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暨普查局昨(26)日公布今年9月飲食業及零售業景氣調查,資料顯示9月份飲食業和零售業的表現較8月略有好轉,有38%受訪飲食商戶反映營業額同比上升,比例較上一個月增加5%;茶餐廳和粥麵店(43%)及中式酒樓飯店(34%)的相應比例分別增加8%及5%,西式餐廳(42%)則減少8%。另一方面,表示營業額按年下跌的受訪商戶比例較8月減少2%至36%;日韓餐廳的有關比例(22%)減少9%。
位於澳門市場街的澳門輔具資源中心昨日舉行開幕式。中心獲澳門美高梅資助、社工局支持,設有無障礙家居展示、輔具體驗、輔具宣傳及教育、輔具諮詢及評估、輔具租借等服務。 街總理事長吳小麗致辭表示,希望中心的成立幫助有需要的長者及殘疾人士挑選合適且安全的輔助器具,以達到避免失能、維持機能和提高自我照顧能力的目標,並協助家庭照顧者減輕身心壓力。 設專人提供輔具諮詢服務街總社會服務辦公室服務總監林敏芝表示,中心的服務對象為任何有需要使用輔具的人士,並計劃提供11類輔具供市民借用,目前首先推出個人行動輔具(如輪椅、拐杖),大部分輔具只需給付按金便可免費借用,除了特定的輔具需要租金。中心並設一名治療師提供輔具諮詢及評估服務,協助有需要人士選擇合適的輔具。 她又表示,為加強一站式的輔具資源配套服務,街坊總會亦同時設立了「健樂生活站」,提供輪椅清洗及消毒服務、輔具銷售及代訂服務、輔具維修服務及無障礙家居改裝等服務。 林敏芝介紹,中心內展示超過300件輔具供市民認識,按ISO 9999國際輔具分類系統可分為11類,包括個人醫療輔具;技能訓練輔具;矯具與義具;個人照顧與保護輔具;個人行動輔具;居家生活輔具;住家及其他場所之家具與改裝組件;溝通與資訊輔具;物品與裝置處理輔具;工具、機器與環境改善輔具;休閒輔具。
澳門電訊(CTM)義工隊日前聯同澳門地壺球總會共同舉行「壺」助「壺」行共融活動,並邀請香港藝人洪永城、朱晨麗與澳門扶康會學員一同落場比試,享受地壺球的樂趣。澳門電訊義工隊成員與澳門扶康會學員一同進行緊張刺激的地壺球比賽,期間,香港藝人洪永城、朱晨麗更獲邀親臨會場一同落場參與競賽,在歡呼聲和加油吶喊聲下,學員和義工隊成員紛紛出盡全力爭取勝利。 澳門電訊表示,作為植根本澳的企業,澳門電訊一直致力關注社會不同階層的需要,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並大力鼓勵義工隊投入社會,舉辦多元化的公益慈善活動,以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及對社會的責任感,為建設和諧共融的社會作出更多貢獻。澳門電訊義工隊一向秉持「回饋社會,服務社群」的精神,希望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關注及支持社會上的傷健社群。 (澳門電訊提供圖片)
立法會早前一般性通過《2020 年財政年度預算案》,目前法案正由第二常設委員會審議中。根據政府提出的預算,2020年特區政府一般綜合預算開支為1,006.89 億元,較2019 年的1,033.44 億元減少26.55 億元,減幅2.6%。 二常會昨(25)日召開會議討論預算案,主席陳澤武會後表示,預算案中除數字外基本與去年預算無異,但因多個部門編制的預算升幅較大,將邀請共十個部門代表下周出席會議說明。
保安司昨(25)日公布今年首九個月罪案數字。保安司司長黃少澤表示,今年首九個月警方共開立刑事專案調查案件10,598宗,較去年同期增加39宗,微升0.4%。當中「詐騙」案件共1,059宗,同比增加188宗,升21.6%; 其中涉及博彩的詐騙案件上升最多,共291宗,比去年同期增加116宗,上升66.6%。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昨(25)日表示,「天眼」系統自投入運行以來,對警方偵辦案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據統計,今年首三季,警方使用「天眼」調查的案件共1,907宗,其中包括「故意傷人」及「兇殺」等嚴重暴力案件。 黃少澤稱,第一至第三期的「天眼」已投入運作。第四期「天眼」系統共800支監控鏡頭將於明年第一季完工,這些「天眼」會裝設在僻靜及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地區,相信能夠對打擊相關犯罪行為具震懾作用。 黃少澤指,後續第五、第六期工程的選點研究工作預計也將於明年首季完成,並爭取分別於2022年及2023年將兩階段監控設備投入運作。屆時「天眼」系統的鏡頭總數量將增至2,600個,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學校、公共交通站點、商業設施等人流密集公共場所周邊的「天眼」數量,並因應實際需要將「天眼」鏡頭延伸至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青茂口岸及新發展區域。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昨日表示,今年首三季,警方合共檢控的士違規個案2,994宗,與去年同期的4,600宗相比減少了1,606宗,大幅下降34.9%。當中濫收車資共有1,894宗,下降約30%;拒載614宗,降低近40%,共檢控俗稱「白牌車」的非法載客99 宗,同比減少了近30%。 他表示,《新的士法》自今年6月生效後成效顯著,透過治安警察局的嚴格執法,的士達規個案數量大幅下降,6 月至9 月四個月共錄得322宗,遠低於該法生效前5月份的527宗。治安警察局將會繼續適時分析檢討執法成效,與管理部門保持密切交流合作,共同保障市民和遊客的出行安全和合法權益。
以偽鈔「練功券」兌換貨幣進行詐騙事件接連發生,檢察院自今年10月起已對八宗涉嫌使用「練功券」進行詐騙案件作出立案處理,當中有四名嫌犯被採取羈押強制措施。 檢察院昨(25)日發出新聞稿稱,上月21日,一名內地男子涉嫌以偽鈔「練功券」兌換貨幣進行詐騙被警方拘捕,案件隨後移送檢察院偵辦。案情顯示,嫌犯夥同另一男子涉嫌以286張面值為港幣1,000元印有「練功券」字樣的偽鈔,與兩名人士進行非法貨幣兌換活動,藉此詐騙人民幣60萬元,其後,兩名受害人發現受騙報警而揭發案件。 檢察院已按《刑法典》的「相當巨額詐騙」罪立案偵查,罪名一旦成立,行為人可被判處兩年至十年徒刑。 經對嫌犯進行首次司法訊問,因應案件的嚴重性質,為防止嫌犯逃離澳門、繼續進行犯罪活動及擾亂公共秩序的危險,經承辦檢察官建議,刑事起訴法庭法官命令對案中嫌犯採取羈押的強制措施。檢察院將繼續對案件進行相應的刑事偵查。 檢察院提請市民和遊客須循合法途徑兌換貨幣,避免因非法兌換引致財產損失。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昨(25)日在發布會上指涉及博彩的詐騙案以受害人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作案手法。最新一宗詐騙案一名內地漢欲以廁紙換銀紙,騙取換錢黨人民幣16萬元,最終事敗被警方拘捕。被捕男子姓劉,25歲,報稱是商人;事主是30 多歲內地男子,報稱換錢黨。 司警昨日公布案情指,事主今年3月開始於本澳一娛樂場附近從事換錢黨,劉男本月21日早上主動接觸事主以港幣80,000多元兌換成人民幣;同日傍晚,劉男再次聯絡事主,聲稱想將賭博所贏來的港幣18萬元換成人民幣,雙方於一娛樂場內進行交易,這次劉男要求事主先將人民幣16萬元透過手機網上銀行轉賬到其賬戶,事主因此前與劉男成功交易,未有生疑而應要求照做;之後劉男聲稱已將港幣18萬元裝在袋內放於娛樂場廁所,囑事主自行前往提取,事主懷疑被騙,即場要求娛樂場保安將劉男截住,三人一同返回廁所查看,怎料一看之下發現袋內裝的只是廁紙而並非港幣18萬元。事主報警求助,警方以「巨額詐騙罪」將劉男拘捕並移送檢察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