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明會今年續辦禁毒等活動

由善明會主辦的「善明會2019年度活動新聞發布會」昨(19)日舉行。主辦單位表示,今年將繼續秉持「關心社會,濟弱扶貧」的宗旨,開展各項慈善公益活動。全年活動共16項,約163 次活動,預計參與人數達23,000 人次。 活動獲澳門基金會贊助。體育局副局長劉楚遠、教青局青年廳代廳長張敏輝、社工局防治賭毒成癮廳代廳長鄧雪儀作主禮嘉賓,以及善明會大會主席陳美儀、理事長陳建英及中心主任余希雯介紹年度活動內容。 善明會表示,向來大力推動青少年參與義務工作,積極宣揚及推廣禁毒訊息,每年招募本澳年滿12至24歲青少年加入義工行列,而招募及各項培訓將於本月開展。同時善明會今年續辦「陽光少年體動日」,將禁毒信息融入體育運動,培養青少年發展有益身心的嗜好,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另外,今年續辦「生活滿色彩」親子藝術嘉年華,活動結合藝術創作以親子溝通、情緒控制與調息為主軸,讓家長加強與子女的溝通。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善明會將舉辦「國內留守兒童關愛計劃」,提供本澳青年親身探訪留守兒童的機會,進一步關心和支持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舉辦以女性與環保為主題 的「綠慧聚匯-女性發展環保推廣計劃」,用女性的力量,從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著手,推動環保生活。

20/03/2019
67565

家警校合作杜絕校園欺凌

最近連迭發生校園欺凌事件,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尤其校園欺凌個案除有年輕化、隱蔽化外,更有殘暴化趨勢,情況不容忽視,校園欺凌事件無論是受害者或是欺凌者,日後成長都會有影響,呼籲學校與警方合作加强宣傳教育,倡導和諧包容,家長也應多關心自己子女。 在上周一個討論有關校園欺凌的論壇上,教青局列舉了過往三年校園欺凌數據顯示,2016/2017 學年共接獲38宗個案,2017/2018 學年下降至21宗,本學年至今共接獲18宗。校園欺凌可分為言語、社交、肢體及網路欺凌,有時會伴隨強索行為。教青局高度重視校園欺凌問題,自2018 年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也在校園內成立教師、駐校社工及危機管理等三個小組,並要求推出一些預防措施。教青局表示對校園欺凌零容忍,冀能做到校園零欺凌。 教育界人士指出,校園欺凌個案有年輕化、隱蔽化、殘暴化等趨勢,如最小的欺凌者是小學五年級,且學生多通過網路相約至校外進行欺凌行為,令前線人員發現個案的難度增大,不少被欺凌者不敢求助,往往是富有正義感的同學向教師或社工舉報而揭發個案。 造成青少年欺凌事件, 原因眾多, 有社工指出,有些家長對子女過度寵溺,從而導致任性、驕橫等不良心理產生,近年電子科技日趨普及,青少年經常在網路、電視、電影上看到各類暴力行為,容易對其進行模仿,本澳雙職家庭眾多,父母忙於工作,親子關係疏離,子女遇到困難,無人傾訴,自己不懂解決,最後訴諸暴力。 欺凌並非單指對被欺凌者拳打腳踢或拉扯頭髮,而捏造事故誹謗被欺凌者,在社交媒體用圖像貶低或侮辱被欺凌者人格等行為,給他人起侮辱性綽號等,都屬欺凌,被欺凌者屈就背後,無論生活上及人際關係上都可能出現異樣,若無法解脫,長遠影響其人格發展,因此,家長需多關注子女日常行為及情緒變化,當發現不尋常情況時及早主動介入了解,細心聆聽、耐心安撫,紓緩子女不安情緒; 並向其灌輸正確觀念,及早進行預防教育,防止產生錯誤價值觀。 同時,當局有需要加大資源投放,讓社工、輔導人員能更投入及專注於固定的學生群體,增加相關人員與學生之間的緊密聯繫; 鼓勵教師、社工及家長多留意學生情緒及異常行為,及時提供支援,令校園能做到零欺凌。

20/03/2019
67985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