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援助受疫情影響而在生活或經營上有困難的澳門居民和企業商戶,特區政府日前宣布,將透過澳門基金會設立一項規模為100億澳門元的抗疫援助專項基金,至今仍未公布細節,社會對此關注十足。有社諮委建議政府把在疫情期間未能受惠早前經濟援助措施的中小微企作為優先援助對象,並覆蓋至自僱人士,中小企團體代表則建議政府以企業人數規模劃分援助金額。
澳門理工學院學生吳詠恩、李聲浩、黎詠欣的課堂學習成果《TAKE A RISK》,在歐美國際電影節榮獲三項榮譽獎,包括美國金像國際電影節(American Golden Pictur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紀錄短片榮譽獎、紐約電影獎(New York Movie Awards)每月電影節學生電影榮譽獎,以及、意大利歐尼爾斯電影獎(Oniros Film Awards)最佳學生電影榮譽獎。
後天(4日)清明節,因應市民前往掃墓,交通事務局於4日至6日(周六至周一)在多處道路實施多項臨時交通安排,同時配合市政署延長各市政墳場在清明節期間開放時間之安排,接駁掃墓地點與氹仔市區的「37T孝思接駁專線」於上述期間每日上午7時30分至晚上7時運作,當中4月4至5日(周六、日)約八至12分鐘一班,4月6日(周一)班次則約10至15分鐘,免費搭乘,該路線總站設於「湖畔大廈」站,開出後經雞頸馬路臨時站、新孝思臨時站、「雞頸馬路/孝思」站,以及「信虹花園」站後返回總站。
澳門電召的士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昨(1)日下午3時假澳門電召的士總部舉行慶三周年「共抗疫情愛心車同行」慈善公益活動,出席儀式包括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弱智人事家長協進會理事長黃錦芳、中國澳門殘疾人奧委會副會長菲能地、扶康會總幹事周惠儀、民眾慈善會代表鄺月盈、電召的士執行董事張志民、總經理王佩珅等。
在澳門出生的大熊貓「健健」、「康康」已近四歲,踏入亞成年的階段,配合大熊貓的成長規律及習性,市政署將牠們分開飼養,為進入成年階段作準備。
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1)日下午舉行平常會議,邀請市政署代表與會就澳門南岸海濱綠廊規劃第一期工程(科學館至觀音像休息區工程)作出介紹。市政署代表指,有關工程配合以工代賑,減少失業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有中區社諮委建議,當局有條件情況下可無縫進行第二期工程,延長施工人員的就業情況。
本澳出現首宗「復陽」個案,據新冠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昨(31)日通報,本澳第39例確診病例是一名九歲女童,康復期間出現間歇性排毒的現象,亦即內地所指的「復陽」情況。有關消息引起社會諸多討論,民眾擔心患者康復後若「復陽」,是否代表體內仍然有可能存在病毒,又是否具有傳染力?雖然內地的復陽案例並未發現再次傳染的現象,有關病例仍引起不少擔憂。
治安警察局公共關係處處長李德輝在昨(31)日的新冠肺炎疫情新聞發布會上回應傳媒查詢時稱,持有珠海市居住證澳人符合廣東省豁免隔離14日要求,至於其他城市的居住證可否豁免隔離,正與廣東省其他城市溝通當中。
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醫生在昨(3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補充早前在香港確診新冠肺炎菲律賓女患者的行蹤資料,曾在3月22日至3月27日期間到過本澳的40歲菲籍香港患者密切接觸者再增一人,更新後的密切接觸者為九人,當中包括菲籍外僱一人及曾與患者見面及聚餐的八名人士,而在3月24日,患者曾乘坐26A巴士前往黑沙海灘。
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在昨(3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第18例50歲本澳女重症患者前(30)日出現明顯低氧血症,需用較高流量氧氣,胸部CT明顯雙側肺炎,但昨天情況已相對穩定。其他28名患者均屬輕症,無發熱和呼吸困難,均不需用氧氣,情況良好,衛生局會持續監察患者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