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國際銀行昨(17)日拜訪《力報》,與《力報》負責人會面交流。澳門國際銀行副總經理胡倫表示,澳門國際銀行會緊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步伐,未來除了在國內,尤其大灣區城市增加服務點外,亦會大力發展電子支付。《力報》總裁劉向明則介紹了《力報》的業務及發展定位,他希望雙方未來在宣傳推廣方面有更進一步的交流合作。 談到電子支付,胡倫表示,電子支付應用在澳門剛剛起步,暫時未算普及,但他認為任何事都要「一步步嚟」,除了技術上的問題外,亦需教育本澳小商戶如何接受,他相信本澳電子支付未來數年便會發展成熟。 澳門國際銀行1974年在澳門註冊成立,今年適逢45周年行慶,有意加快國內機構布局,擴大服務範圍,其中廣州分行、東莞支行與佛山分行,已於2017年至2018年陸續對外營業。
《鐘樓駝俠》第十卷第四章寫到,「熊熊烈火從兩座鐘樓間燃燒起來,火星飛濺,這狂亂的烈火被風一颳,團團火焰化成濃煙,捲向天空」。法國文豪雨果這個1831年的預言,在將近200年後成為事實。 法國著名景點、850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當地時間15日傍晚發生嚴重大火,可追溯至12世紀的歌德式尖塔在烈焰包圍及眾人的驚呼聲中頹然倒下,教堂屋頂三分二面積也被大火燒燬。經過消防員長達15個小時的救援行動,火勢終於在當地時間16日上午約10時被徹底撲滅。 巴黎聖母院不僅是法國的文化象徵,也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產。法國第二電視台引述學者說法形容,聖母院宛如一艘聳立的石船,穿越古今。法國總統馬克宏痛心地說,「巴黎聖母院是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學,我們的想象力,在這裡,我們經歷了所有偉大的時刻。」他向國民宣誓,將與世人一起重建聖母院。
法國歷史與文化珍寶面臨空前浩劫,滿載該國逾850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在法國社會大革命時差點被拆毀,見證過亨利六世和拿破崙的加冕典禮、聖女貞德平反訴訟,宣告了兩次世界大戰結束,仍矗立塞納河畔不倒,未料今次難逃大火祝融,其標誌性尖頂與建築主體中後部倒塌,令世界為之痛心。最新消息指,教堂內珍藏的天主教聖物「荊棘冠冕」和數十件文化珍品安然無恙,但其標誌性特色的彩繪玻璃玫瑰花窗恐難逃此劫,其中僅北面玫瑰花窗疑似完好。
將於4月20日至5月5日在盧廉若公園舉行的「2019春季蘭花展」,本屆主題為「千姿居蘭」,主辦單位巿政署希望通過展示經各種蘭花美化和裝飾之百步廊區域,與大眾分享蘭花於家居創意中的可塑性,提高綠色家居的意識和生活體驗,鼓勵大家把蘭花的千姿百態融入生活之中。
本澳前天(15日)發生一宗旅客賭輸錢後引發的一連串「扑車」、搶金鏈事件,事件中共有18輛電單車及私家車慘遭池魚之殃,一間押店玻璃飾櫃的29條金鏈遭人掠去。期間最離奇的是,押店內留宿看守的一名外僱員工,聽到店內飾櫃玻璃被人用磚頭扑爆的巨響,不但沒有出來查看,卻繼續睡覺,直至押店店東返回店內才發覺遭人搶掠金鏈。司警接報後於本周一下午將疑犯拘捕,他承認犯案動機是輸錢後心情抑鬱,司警行動中起回20條金鏈及30,000 多元贓款。
經國務院批准,中央有關部門將推出支持澳門及香港電影業在內地進一步發展的措施,澳門特區政府昨(16)日表示歡迎,相信有關措施將促進澳門電影業界與內地的合作,拓寬澳門電影產業的發展空間,有利產業的成長,助推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
醞釀了十年的膠袋徵費計劃終於踏出第一步,立法會在上周全體會議一般性審議《限制提供塑膠袋》法案,議員支持,全票通過,形容是姍姍來遲,法案仍需立法會大會細則性審議通過才能實施,但無論如何對減塑有一定幫助,然而,每個膠袋只徵費一元,包括羅立文司長在內都質疑成效,需要有更多配套配合方可達致減少消耗膠袋目的,最重要還是加強宣傳教育,從基本做起。 法案名為《限制提供塑膠袋》,意即限制商戶向顧客提供塑膠袋,政府建議每個膠袋徵費一元,議員及環保人士都質疑對減少耗用膠袋成效有多大,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形容「澳門情況特殊,因為澳門好有錢,不少商店都送環保袋,今時今日環保袋同膠袋沒有分別, 其他地方無人會送, 要自己買, 澳門錢多, 全部免費, 不用出力出汗就得到,相信每個人家中都不少環保袋,因為許多店鋪都送,即使膠袋一元一個,相信效果有限,因為澳門有錢,要有效果應該收更貴。」根據環境保護局資料,現時澳門生活垃圾中約25% 為塑膠, 當中膠袋佔13%, 本澳居民每年耗用塑膠袋約四億5,000 萬個,政府希望實施膠袋徵費後可減少一半,即每年仍有二億2,500萬個消耗,徵費由商戶收取,如何推動商戶減少向消費者提供膠袋,政府需有後續配套。 在港澳地區,人們普遍習慣使用膠袋,自備環保袋購物只佔少數,不少商戶顧客至上,若顧客要求不會不提供,消費者亦不介意付費,一元影響有限,若無配套配合,難達效果,當局需要加強執法,確保商店不會「有求必應」,無限制地向消費者提供膠袋。 參考外地經驗,徵費目的以經濟手段遏止濫用膠袋,降低使用膠袋意欲,徵費初期膠袋使用量確實會下降,但當人們逐漸適應,使用量會回復高水平,以香港情況為例,膠袋徵費2015 年推展至全港零售點後,據《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顯示,家居廢物中膠袋重量在2015 年每日461 公噸跌至2016 年每日443 公噸, 但在2017年回升至514 公噸, 顯示膠袋徵費實施一段時間, 當消費者習慣後, 效力會減弱, 可見以徵費限制使用膠袋只是治標,治本還是要從初始做起,加強公民及宣傳教育,令社會建立共同踐行環保責任,每個人都應為環保作出貢獻,改變自己的習慣,效果才會持續。
法國著名地標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其中有850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尖塔遭到嚴重損毀。文化遺產委員會昨(16)日舉行平常全體會議,會議一開始,社會文化司司長、文化遺產委員會主席譚俊榮對事件表示惋惜和關注,指示文化部門與文物建築業主或負責人加強溝通,攜手保護澳門珍貴的文化遺產,強調事件為澳門的文物保護工作帶來警惕,文化局須持續進行文物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並逐步提升社會的文物保護意識。 文化局亦對巴黎聖母院事件同表關注,表示對本澳文物除了持續執行專業監察巡查外,同時也設有「文化遺產全民通報站」, 市民可透過多元渠道將文物建築狀況及時通報,共同保護澳門的文化遺產。文化局表示,一直重視文物建築的防火安全,定期與消防局召開廟宇消防管理會議及合辦消防安全培訓;文化局及消防局亦會每年定期巡查澳門及離島多間廟宇教堂,加強與管理者的溝通;並舉辦「文化設施消防安全培訓講座」,邀請消防局代表與文化設施管理人員進行交流,講授防火知識。文化局亦計劃今年參考其他世遺城市的做法,建設有關本澳文物的監測中心,以降低文物受災的風險。 會議由社會文化司司長、文化遺產委員會主席譚俊榮主持,文化局在會議上諮詢委員就「項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意見,委員一致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內的12個非遺項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內。 (文化局圖片
為讓澳門青年在暑假期間前往大灣區城市的企業實習,加深了解內地經濟及社會發展情況,拓展在灣區內創新發展的空間,人才發展委員會與廣東省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聯合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澳門青年實習計劃」(下稱「計劃」)即日起至5月31日接受報名。 實習期由7月6日至8月17日(約六周),今年前往中山和珠海兩個城市,崗位範疇包括資訊科技、會計金融、食品安全、供電能源、疾病防控等。實習以無償方式在內地企業或機構內進行,有關實習指導或訓練方式由實習單位安排。 「計劃」由中華青年進步協會承辦,負責安排和管理實習生的食、宿、交通、保險及周末考察活動等事宜。凡持澳門居民身份證人士,年齡介於18歲至29歲就讀於澳門或澳門以外大專院校學生均可申請。計劃章程及實習崗位資料已載於委員會網站:https://www2.scdt.gov.mo/zhhant/project/Guangdong-Macau-Internship2019/regulation.查詢可電郵至enquiry.ttp@scdt.gov. mo或於辦公時間致電2845 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