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1日凌晨零時,狗場僅剩的幾位員工拉上大門鐵閘,場內的燈光依然明亮,卻是為了供民政總署人員接收之用。曾經喧囂的人聲、曾經繁華的門庭,承載過的狂喜歡呼與惆悵嘆息,數不清的曾發生過的故事,彷彿都在鐵閘拉上後煙消雲散。 這本該是見證一段歷史的時刻,但狗場內仍然傳來的吠叫聲,卻提醒著人們逸園狗場留下的憤怒、難堪與嘆息。曾經在賽道上奔馳、為狗主、賭客與狗場賺進白花花鈔票的533隻格力犬,成為逸園留下的「蘇州屎」,也成為逸園「最醜陋退場」的見證者。
一連六日舉行的「一帶一路 · 全城舞動」國際青年舞蹈節2018,啟動儀式前天(21日)下午舉行,27支隊伍超過550名來自世界各地及澳門的青年舞蹈員齊集大三巴牌坊,一同「揚帆」啟航,展現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並寓意各地青年攜手向前,共同構建世界共同體,開創美好未來。
你有聽過中國「天下第一村」華西村嗎?位於江蘇省無錫的華西村,一直被形容為「中國首富村」,因為華西村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共同致富」的典範,是農村富裕的代名詞,故亦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譽。 港澳市民對華西村可能不太熟悉,但在內地,大家對華西村應該不會感到陌生。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港澳節目中心舉辦《共享榮光——改革開放40年港澳傳媒聯合自駕採訪》第二站長三角段活動,今次來到位於江蘇省的華西村。
由體育局與澳門武術總會聯合主辦,旅遊局、文化局和文化產業基金協辦的「2018武林群英會」 將於8月2日至5日隆重舉行,四日項目包括有全球首次舉辦的「世界大學生武術錦標賽」、「一帶一路龍獅邀請賽」,以及過去深受歡迎的「國際武術套路賽」、「散打擂台挑戰賽」、「武術夏日嘉年華」、武術龍獅巡遊和閉幕匯演等。 其中,「2018武林群英會」閉幕匯演將於8月5日晚上7時在塔石體育館舉行,閉幕匯演集合了武術示範與藝術表演,屆時將邀請本地及外地的武術名家和武術團隊演出,同時亦會加入以武術為主題的歌舞及其他表演,精彩可期。 大會在昨(22)日起派發閉幕匯演門票,派發3,000張供市民和旅客免費領取,派發時間為上午9時至晚上8時,派完即止 。昨日早上8時已有市民在塔石體育館門口等待門票派發,隨後亦愈來愈多市民到場索取門票。 除閉幕匯演需憑票入場外,其餘活動均毋須門票免費進場,歡迎廣大市民及武術愛好者屆時到現場觀賞及參與,感受這項體育旅遊盛事活動的熱鬧氣氛。如欲了解更多活動資訊,可瀏覽體育局網頁www.sport.gov.mo 或活動官方網頁www.macaowushumc.com。
由澳廣視主辦、《力報》為媒體合作伙伴,並獲教青局、旅遊局及澳門國際機場尅股份有限公司支持,一年一度的澳門流行樂壇盛事「第十六屆澳廣視至愛新聽力歌曲選舉」頒獎音樂會於周五(20日)假文化中心舉行,一共頒發20個獎項。本澳歌手古卓文主唱的〈耐得住寂寞〉從70首參賽作品中突圍而出,勇奪「至愛歌曲獎」、「最佳監製獎」以及全場大獎「至愛歌曲金獎」共三個獎項,成為今屆新聽力的三料大贏家。 (文:李亮希 圖:蕭偉強)
工務局早前先後接獲市民投訴或消防部門轉介,氹仔一幢高層大廈約70個單位僭建閘門,非法佔用公共走廊。經調查確認後,政府「非法工程跨部門常設拆遷組」日前首次批量式清拆相關僭建物。土地工務運輸局表示,政府會持續巡查和打擊非法工程。
格力犬事件終於發展到了所有人最不願意見到的狀況,本月20日賽狗尅合同到期後,500 多隻格力犬成為狗會遺留的「資產」,533 隻格力犬在這狗場回歸的歷史一刻,成為被迫下崗而無家可歸的「歷史遺產」,全澳市民對這樣的結果自然是心痛亦不能接受。如同政府早前所說,格力犬問題不會因為狗場回收而終結,狗會與政府當局仍然在持續角力,可以預見未來仍會產生一系列的法律爭拗,一場爛戲連台,陪伴澳門人80多年的狗場,只能如此尷尬難堪的退場。 嚴格來說,狗會目前的做法,還不能稱為「棄養」,因為根據《動物保護法》第五條的規定,發現未受飼主控制或看管的動物後,民政總署須要求飼主在七日內領回,若超過七日,才能稱為「棄養」,而狗會聲稱依據《動保法》第17條規定,「若動物所有人未能飼養或無法將動物轉移他人,可將有關動物交給民署,但須繳交定額的膳食及住宿費用」,民署雖表明絕不接受,但條文擺在眼前,雙方各執一詞。 《動保法》設立的初衷,是要建立動物保護的制度防線,除了令飼養者負起責任,若真有動物流落街頭,仍能由政府守住最後一道防線。但格力犬的情況與別不同,賽狗賭博本就違反動物保護的精神,然而狗場的存在有歷史的原因,狗會與政府簽訂的尅合同,則意謂著賽狗活動的特殊存在。但當尅合同結束,要用規範一般情況的《動保法》,來規範格力犬的去留,則顯然力有未逮,因為政府即使祭出最嚴厲的處分,也難以同時處理數百隻棄養犬隻的問題。因此逸園與政府之間的協商,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大希望。逸園或政府究竟提出甚麼樣的要求,究竟談了甚麼,雙方均未曾公開細節。如今的結果,與逸園早前提出的延長120 日狗場土地使用的方案,沒有太大的差別,逸園依舊「以狗佔地,花錢了事」,對誰都沒有好處。 我們總是見到政府不斷強調責任在業者身上,無論是格力犬問題還是「海一居」問題皆然。 市民固然對無良的業者深惡痛絕,卻也要感嘆我們的政府為何總是「無能為力」?為何政府在明知必定會收回「海一居」地盤情況下,仍讓不知情的市民繼續購買?繼續收稅?在格力犬問題上,賽狗尅合同2016年剛剛續期,為何政府明知屆時不會批准合同續期,卻又未在續期合同中規範格力犬的去留問題? 無論是新《土地法》還是《動保法》,澳門市民已經見識到許多立法工作未能有效解決問題,逸園賽狗公司執行董事梁安琪還身兼立法會議員,廣大市民也不禁要問,當我們讓這麼多各界別人士進入立法會時,他們是否真的能為公共利益發聲呢?當利益團體長期以來一直在立法會有一席之地,究竟是反映了意見的多元?還是任由他們搓湯圓?
「海一居業主聯合會」於前(21)日下午召開記者會,聯合會主席高銘博表示, 1,600「海一居」業主將聯合控告政府「行政失當」,並會在今周把600 份經公證的稅務文件遞交律師樓。 高銘博指出,終審法院對「海一居」的土地判決是按照《新土地法》判決,當25年期限到,不論原因或過程,就「一刀切」收地,而終審判決書當中寫明,若因政府收地所造成損失,可依法控告政府賠償,所以業主要聯合控告政府賠償業主的樓價升值金額、二三手的差價、即供的利息、精神損失等。高銘博稱,律師表示業主勝算很大,平均下來政府需賠償「海一居」每戶業主約700 至800 萬元。 政府正研置換房方案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隨後回應,特區政府留意到部分「海一居」樓花購買者有意向政府提告。特區政府重申,根據終審法院於5月作出的確定性判決,特區政府依法收回「海一居」所處的黑沙灣填海區「P 」地段,亦重申購買樓花者與特區政府之間沒有債權債務關係。即使如此,特區政府仍以最大善意,按照之前承諾,協助「海一居」樓花購買者解決上樓及改善居住環境的問題。 特區政府建議把收回的土地,利用為日後都市更新而準備的「置換房」,並在「置換房」中撥出一部分單位,讓「海一居」樓花購買者購買。政府現正深入研究置換房的方案,以便按之前公布的時間表向社會進行諮詢。
非凡航空(澳門)有限公司(下稱「非凡航空」) 被宣告破產確定,特區政府工商業發展基金於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後向非凡航空提供財政援助,合共2.12 億澳門元無法收回。 初級法院鑒於社會大眾和議員對政府通過司法途徑追討非凡航空欠款一事非常關注,考慮到事件涉及公共利益,昨(22)公布相關案件審理情況。公布透露,非凡航空拖欠債務總金額為11億4,078萬5,017澳門元,被拖欠債務最多一位債權人為鷹揚航空控股有限公司,欠款總額為四億6,986萬5,821澳門元,其次是特區工商業發展基金,被拖欠債務總額2.12億澳門元。 工商業發展基金向非凡航空提供財政援助,非凡航空共簽發五張本票作為債權擔保,所有本票均由鷹揚航空控股簽署承兌保證,但鷹揚航空控股並沒有提供任何實物或財產作為抵押或擔保。 非凡航空宣告破產後,經變賣財產及銀行結餘只有 11萬8,000元,尚不足繳付破產訴訟費用,仍欠62,761澳門元。由於判決已轉為確定,主理法官已今年1月23日宣告案件歸檔。 特區工商基金針對非凡獲援助金保證人鷹揚航空控股提出訴訟,由於港澳沒有簽署民事司法協助,未能執行法官批示查封鷹揚在香港銀行賬戶12萬1,000美元。鷹揚航空控股持有的非凡航空股分,不論拍賣或委任變賣人均無法變賣。法官已通知變賣人無需繼續變賣,現時案件等候工商發展基金推動執行程序,查封鷹揚航空控股倘有的其他財產,否則法院將宣告中止執行程序。根據案卷資料,特區工商基金早於2010年即應抓緊時間在香港透過司法途徑向鷹揚航空控股追究保證責任,但未知現時是否已過了追訴期。 經濟局昨日回應稱,對於巨額援助的借款人及保證人無法償還款項,工商業發展基金已於2015年作出內部檢討,採取一系列改善措施,尤其針對保證人的財務能力審查,進一步嚴格要求債務人提供更強及更合適的還款保證,如要求其必須提供具財政實力的保證人及提供相關的財產作抵押等,以確保貸出公帑可有效回收。
政府正就《民防綱要法》草案進行公眾諮詢,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左圓圖)昨(22)日表示,市民在諮詢期內廣泛發表意見,無論市民或媒體提出支持或反對的意見,均對《民防綱要法》草案的具體操作起參考作用,諮詢期至下月11日,即使諮詢期結束後,亦歡迎各界隨時就法案發表意見。他期望盡快總結收集所得的意見,於今年內提交《民防綱要法》草案。 黃少澤稱,《民防綱要法》的媒體責任可分兩個層面,其一,作為民防架構成員的媒體受到法例約束,有其法定責任;其二,政府鼓勵其他的媒體發放政府相關訊息。他指出,《出版法》第18條及《視聽廣播法》第51條,亦明確媒體有責任協助政府發布相關文告。《民防綱要法》草案中並未套用相關規定,而是採取兩個層面的處理,顯示政府十分尊重媒體的採編自由。 他又提到, 受到颱風「天鴿」影響,有電台或電視台的設備失靈,以致訊息發布受到一定影響,當設備恢復運作後,相關媒體十分積極協調和發布訊息,一直堅守最前線。黃少澤強調,政府鼓勵媒體傳播政府訊息,不代表媒體不可以批評政府,媒體採編自由一定會得到尊重。事實上,「天鴿」期間很多媒體均有批評政府,政府承認在應對過程中有不足之處,亦接受媒體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