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愛國教育青年協會組織的「愛國會委員會北京拜訪團」於3月15至17日在京舉行。該會主席黃家倫、副理事長鄧偉強等一行15人拜訪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獲交流司司長吳煒接見。 黃家倫介紹了該會於2018年的各項工作,包括設立博士智庫委員會等九個委員會、舉辦「迎向回歸二十載,昂首邁向新時代」系列活動,藉此向澳門各社團青年菁英和社會各界傳達憲法和基本法精神。鄧偉強表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台,協會組織考察廣州南沙、中山番禺、江門、珠海四地,與當地的統戰部、工商聯、青聯、僑聯等進行座談。 吳煒肯定和讚賞該會的發展和過往工作,認為該會在成立短短幾年間已做出一定成績,也積極為青年發展作出應有貢獻,並表示港澳辦將支持該會未來的工作,希望到訪團員能夠多回京走親戚,投身愛國愛澳事業之中。
繼日前一名11個月男嬰旅遊瑞士返澳後確認麻疹輸入病例,本澳昨(20)日再新增兩例麻疹確診個案,患者分別是鏡湖醫院一名內科女醫生和一名尼泊爾籍馬會男馬伕。其中女醫生曾診治其中一名麻疹病人,衛生局現正追蹤106名患者發病期間曾有密切接觸人士的健康狀況。
立法會全體大會昨(20)日一般性通過《物業管理業務的清潔及保安僱員的最低工資》法案,將法定「一行業兩工種」最低工資由每小時30元,上調至每小時32元,每月工資最低6,656元,預計受惠僱員人數合共8,500人。法案將交立法會小組委員會審議。 雖然法案獲得一般性通過,卻有多位議員提出不同意見,有議員批評相關法律實施三年多,最低工資的檢討機制仍然不夠清晰,缺乏科學合理的機制;也有議員指最低工資影響大廈管理公司生存,令許多年邁僱員憂心被解僱,認為政府的做法是將「個波踢咗畀社會」。
立法會大會昨(20)日細則性通過《融資租賃公司法律制度》及《融資租賃稅務優惠制度》兩法案,將融資租賃公司定義為「金融機構」而非「信用機構」,適用於較寬鬆的監管要求與准入門檻,而融資租賃公司首次購買辦公用途的不動產,可豁免印花稅。 法案建議將融資租賃公司最低公司資本要求,由原本的澳門幣3,000萬元降低至1,000萬元,若公司在18個月內未能如期開業,可以以合理理由提出申請,金管局得以延長一次。 此外,《融資租賃稅務優惠制度》法案建議融資租賃公司首次購買辦公用途的不動產可豁免印花稅,政府接納委員會意見後,改為每間融資租賃公司只能有一個不動產可豁免印花稅,免稅上限為50萬元。 即若購買價值1,600萬元的辦公室,獲免金額就會達到上限。
本澳首個《限制提供塑膠袋》法案提交立法會進行一般性審議,對於本澳首個限塑令,無論市民或業界多半持認同意見,但有商會代表就認為,應釐清「膠袋」的定義,減少商戶與顧客間的爭拗;也有商戶建議由政府生產膠袋販賣給商戶,讓膠袋徵費最終回歸公帑。 澳門女企業家商會會長江美芬昨(20)日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討論有關話題,她建議政府可採取更多規範性或鼓勵性措施,朝源頭減塑方向邁進。另一嘉賓澳門生態學會理事蔡翯晟則表示,膠袋徵費起步一元合適,現階段難討論徵費多少與收效多大的問題。 也有聽眾以商戶身份建議,由政府生產膠袋賣給商戶,就不會令市民誤會商戶「黑心」。
立法會昨日一般性通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法案,法案建議,就供應消費品及提供服務的合同,設立較嚴謹的制度,對與合同規定不相符而視為瑕疵消費品或服務,訂定相關的處理方法或賠償條件及方式等。並規定了「冷靜期」,賦予消費者在一定期間內享有自由解除合同的權利。 議員高開賢認為法案較傾斜消費者,「冷靜期」或容易出現消費者惡意退貨等行為,希望法案可平衡兩者的利益。消費者委員會主席黃翰寧解釋,法案因應消費者在遠程及商業場所以外訂立預繳式合約,或在未有充分接觸或認識商品服務的真實狀況,或未有充分考慮下簽訂合同而設立「冷靜期」,亦有例外情況,例如因應商品的特性、如保存期限短、衛生問題、個人化原因影響二次銷售,服務已完全提供或預訂已影響其他消費者未能購買商品等的情況下,消費者無法享有自由解除合同的權利。 亦有議員關注有關壟斷、聯合訂價等情況。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回應時稱,經研究後認為相關情況未能透過消委會處理,政府未來將會出台公平競爭法規管,有關法律正由經濟局內部研究。 政府建議《消保法》不適用於幸運博彩、醫療服務、法律服務、會計及審計服務、教育服務、涉及有價證券的金融服務或因應金融市場的波動而訂定價格的商品及服務的金融服務。
去年12月23日, 在這個迎接普天同慶的聖誕節前夕,一名90歲長者懷疑不堪生活苦悶墮樓自殺,不禁令社會再度關注長者生活質素及精神健康。長者退休後如「冇乜細藝」,也容易因生活沉悶、喪偶、健康轉差或財政問題而「鑽牛角尖」,造成悲劇下場。 澳門人均壽命高達83.85 歲,全球排名第二最長,本地人口的老年人口撫養比率為19.2%,即約五名成年人撫養一名老年人。面對老齡化社會,政府和社會常常將重點放在如何改善長者的安老、醫療、出行方面,但其實隨著上世紀經濟起飛及消費主義的盛行,一眾銀髮族經過大半生的辛勞工作及一點一滴的累積,他們的積蓄比年輕一代更多,消費觀念亦絕不保守。不論是食、衣、住、行、育、樂等各個方面,銀髮產業市場都潛藏巨大的商機。 根據阿里巴巴去年10月發布的《銀髮族消費升級數據》, 研究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消費行為; 數據發現,銀髮族的消費升級趨勢明顯,涵蓋美妝、出境旅遊及健康等方面的消費。於淘寶天貓上,銀髮族用戶數目近三年來增長了1.6 倍,當中「銀髮血拼一族」增長最快的地區為河北、安徽、黑龍江、北京及重慶,互聯網消費潛力巨大。 隨著中老年人口不斷增加,銀髮族消費市場已被視為內地未來一個巨大商機。反觀老年人口佔整體人口一成的澳門,長者社交圈子最多只能在公園流連捉棋,聽收音機,跳廣場舞。市面上似乎不見有專門讓長者消費娛樂而設的場所,提供購物,美容、醫療保健、旅遊等銀髮族願意消費的範疇,或是一個合適的交友管道,例如台灣有專門為長者而設生活館,讓長者透過各類型的活動結交朋友,拓展人際關係。 根據統計暨普查局2018 年人口數據顯示,本澳人口老化持續,全澳65歲以上人口佔11.1%,老化指數更是連續第22年上升。人口老齡化是澳門必須面對的大問題,常言道「有危便有機」。隨著銀髮族消費力上升,特區政府及企業能否研究在澳門開發針對長者消費的新興產業市場,發展多元產業,這個問題很值得思考。
「澳門大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腦與認知科學聯合實驗室」成立典禮昨(20)日下午3時30分在澳大劉少榮樓舉行,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教授致辭時表示,聯合實驗室的成立,不僅是對雙方在腦與認知科學領域方面研究成就的肯定,且有利於雙方優勢互補,澳門大學將繼續積極融入國家前沿科技的發展,進一步立足澳門、融入灣區,為澳門和國家的科技發展事業作出更多貢獻。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許瑞明稱,聯合實驗室的建立將有利於發揮各方科研和學科的優勢,促進彼此在相關科學領域的研究與發展,開展腦與認知科學研究等領域的創新性合作研究。此外,澳門的科研人員亦可從兒童習得的認知科學、決策心理學、神經科學及腦成像診斷疾病等領域做創新性研究。 「聯合實驗室」成立典禮完成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及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何生教授作關於「人腦對意識下視覺信息的推理加工」的專題講座,分析大腦在意識下進行的推理過程。他介紹,人腦在加工信息時,不同人可能會有不同的速度。例如當一個人加工某一種信息時,若其加工慢,即可能意味著這個人加工另外的視覺信息亦會慢。結論是每個人的大腦中,控制加工信息速度的機制,不是有一個統一的時鐘來控制,可能是有自己的相對獨立的時鐘控制。 何生教授指出,大腦在意識下可對視覺信息進行複雜的推理及多種精神疾病對大腦動態知覺產生影響,故當某些人的視覺信息加工方面出現問題時,則是提前預知其可能會患上精神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