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善明會主辦的「善明會2019年度活動新聞發布會」昨(19)日舉行。主辦單位表示,今年將繼續秉持「關心社會,濟弱扶貧」的宗旨,開展各項慈善公益活動。全年活動共16項,約163 次活動,預計參與人數達23,000 人次。 活動獲澳門基金會贊助。體育局副局長劉楚遠、教青局青年廳代廳長張敏輝、社工局防治賭毒成癮廳代廳長鄧雪儀作主禮嘉賓,以及善明會大會主席陳美儀、理事長陳建英及中心主任余希雯介紹年度活動內容。 善明會表示,向來大力推動青少年參與義務工作,積極宣揚及推廣禁毒訊息,每年招募本澳年滿12至24歲青少年加入義工行列,而招募及各項培訓將於本月開展。同時善明會今年續辦「陽光少年體動日」,將禁毒信息融入體育運動,培養青少年發展有益身心的嗜好,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另外,今年續辦「生活滿色彩」親子藝術嘉年華,活動結合藝術創作以親子溝通、情緒控制與調息為主軸,讓家長加強與子女的溝通。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善明會將舉辦「國內留守兒童關愛計劃」,提供本澳青年親身探訪留守兒童的機會,進一步關心和支持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舉辦以女性與環保為主題 的「綠慧聚匯-女性發展環保推廣計劃」,用女性的力量,從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著手,推動環保生活。
一名內地女子兩年多前在本澳搭上一位內地有婦之夫,對方聲稱會與妻子離婚,但一直沒有兌現諾言。近日,男方偕妻同遊澳門,不知情的小三以為情郎獨自來澳遊玩,於是偷偷來到情郎位於皇朝區的租屋處,打算「製造驚喜」,沒 想到一打開門,竟見到心愛的男人正與妻子火熱纏綿。不僅如此,當女事主打算與男方理論時,遭到正印妻子拳腳相向,而情郎竟也幫著妻子對她動粗。哀莫大於心死的女事主,選擇向司警局報案,涉案夫妻則被帶回警局調查。
警察總局將聯同博彩監察協調局,協調海關、治安警察局、司法警察局、消防局及威尼斯人酒店等多個部門及機構,於本周五(22日)凌晨進行代號「捕狼2019 」的娛樂場突發事件演練,旨在增強跨部門及機構間的聯動機制。 演練將模擬在路氹城威尼斯人酒店範圍內發生一宗多人持械尋仇、搶劫及挾持人質事件,當中會出現傷人、挾持人質、懷疑爆炸物等多個模擬情節,藉此測試警方與相關政府部門、博彩企業在訊息通報、指揮及協調方面的能力等,從而評估行動方案的有效性,完善相關的應急預案。 另外,新聞局、衛生局及旅遊危機處理辦公室亦參與是次演練。
最近連迭發生校園欺凌事件,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尤其校園欺凌個案除有年輕化、隱蔽化外,更有殘暴化趨勢,情況不容忽視,校園欺凌事件無論是受害者或是欺凌者,日後成長都會有影響,呼籲學校與警方合作加强宣傳教育,倡導和諧包容,家長也應多關心自己子女。 在上周一個討論有關校園欺凌的論壇上,教青局列舉了過往三年校園欺凌數據顯示,2016/2017 學年共接獲38宗個案,2017/2018 學年下降至21宗,本學年至今共接獲18宗。校園欺凌可分為言語、社交、肢體及網路欺凌,有時會伴隨強索行為。教青局高度重視校園欺凌問題,自2018 年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也在校園內成立教師、駐校社工及危機管理等三個小組,並要求推出一些預防措施。教青局表示對校園欺凌零容忍,冀能做到校園零欺凌。 教育界人士指出,校園欺凌個案有年輕化、隱蔽化、殘暴化等趨勢,如最小的欺凌者是小學五年級,且學生多通過網路相約至校外進行欺凌行為,令前線人員發現個案的難度增大,不少被欺凌者不敢求助,往往是富有正義感的同學向教師或社工舉報而揭發個案。 造成青少年欺凌事件, 原因眾多, 有社工指出,有些家長對子女過度寵溺,從而導致任性、驕橫等不良心理產生,近年電子科技日趨普及,青少年經常在網路、電視、電影上看到各類暴力行為,容易對其進行模仿,本澳雙職家庭眾多,父母忙於工作,親子關係疏離,子女遇到困難,無人傾訴,自己不懂解決,最後訴諸暴力。 欺凌並非單指對被欺凌者拳打腳踢或拉扯頭髮,而捏造事故誹謗被欺凌者,在社交媒體用圖像貶低或侮辱被欺凌者人格等行為,給他人起侮辱性綽號等,都屬欺凌,被欺凌者屈就背後,無論生活上及人際關係上都可能出現異樣,若無法解脫,長遠影響其人格發展,因此,家長需多關注子女日常行為及情緒變化,當發現不尋常情況時及早主動介入了解,細心聆聽、耐心安撫,紓緩子女不安情緒; 並向其灌輸正確觀念,及早進行預防教育,防止產生錯誤價值觀。 同時,當局有需要加大資源投放,讓社工、輔導人員能更投入及專注於固定的學生群體,增加相關人員與學生之間的緊密聯繫; 鼓勵教師、社工及家長多留意學生情緒及異常行為,及時提供支援,令校園能做到零欺凌。
司警拘捕一名內地男子,涉嫌與今年1月14日馬場海邊馬路一宗入屋盜竊案有關,戶主損失超過37萬元財物;嫌疑人雖否認指控及拒絕合作,惟司警認為有足夠證據證明他與另一名同黨涉嫌犯案,以「加重盜竊罪」將其移送檢察院偵訊。 司警昨(19)日在新聞發布會稱,被捕男子姓李,33歲,報稱職業速遞員。今年1月14日,馬場海邊馬路一幢五層高大廈,一單位男戶主早上離開住所,離開時確認大門和鐵閘均已鎖好。同日晚上男戶主回家時,發現單位大門、鐵閘及房間門均被打開,且有明顯被搜掠痕跡,經點算財物後,發現有兩隻名貴手錶、多件首飾及外幣和現金等財物被盜,共損失達澳門幣37萬2,800多元。 司警接報調查後,根據現場指模及翻查附近「天眼」等,最終成功鎖定兩名涉案男子身份。司警相信兩名盜賊作案時,利用假鎖匙或開鎖工具開門入屋爆格,作案後隨即潛逃回內地。 司警在治安警協助下,趁其中一名盜賊嫌疑人李某前(18)日經關閘入境時將其捕,現正繼續追查另一在逃男子以及贓物下落。
為使前線警務人員加深認識失智症患者,治安警察局與鏡湖護理學院合辦認識失智症培訓課程,將舉辦14班課程,預計修讀課程的前線人員將近1,000人,提升前線人員應對各類事件的專業能力。 認識失智症培訓課程啟動儀式前(18)日上午舉行,治安警察局黃子暉副局長與鏡湖護理學院院長尹一橋在致辭時表示,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趨勢及失智症患者數量的增加,失智症防治工作被列為特區政府的工作重點。治安警察局作為維護社會治安的重要部門,必須與時俱進,盡心盡力履行「護法安民」使命,特別是關愛社會上的弱勢社群、服務社會。有見及此,治安警察局與鏡湖護理學院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為前線警務人員提供培訓課程,加強前線人員對失智症患者的認識及了解,以提升前線人員應對各類事件的專業能力,深化警民間的合作關係,為社會提供更優質服務。 出席課程啟動儀式嘉賓還有鏡湖護理學院校董會劉永誠主席、社會工作局韓衛代局長、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羅奕龍顧問、澳門失智症協會韋孟持理事長等代表。
又是酒精惹的禍! 69歲和65歲的兩名本澳退休男子,本為相識多年的同鄉好友及酒友,未料近日卻因一次酒後亂性釀成悲劇。 案被捕男子姓古,69歲,澳門居民,退休人士,涉嫌觸犯嚴重傷人罪,昨(19)日早上被移交檢察院處理。 案情透露,古男與酒友本月11日晚上9時於古男位於俾利喇街的住所內飲酒消遣,期間雙方自有一名親友在場陪伴作樂。惟酒過三巡後,兩老友懷疑酒後上火,僅因鎖碎事情發生口角,繼而動武拳腳相向,兩名在場親友勸阻亦無果,只能報警求助。 事件最終兩敗俱傷收場,先動手的古男右手手指骨折,事主則被「醉腿」踢中腹部受傷,兩人其後被接報到場的消防救護員送往山頂醫院接受治療。經醫院方面檢查,事主證實被踢至腸臟穿孔,傷勢符合由腳踩踏所造成,由於傷勢嚴重,至今仍需在留醫。司警接報調查後,前(18)日待打交打致手指骨折的古男出院後將其帶返警局調查,古男承認當時因為口角而與對方發生打鬥,亦承認先出手傷人。只因一時火遮眼用腳踢好友腹部,終鑄成大錯。
行政長官崔世安昨(19)日出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與澳門未來」座談會時表示,澳門應利用自身優勢,切實發揮「核心引擎」的作用,擔當「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時代使命,充分發揮澳門在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鑑、民心相通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並要在「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中擔當支撑,與珠海密切配合,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澳門半島北部與珠海接 青茂口岸工程正加緊施工。 (鐘佩欣攝)壤及劃定邊界的鴨涌河,十多年來其「歷史功用」除了成為偷渡者首選之一外,從關閘由東至西流經出的大量污水,沿河居民飽受臭氣侵襲從不間斷;但這些惡劣情況,將會於今年內徹底改變,變成一條水清流消的小河! 這個巨大轉變,首先歸功於中央政府2015年給予特區政府85公里水域管轄權,其次就是有望今年底前落成的青茂口岸(即粵澳新通道)。究竟這兩者和整治鴨涌河有何關係,還得由更早前的2008 年在北京舉行「兩會」時說起。
司警繼早前搗破一個龐大高利貸集團後,上周六(16日)再下一城,這次目標是位於氹仔一間異常「出位」的水療中心,200警力行動中將水療中心前後門封死,來個「甕中捉鱉」,共拘捕164名本澳、內地及外地男女,內地集團主腦仍在追捕中。 司警指出,被搗破的操控賣淫犯罪集團,短短兩年間涉及的不法金額高達3.1億元港幣,集團除了藉申請「藍卡」替賣淫女子作身份掩飾外,相信還涉及其他犯罪活動,至於是否涉及黑社會、高利貸、洗黑錢、甚或有人包庇等內幕,司警沒有透露,只稱將深人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