢價判標,再由當局審核決定由那間公司承建。林玉鳳認為,公廁或其他公共工程都涉及公眾安全,不應該因總額低於250萬元而放棄質量要求,敦促市政署必須改變目前價格主導的價低者得的判標方式,即使在詢價標時也要加入材料質量、工序的仔細度和類似工程之經驗等作為判標準則,完善工程監管、驗收程序,尤其物料質量監控、工序標準、驗收標準等,並調查事件是否涉及市政署現行制度的缺失、人為疏忽以至公共部門不作為。她希望署方主動調查並向公眾交待調查報告,否則,審計署及廉署亦有權限介入調查。
太陽城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香港證券交易所代碼:1383)繼早前首度被國際金融權威雜誌《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Investor)評選為「亞洲最佳企業管理團隊」之「榮譽企業」後,日前再在「香港投資者關係協會」主辦的第六屆香港投資者關係大獎,榮獲三項大獎,包括:最佳投資者關係公司–中型股;最佳投資者關係主席/行政總裁–盧衍溢先生–中型股,以及最佳投資者會議–中型股。 香港投資者關係大獎由香港投資者關係協會舉辦,旨在表揚於投資者關係表現出眾和奉行最佳守則的香港上市公司及相關專才。今年各獎項經由學術界、專業機構代表、投資界、合規及財務報告專才組成的評審團審議。本屆合共有168家候選公司,超過670位買方及賣方分析師以及基金經理人參與投票,共有43間上市公司獲獎。 是投資者的支持和信任 太陽城集團主席周焯華先生表示,「衷心感謝投資者對公司的支持和信任,對於集團首次於香港投資者關係大獎中獲取上述殊榮,我和團隊感到非常鼓舞。你們的每一票對我們而言,是反映著對集團不斷完善公司企業管治能力及投資者關係工作的信心,亦是對太陽城集團矢志成為亞洲綜合度假村運營商發展戰略的認可。」太陽城集團執行董事盧衍溢先生表示:「很榮幸能代表集團獲得分析者及投資者的支持,今年是集團首次透過選票獲得香港投資者關係大獎的三項殊榮。看到集團投資者關係工作傑出的表現獲得市場認可,讓人十分欣喜。未來,我們會繼續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讓資本市場進一步了解太陽城集團在亞洲發展度假村的整體發展藍圖。」太陽城集團創建於澳門,正逐步發展為亞洲領先的綜合度假村運營商,於亞洲各地開發、營運及管理綜合度假村,包括:越南、菲律賓、俄羅斯及日本等,堅守「多元創新,積極進取」的精神,全力開拓娛樂及綜合度假村產品,並積極拓展世界各地的綜合度假村商機。
「十.一黃金周」八天長假將至,全國居民赴澳門旅遊簽註前(23)日開始恢復辦理,內地旅遊預訂平台「攜程」公布,澳門各類旅遊產品搜索量自本月22日起暴增,最高峰增約五倍,而澳門高星級的酒店訂單預訂量,亦環比增50%。本澳旅遊業界人士認為,酒店預訂量仍有較大上升空間,估計在黃金周前夕,預訂量會更理想。
澳門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下稱委員會)昨(24)日下午在政府總部召開本年度第二次全體會議,就本澳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的最新情況進行討論。 委員會主席、行政長官賀一誠發言時指出,中央及時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對維護國家總體安全和香港社會穩定起到積極的作用。在急劇變化的內外安全環境中,本澳的維護國家安全工作在疫情等諸多負面壓力下仍能穩中有進,社會的祥和穩定得來不易。面對世界正處於百年所遇之大變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既要不斷健全維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也要持續凝聚廣大居民和愛國愛澳力量,堅定維護國家和澳門特區的安全和穩定。 行政長官在總結會議時,梳理並分析多個影響總體安全和政府施政的安全風險、挑戰和敏感點,並就下一階段工作跟進向委員作出重要指示,尤其要求保安部門必須貫徹落實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韓正,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趙克志,以及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等中央領導早前在保安範疇訪京代表團時所作的重要指示,並要求各相關部門要時刻做好準備,以實在的工作、及時的行動來確保國家和澳門特區的總體安全。 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昨舉行全體會議,行政長官要求各相關部門確保國家和澳門總體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提供圖片)
一名60多歲本地男子,日前行經水坑尾一體育用品店時,當見到樣辦公仔穿著意甲球會國際米蘭的新款作客藍白色球衣後,有感球衣有型又啱身,繞過防盜系統偷走一件價值600元同款球衣。店員發現報警,治安警登門拉人,並起回被盜「國米戰衣」。被捕男子姓盧,本澳居民,無業;涉嫌「盜竊」已被送交檢察院作出起訴。 治安警昨(24)日公布案情稱,案發在本月20日,治安警接獲水坑尾街一體育用品店職員報案,指點貨期間,發現貨架上一件價值600元意甲球會國際米蘭新款作客球衣被人盜去。治安警經調查包括翻查店舖的閉路電視等,翌日下午在東北大馬路某單位拘捕涉案的盧某,並即場起回贓物球衣。盧向警員承認案發當日路過該店,因見樣辦公仔穿著該款球衣好有型,起貪念之下扮客人進入店內,趁店員不為意時偷走樣辦公仔上球衣,再繞過防盜系統逃離現場;最終盧某未將有型「國米戰衣」穿上身,警員已破案上門拉人。
新濠一直致力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當中包括透過開展一系列多元化的人才發展項目,全力推動本澳人才多元發展。
一名在賭場任職男子遇上網上賭博騙案,損失11萬元(人民幣,下同)。事主為一名30多歲的本澳居民,報稱在使用手機應用程式「刷寶」時,被一名自稱「導師」網友要求下載另一手機程式「熊貓」進行「賭大細」,結果贏錢後無法提現,始知被騙。 司警昨(24)日通報案情稱,事主任職賭場,報稱早前上網期間,在使用手機應用程式「刷寶」時認識一名網友,對方自稱是「導師」及介紹一個名叫「熊貓」的賭博網站,並稱在其教導下很容易贏錢。事主信以為真,下載相關應用程式,充值60,000元開戶,結果不久便贏得元。事主本想見好就收,要求提取連本帶利共13萬元,卻被網站客服拒絕。客服指事主必須充值等值的金額才可全數提現,但由於事主只有元,經討價還價之後對方「允許」事主充值50,000元。 騙徒得手後繼續行騙,向事主訛稱「未夠資格」提現,如在本月內未能充值指定金額,賬戶更會被「凍結」。事主覺得可疑,進一步查詢後即被「拉黑」,於是向司警報案求助,事件中共損失11萬元。 一名賭場男職員在賭博網站注資開戶贏錢後無法提現,損失11萬元人民幣,司警接報展開調查。(資料圖片)
根據經濟局今年第二季度的「工業出口狀況調查」問卷顯示,受訪企業手頭訂單月平均數為3.1個月,較今年第一季度錄得的1.9個月上升,其中「藥品業」手頭訂單最高,達五個月、「成衣製造業」4.3個月、「電子/電器業」2.7個月和「其他行業」2.1個月。 受訪企業對未來六個月出口展望表示前景樂觀的較第一季25%上升10.3個百分點至35.3%,與去年同期25.7%比較,則上升9.6個百分點。對未來六個月出口前景樂觀的受訪企業中,僅有0.2%企業表示會「大幅增加」,認為「微增」的有35.1%。對前景看淡的企業有64%,較今年第一季下降5.9%,較去年同期增加54.2個百分點。根據「市場季度訂單情況綜合指數」顯示,被訪企業普遍認為歐盟是相對表現較佳的出口市場,指數為30%。 疫情持續出口短期難復蘇 本澳廠商對未來六個月的出口前景信心較上季上升,尤其是藥品業、成衣製造業及食品業,惟認為出口仍難於短期內復蘇,反映廠商認為在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下,國際經濟景氣復蘇步伐緩慢,貿易需求難於短期內反彈。 在就業方面,出口製造業就業錄得人數較今年第一季及去年同期分別輕微減少2.6%及0.2%。另一方面,7.6%被訪企業表示仍存在人員缺乏情況,數字分別低於今年第一季及去年同期的15.3%及49.2%;而「藥品業」需求人員情況相對較顯著,佔該行業被訪者的74.2%,顯示該行業對人員需求較為殷切。 面對較大問題「訂單不足」 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在影響出口活動的問題中,30.7%的出口企業認為「訂單不足」是面對的較大問題,而認為是「人員缺乏」、「工資提高」的則分別佔16.7%和13.5%。 對於未來三個月的展望,65.4%的被訪企業認為「訂單不足」是企業的主要擔憂,其次是「人員缺乏」、「工資提高」及「外地價格競爭」等問題,百分比分別為33%、16.8%及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