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國家的第四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及深入研究新時代「一國兩制」背景下澳門特區國家安全理論與實踐,澳門愛國教育青年協會將開展新時代「一國兩制」背景下澳門特區國家安全理論與實踐課題研究,課題研究啟動大會前(13)日下午在澳門城市大學何賢會議中心舉辦。 發言嘉賓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欣新教授表示,澳門在維護國家安全上擔當重要工作。他認為,《基本法》保障了澳門的言論和新聞自由,而從回歸20年的實踐來看,條文得到確切落實,澳門在維護國家安全和保障表達自由間的平衡工作做得很好。但他提醒,在社會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未來能否做好有關工作才是重點。 主持大會的澳門愛國教育青年協會理事長簡浩賢博士表示,研究完成後會將結果交給特區政府和相關機構並向市民宣傳,讓他們更了解國家安全對澳門的重要性。
治安警察局上周五(12日)上午在北安出入境事務大樓舉辦「社區警務聯絡機制」六周年交流會,邀請近30位聯絡機制成員代表出席,互通最新社區治安狀況及匯報警方的執法成效。交流會由治安警察局局長梁文昌主持,副局長劉運嫦及黃偉鴻、代副局長梁慶康及多位部門主管均有參與。
澳門大學昨(14)日舉行開放日,設有課程諮詢、專題講座、康體運動、精彩表演、趣味實驗、工作坊、各具特色的攤位和親子遊戲。校長宋永華教授稱,澳大上月在橫琴建設的產學研示範基地,將澳門打造成為大灣區西岸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 宋永華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澳大全面搬到現校園,引入全亞洲最大規模的住宿式書院系統,實踐全人教育,為澳大帶來飛躍的發展,現已躋身世界大學前400名。澳大上月在橫琴建設產學研基地,以實際的行動促進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全力培養創新型,國際化的高端人才,為大灣區發展提供人力資本和創新動力,並把澳門建設成為大灣區西岸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 有即將到澳大就讀的中學生在開放日到澳大參觀,認為澳大的設施非常完善。來自內地的大學生李小姐則表示,希望能來澳報讀研究生課程,又認為澳大英語相關的課程和學習氛圍不錯。 開放日設有各具特色的攤位和親子遊戲,如VR視覺遊戲、街舞體驗、創意音樂、咖啡拉花工作坊,鬥智的世界趣味知識競賽,鬥力的扯琴、健球、君子球、攀岩等考驗肢體協調的運動競技等,亦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與職員巡遊,以及學生舞龍演出,更有國際學生烹調的世界美食,香氣四溢,場面熱鬧。
婦聯家庭服務中心昨(14)日舉行20周年開放日,婦聯副理事長兼服務總監袁小菱致辭時表示,婦聯自1999年起開辦家庭服務中心以來,為社會提供不同類型的家庭服務,未來將繼續擔當好和諧家庭建設者的角色,以家庭為重心,在原有基礎上推出更多家庭及親職教育的支援服務。 袁小菱又指,現有四間家庭服務中心及一間家庭服務站,分布在澳門及離島各區,以回應該區在個人及家庭方面的需要,現時開展的恆常服務包括親子活動、關懷弱勢、諮詢輔導及轉介、成人進修班、兒童興趣班、社區教育及組織義工隊伍等,由2013年服務40,000多人次,提升至2018年超過15萬人次,增幅超過三點七倍。 多宗家庭糾紛持續三至五年婦聯家庭服務中心主任朱愛莉在活動中受訪表示,近年來有關雙職家庭的求助個案不斷上升,去年共接獲逾200宗個案,當中約三分一個案涉及家庭糾紛。朱愛莉續稱,不少家庭糾紛個案已經持續三至五年,大部分事主在近年才從媒體及各種活動得知求助方式,現時願意求助的意欲增高,導致求助數字有上升趨勢。
澳門城市大學校董會主席陳明金(下圖左二),獲葡萄牙埃武拉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以表彰其在社會服務的傑出貢獻。頒授典禮於當地時間上周二(9日)舉行,澳門高等教育局局長蘇朝暉出席儀式並為其發表讚辭,蘇朝暉讚揚陳明金過去30多年在社會服務的傑出貢獻。中國駐葡萄牙大使館代表許志達參贊,澳門駐里斯本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柯天蓮到場祝賀並參與典禮。 陳明金在致謝辭中回顧人生歷程提到,自己用了30多年在社會大學「補修學分」,從「做中學、學中做」,能夠獲得埃武拉大學及學術委員會的認同頒授榮譽博士學位,倍感榮幸。並非常認同中國教育部長陳寶生「教育等值於明天」的觀點,認為讀書受教育是人生走向成功的最大捷徑,為不想有太多的年輕人因家庭貧困上不起學,故長期捐資助學、辦教育事業。他表示社會服務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未來社會服務的道路上,將用自己的熱心、愛心、細心、誠心,換取他人的稱心、放心、歡心、安心。
勞工事務局局長黃志雄昨(14)日表示,近期收到地盤工友反映有建築公司涉嫌「假招工」,他強調有違法行為一定追查到底,呼籲企業依法做好招聘工作,當局亦會持續主動關注本地招聘工作,以保障本地人優先及持續就業。
許多人相信, 所謂的「浪潮」可以跨越地域與國家的區別,形成類同的改變或影響,譬如歐洲近年的極右浪潮,又或者2011年以「阿拉伯之春」為代表的民主浪潮。然而儘管發生的變化相近,其產生的原因卻都各有不同,接續的發展也會有所差異。當潮水退去,真正的後果可能是沒人能預想到的。 阿拉伯世界兩個國家阿爾及利亞與蘇丹,一個月內先後出現政變,兩位壟斷權力多年的強人獨裁者被迫下台,令人聯想到2011 年的「阿拉伯之春」。由八年前從突尼斯開始的「阿拉伯之春」,曾經震動整個阿拉伯世界,然而數年過去,只有突尼斯完成民主轉型,埃及雖然推翻穆巴拉克,但首任民選總統穆爾西僅在位一年就被推翻,軍人總統塞西執政至今,成為另一位獨裁者。除此之外,敘利亞與也門陷入內戰,引發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崛起。一輪動盪之後,情況反而更加糟糕。 無論有沒有民主選舉,人民能不能吃得飽,永遠是衡量一個政權是否穩定的指標,即使是極權獨裁政體,若能提供經濟上的穩定,人民一時間也能接受政治上的受限,可是當獨裁政體陷入僵化與失能,隨之產生經濟上的動盪,就可能催生出顛覆性的力量。 譬如阿爾及利亞,年事已高的布特弗利卡中風多年仍要尋求第五個任期,終於激起民眾與軍方的憤怒;而在蘇丹,政變的源頭其實只是民眾抗議麵包漲價。 與「阿拉伯之春」一樣,踢走強人領袖只是整個運動的第一步,最困難的是如何在獨裁者的廢墟之中,打造一個全新的體制。從埃及的例子來看,民主選舉並不能解決國家長久存在的問題,派系鬥爭、利益衝突,掌握武裝力量的軍方成為最終獲益者。阿爾及利亞就是如此,掌權20年的總統布特弗利卡之所以被推翻,與軍方的施壓有直接的關係;蘇丹獨裁者巴稀下台後,由原本的國防部長伊本奧夫組成過渡政府,被形容為「新一輪的獨裁」。 「阿拉伯之春」為重啟獨裁國家政治提供了契機,但在民主與武力之間,民主難有立足餘地。 一個很顯著的變化是,不像2011 年,西方世界對於支持北非民主運動顯得興趣缺缺。蘇丹政變後,白宮僅發表簡短聲明,表示「蘇丹人民應該決定自己的領導者」。對於曾將塞西稱為「偉大領袖」的特朗普來說,光是敘利亞和利比亞已經夠令人頭疼的,阿拉伯世界的其他問題,應該由沙特來主導解決,而沙特是世上政治最封閉的國家之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阿爾及利亞與蘇丹的情況同樣都不樂觀,阿爾及利亞短期內將面臨選舉,蘇丹街頭的示威者則不願接受另一個傀儡政權,高漲的局勢或會有失控的可能。埃及的例子就在眼前,後來者又是否會重蹈覆轍呢?
澳門衛生局前天(13 日)接獲日本衛生部門通報一例在日本確診的麻疹病例,該病例曾於本月7 日至9 日期間乘坐「世界夢號」郵輪從深圳出發經香港到日本沖繩縣那霸市,衛生局按日本衛生部門提供的航班乘客名單進行健康追蹤調查,至今共聯絡四名澳門居民,四人暫無不適。 根據日本衛生部門通報,該病例於本月7日登上「世界夢號」郵輪,本月8 日起發熱,10日登陸日本沖繩縣那霸港,12日經實驗室確診為麻疹病例。衛生局建議接觸者從最後接觸日起計三星期內密切留意健康狀況,如有發熱、皮疹、結膜炎、咳嗽和流涕等疑似麻疹症狀時,應立即就診並向醫生表明有關接觸情況及盡量避免到人多擠迫地方,在工作、家中或公眾活動時需戴上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