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昨(3)日辯論「社會文化範疇2019 年度施政方針」,多名發言議員關注本澳醫療問題,包括如何進一步優化早療服務,照顧者津貼何時出台等等。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回應,「照顧者」的定義涉及範疇廣,當中問題涉及家庭的責任和社會的承擔能力,政府須進行研究,今年底將公布有關報告。
一對在黑沙環中街某單位同居的本地男女,吸毒五年無法自拔,期間誕下一對子女。家庭收入主要靠做的士司機的男子支撑,但他毒癮不時發作,難以專心工作,甚至影響家庭生活。最終前日「啲起心肝」向司警自首,並舉報同居女友吸毒,希望可以徹底戒毒。 被捕男子姓古,45歲,職業的士司機;其女友姓黃,38歲,無業;二人涉嫌吸毒已被移送檢察院處理。 司警表示,古某與黃某同居於黑沙環中街某中層單位五年,兩人一起染上毒癮四至五年,期間二人育有一名現年四歲半女兒,及一名三歲兒子,家庭收入主要靠古某平日駕駛的士,獨力供養全家。古某擔心終有一日照顧不到家庭,經過再三思量後,於前晚8時許致電司警舉報,指女友在住所吸毒。司警到場調查後,在黃某的衣櫃內起出吸毒工具,未幾古某又向在場警員承認自己也吸毒。 司警其後將兩人送到醫院檢查,證實對冰毒呈陽性反應,現正繼續追查毒品的來源。
再有一名本地女子被外國男網友騙財!一名職業文員的50多歲女子,今年8月在社交平台Facebook認識一名男子,對方聲稱為一名意大利工程師,負責石油鑽探工作。其後二人繼續透過臉書及微信等傾談,男網友聲稱因石油鑽探機器出現問題,需要借款6,000歐元周轉。 女事主信任對方,透過銀行轉賬將6,000歐元(折合約55,000澳門元)轉到一個外地戶口。 直至上月,騙徒聲稱準備還錢給女事主,發來一條假裝為City Bank的銀行網站連結。女事主發覺網站上英文字母有可疑,於是致電真正City Bank查詢,被告知為假網站。女事主幸而沒有登入,否則可能被盜取信用卡及銀行資料,造成更大損失。事件中損失6,000歐元的女事主本月初報警求助,司警接手循詐騙案方向展開調查。
本澳職業司機供求問題勞資雙方爭議多年無結果,人才發展委員會昨(3)日在政府總部舉行平常大會,會後委員會秘書長蘇朝暉表示,職業司機供求研究已於今年8月啟動,爭取在明年(2019年)完成,現時主要是收集數據為主,包括統計駕駛執照和其他與職業司機有關的數據,亦曾與勞資雙方及業界溝通,聽取他們現時所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並委託勞工事務局開展對登記的職業司機進行問卷調查,接下來將會整合資料,進一步就該研究做好相關工作。 被問及研究完成後,會否開放外僱司機?蘇朝暉稱,任何的研究結論均會基於科學和數據而作出。
在阿根廷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峰會已結束,G20 一向呼籲抵制貿易保護主義,但峰會公報草案卻未見「反保護主義」措辭,改用比往年更加和緩的語調,明顯屈服於美國反對之下。此等現象多少反映了美中之間的角力,對照早前的亞太經合作(APEC)峰會,也罕見地沒有共同宣言的異常現象,加上美中官員在WTO 會議上爆發口角衝突,更明顯地反映了當前美中關係非比尋常的微妙與複雜。 其實, 此現象十年前已有跡可尋, 十年前G20 峰會成立時,已可預見到美中兩強勢將在不同的場域進行各種形式的博弈。2008 年9月15日世紀金融海嘯爆發,當時的G7束手無策,可是GDP已位居全球第三的中國又一再婉拒加入G7,於是原本由20國財長組成的「財20」升格為G20 峰會。從一開始,G20 的權力結構或話語權,就掌握在原本G7中的老大美國及2010 年即成為全球老二的中國手中。 這種「形為G20,實為G2」的本質,很快就被著名的戰略家布里辛斯基點出。但美國總統奧巴馬2009 年上台之後,並未受到各方重視,反而被有意無意地漠視。其實,「G2」概念無非就是一種客觀的全球兩強之間博弈關係的描述。在某種意義上,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 年上任後向美國提出的「新型大國關係」,本質上即為一種「G2」概念,只是奧巴馬八年任內始終未正面回應中國此一善意訴求,換來的反而是所謂「重返亞太」及「亞太再平衡」的遏華戰略。 奧巴馬下台後,特朗普上任。特朗普2017 年年底及2018 年年初,分別在兩個報告中點名中國及俄羅斯為「修正主義強權」,並指出對美國安全的最大威脅已非恐怖主義及恐怖組織,而是來自於修正主義強權對美國的挑戰。也因此特朗普針對中國的言行,都採取了遠比奧巴馬任內更強硬的遏華戰略。 十年前中國進入G20,美中的變化都很快,尤其是中國,這意味著原本G20 內的權力分配必然有所調整,在G20 會議中的「習特會」折射出來的就是新權力分配的證明。
人才發展委員會昨(3)日假政府總部舉行2018年度平常大會,由委員會主席、行政長官崔世安主持。崔世安致辭時表示,特區成立人才發展委員會以來,致力完善本澳的人才制度建設。今年已編制完成《澳門中長期人才培養計劃——五年行動方案》,並訂出未來人才培養的策略和措施,為落實各項人才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崔世安稱,各專責小組過去一段時間的工作取得相當成果,包括「規劃評估專責小組」完成《建築業緊缺人才需求清單及目錄》,分階段建立「證照及專業資格」資訊區,積極地開展職業司機供求的研究;「人才培養計劃專責小組」推出數項資助計劃,包括「人才培養考證激勵計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習計劃」、「粵港澳大灣區澳門青年實習計劃」、「工商管理碩士課程資助計劃」、「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碩士學位課程資助計劃」。 「鼓勵人才回澳專責小組」持續推行「海外人才回流考察行動計劃」,積極與海外人才建立聯繫,並把握各海外人才回澳的機會,在高校和中學舉行講座,與年輕人分享奮鬥經歷,發放正能量,提升新一代的自信心。上半年舉辦的「人才培養階段性成果展覽」亦讓市民對特區目前的人才工作有更全面、清晰的認識。 崔世安總結會議時表示,澳門在朝「一中心、一平台」目標前進的同時,亦在國家「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中擔當著重要角色。在這大環境下,構建良好運作的本地人才培養制度至關重要。他期望委員會能繼續發揮作用,評估、構思、協調和推進特區的人才工作,同時因應本澳社會及居民的需求,強化制度的透明度和監察機制,為澳門市民創造更多機遇;並勉勵各委員共同推進和完成人才建設這項重大任務。
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會昨日繼續討論修訂《國旗、國徽及國歌的使用及保護》法案。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等政府代表列席會議。一常會主席何潤生引述,政府清晰奏唱國歌時應肅立和舉止莊重,但視乎場合和個案實際情況判斷,未來將有行政法規列明在何種場合奏唱國歌時要莊重,初步建議為政府官員宣誓就職及國慶活動等場合。 政府在是次會議清晰奏唱國歌時,在場人士行為應肅立和舉止莊重,包括期間不能與身邊的人談話,講電話、篡改歌詞或發出噓聲等,但會視乎場合和個案實際情況判斷,例如殘疾人士等將不會強求。 在教育方面,未來將國歌教育納入本地學制正規教育的中小學教育學校有68 間,當中不包括幼稚園和回歸教育( 夜間課程)。 另外,法案建議政府可要求新聞媒體配合宣傳國歌。政府代表解釋並非強制性,若媒體不配合,不會對其作出行政或刑事處罰。除特區政府以批給合同或廣播牌照經營的電視台及電台,即澳廣視電視台及電台、綠邨電台則要強制播放。何潤生稱,由於法案中並未有列明以上的媒體不播放國歌會有處罰,故政府會考慮在批給合同中加入相關條例,若無正當原因違反,有可能不被續約。
昨天(12月3日)為聯合國訂定的「國際復康日」,社會工作局聯同七個政府部門及21個民間機構合辦「現代科技、共融生活」分享會,昨(3)日在澳門旅遊塔會展中心舉行,傳遞「均等機會,全面參與」的訊息,吸引逾160人參與。 為增加社會大眾對《殘疾人權利公約》的認識及了解,鼓勵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自發性地關顧殘疾人士的需要,本年度「國際復康日」活動以「無障礙資訊科技」為主題,讓社會大眾及企業進一步認識無障礙資訊科技的應用及發展狀況,促進無障礙資訊科技在澳門的發展,提升殘疾人士的生活品質。 社會工作局副局長韓衛在致辭時表示,本次分享會特別邀請了來自香港和澳門的講者,分享兩地在無障礙資訊科技方面的發展狀況,亦將舉辦面向資訊科技業界及手機應用程式開發人員的「無障礙資訊傳播介紹會」及「無障礙手機應用程式交流會」等,希望透過舉辦面向不同持份者的活動,加強社會各界對無障礙資訊科技的關注和了解,共同構建一個無障礙的共融社會。 分享會上,來自香港和澳門的講者,圍繞主題,介紹「無障礙會議的推行與配置」、「香港數碼共融策略及措施」、「平安通」流動緊急呼援服務、「創新多功能智能電動輪椅」、「無障礙網頁嘉許計劃」,以及「視障助乘巴士報站」、「點菜易」、「龍耳手譯寶」和「至Fit至叻唐寶寶」等不同手機應用程式。期間,講者及參與者就有關議題互相交流討論,熱氛熱烈。
澳門青年人的就業、創業和未來發展一直受到國家和特區政府重視。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及可持續發展,鼓勵澳門青年在傳統就業取向以外開拓新的選擇和機會,實踐創業理想,為澳門經濟發展注入動力,特區政府一直積極推動青年創業。萬事起頭難,青年創業籌措一筆起步資金實不容易,為協助青年創業,特區政府於2013年8月1日推出《青年創業援助計劃》,為每名擁有創業理想但缺乏的本地青年,提供上限為澳門幣30萬元免息援助款項,去年更修例放寬申請條件,惠及更多創業青年。
《青年創業援助計劃》自2013年推出以來,截至今年8月31日,共批准援助專案1,298宗,批准金額3.08億澳門元。提出申請的創業青年平均年齡29歲,經營範圍以零售、餐飲及公司服務為主,亦覆蓋「互聯網+ 」、中醫藥、文創產業等特區政府支持的新興產業。 在今年首三季,《青年創業援助計劃》共有186宗申請,期內批出161宗,涉及3,545萬元,平均每宗申請獲批22萬元貸款。「零售業」一直是最多人投身創業的行業,批出貸款佔41.1%。其次是「汽車及電單車修理、髮型屋及美容院等個人服務」,過去數年批出的貸款僅佔7.2%,今年明顯上升,批出貸款佔13.8%。今年「教育、醫療衛生及社會福利」行業批出的貸款約佔10.4%,過去四年累計只佔5.4%,反映開始有較多人投身此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