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旅遊承載力成為近日城中熱議題目,在剛過去的清明節小長假期間創下出入境人次新高後,治安警察局昨日公布今年1 至3 月出入境人次為4,840 萬,當中入境本澳旅客達1,035 萬人次。治安警察局又稱,預計後天(19 日)起至下周一(22 日)復活節假期內,將有約230 萬人次經本澳各口岸出入境,至於能否再刷新紀錄,拭目以待。而澳門旅遊業議會理事長黃輝昨日受訪時表示,相信今年整體訪澳旅客總數,同比會有超過10% 的增長。
為響應中央政府提出產業適度多元的要求,配合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 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及引進高端會議進入澳門,以促進澳門科技及會展業的發展,澳門特區科技委員會將於下周四至周五(4月25日至26日)一連兩日在澳門威尼斯人主辦「2019互聯網+智慧城市高峰會」,來自國內外網絡及科技專家雲集,推動本澳智慧城市建設。
大堂圍一唐樓三個獨立單位的業主向初級法院提起「非特定之保全程序」,要求承認大樓所有業主都有進入天台的共同需要,敗訴後向中級法院上訴,中院合議庭經審議後,確認初級法院判決,認為除非需採取緊急措施或維護,若大廈天台具有專屬使用權,其餘住戶不得侵犯,駁回上訴。 案中唐樓樓高三層,其中三樓(最高層)A單位業主於2011年3月在分層登記中把天台附註為三樓專用,並於2017年獲中級法院確認。 唐樓的另外三個獨立單位業主向初級法院提出訴訟,指在《分層物業規章》中規定業主可以將空調外機安裝在天台上,這也是整座大樓唯一可以安裝空調外機地方,況且天台是所有小業主共同所有,全部人都有權使用。 初級法院指出,根據《民法典》規定,分層物業天台被強制性劃歸為共同部分,即使被分撥予某個單位專用亦然。涉案分層物業的設定憑證(即相關登記)確保三樓業主在法定限制範圍內,對天台享有排他的專屬使用權,亦應在有必要對其採取緊急措施或進行維護情況允許其他單位業主進入天台。 然而,這個必要性,必須針對具體情況作出分析,不能像該三名業主所主張,以一種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方式,承認大樓所有分層單位業主都有隨時進入天台的共同需要,否則便是侵犯了分層物業的設定憑證所賦予三樓業主對天台的專屬使用權,何況安裝空調外機不屬於任何緊急措施或對大樓的共同部分進行的維護。三名業主若想佔用天台的一定空間安裝空調外機,應與三樓業主協商解決。法官認定不存在擬保全之權利確實存在的跡象證據,駁回申請,三個獨立單位業主不服,向中級法院上訴。中級法院合議庭經審理,確認了初級法院的判決,維持不批准三獨立單位業主所申請之保全措施的決定。
一名於1970年出生於中國內地人士,1984年跟隨父母加入湯加籍,在1983年至1993年期間曾在澳門連續居住,2015年向身份證明局申請《居留權證明書》,但被身份證明局副局長以不符合《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及居留權法律》規定而拒絕,該人士不服,向行政法院提起司法上訴。 經審理後,行政法院指出,根據法律規定,在澳門特區成立前或後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七年以上中國公民為澳門特區永久性居民,儘管上訴人提交的出生公證書顯示其在中國內地出生,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曾原始取得中國國籍但由於國籍在取得後亦會因各種原因嗣後喪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亦規定凡中國公民只要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即產生自動喪失中國國籍後果,鑑於上訴人曾取得湯加籍,行政卷宗亦載有其所持湯加護照為證,上訴人未能提供顯示其仍具有中國國籍文件,未能證明其符合取得《居留權證明書》的全部要件,基此上訴理由不成立。 上訴人不服再向中級法院提起上訴。中級法院合議庭作出審理後完全認同行政法院就有關問題作出的論證及決定,裁定上訴理由不成立。
群力智庫與街總聯合進行一項有關「澳門居民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生活」研究顯示,近半數受訪者認為,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利弊參半;但有超過60% 受訪者表示如果有機會,願意前往澳門以外的大灣區城市創業。
澳門工商聯會昨(16)日在美獅美高梅舉行「2019攜手灣區共發展交流論壇」,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勞工事務局局長黃志雄、經濟局局長戴建業,以及來自大灣區內外的企業家約300人出席,四位來自廣州、佛山等地商界代表擔任主講嘉賓,分別就青年創業、地產項目操盤經驗、內地房地產趨勢等議題進行演講。 澳門經濟局局長戴建業致辭時表示,為把握好未來區域創新發展所帶來的機遇,特區政府亦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委員會」下設立了「創新、科技及智慧城市發展專責組」,加快城市創新驅動發展,並積極發揮本澳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眾創空間、民間以及大專院校的「雙創」力量,融入國家創新體系,成為大灣區未來創新發展的有力支撐。 澳門工商聯會會長何敬麟則表示,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標誌著大灣區建設邁上新台階,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澳門特區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澳門社會各界帶來新機遇,加上港珠澳大橋等區域基建落成啟用,便利了港珠澳三地往來。他期望到場參與論壇的各位企業家能互相交流,並通過宣傳短片獲得大灣區的最新資訊,在《綱要》的指導下,發掘灣區內外的商機,攜手推動灣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此外,「交流論壇」邀請了粵港澳大灣區內外的200名企業家進行商業交流,按與會人士的業務及投資需求,安排商業配對,同場有多位大灣區企業家與外地企業家簽署多項協議及合作備忘錄,透過不同產業的合作,帶動雙方在產業上的發展。
澳門管理專業協會35周年會慶晚宴昨晚(16日)舉行,會長崔世昌致辭時表示,今年正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40年及澳門特區回歸20周年,是意義非凡的一年,日後該會將會秉持宗旨,致力於澳門推廣管理學理論及其應用,逐步從成長中尋求突破和創新,使會務得到穩步發展。 崔世昌稱,置身在技術革新的新時代,縱使環球經濟高低起伏、複雜多變,國家及澳門仍能持續發展,融入「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的發展道路上,迎來空前的機遇和挑戰,深刻體會到企業對年輕人才本地化及國際化的迫切需求,亦堅定了協會秉持初心,為業界培育精英棟樑的信念。 理事長劉永誠表示,一直以來,該會配合澳門社會和區域變化,藉著開辦澳門管理學院,出版澳門管理人雜誌和管理書籍、舉辦各類專題講座、工作坊、研討會、世界管理挑戰賽等活動,從理論到實踐,進一步推廣現代管理的專業知識和實踐。同時在澳門特區政府的領導下,社會各界定將積極貫徹「人才建澳」,「教育興澳」的施政方針,強化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並緊密配合習近平主席倡導的「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發展路向,開拓與灣區城市群的合作新項目,為澳門的持續發展培育更多未來棟樑。 晚宴邀請到行政長官崔世安及其夫人霍慧芬、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姚堅、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署理特派員王冬、立法會主席賀一誠、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保安司司長黃少澤、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等嘉賓和一眾立法會議員出席。
澳門理工學院長者書院學生會一行13人,日前在校長林韻薇的帶領下前往山東老年大學參訪交流,獲常務副校長任德強、副校長郭峰、傅立民等負責人的熱情接待,先後參觀了該老年大學大觀園校區、文化館校區及頤心苑校區的辦學設施,觀摩課堂教學,並進行了座談,收穫豐富。 在大觀園校區和頤心苑校區,長者書院一行參觀了各類教室及遠程教育錄播室設施;在文化館校區,在導師及學員的介紹下,欣賞了刻瓷、蛋雕及結藝等非遺課室的師生作品,並觀摩了京劇、朗誦、電子琴等課堂教學。在座談會上,任德強從創校、多元辦學、規範辦學、示範引領等層面詳細介紹山東老年大學辦學情況,回顧作為中國第一所老年大學的辦學歷程。林韻薇介紹澳門理工學院長者書院的創辦背景、辦學特色、招生情況等,並介紹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重視澳門長者人口老齡化趨勢,設有長者事務十年行動計劃,從住屋、交通、醫療及教育等全方位關顧長者的需要。長者書院學生會會長劉筱多介紹會務及學習情況。 山東老年大學對澳門特區政府的長者政策表示讚賞,同時對長者書院的辦學模式、招生程序等表示關注和贊同。澳門理工學院長者書院此行到訪中國老年教育發源地取得了圓滿成功,期待與山東老年大學今後加強溝通聯繫,推動交流和合作。
行政長官曾指出,本澳交通情況與居民的期望仍有差距,認同解決交通問題需要從源頭做起。遠的道路網絡不足、巴士繁忙時段迫爆、塞車、的士拒載、泊位緊張……等不論,原來單是按道路設施橫過馬路這最基本的「ABC 」常識,亦令當局頭疼不已。 根據治安警察局昨日公布數字顯示,今年1至3月共票控619宗行人違法過馬路,較去年同期上升約77%,已超過去年上半年票控總數的580宗。 有居民指出,在關閘、黑沙環、紅街市這些人流密集地區,一條馬路不過20、30呎闊,如使用行人過路設施包括行人天橋,「上上落落、兜完又兜、等完又等」,確實令不少居民和旅客不耐煩;但一張告票是否又能改變這些人的習慣?抑或問題出在道路設計,甚至公民教育身上?
由澳門特區政府及中聯辦合辦的「國家安全教育展」昨(15)日上午於回歸賀禮陳列館舉行開幕儀式。行政長官崔世安致辭時表示,維護國家安全,是澳門特別行政區必須承擔的憲制責任,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澳門特區只有「一國」之責,沒有「兩制」之分。國家安全,不僅是政治問題,也是民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