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法》為期45日公開諮詢今日結束,期間舉辦的三場公眾諮詢及民間團體舉辦的講解會,市民雖支持立法,但關注電信實名制對言論及個人私隱保護的影響,政府雖多番解釋不會將網絡數據還原變成可讀內容,任何人不得接觸或取閱市民通訊內容,不會影響市民日常生活,亦不損害市民通訊及私隱權利,但仍難釋除市民疑慮。澳門正建設智慧城市,《網絡安全法》是維護網絡安全的重要依據,政府在草擬法案時應闡釋法案內容,釋除公眾疑慮,令立法順利進行 。 智慧城市要依賴很多新技術及網絡,電子政務和資訊發展緊密相關,電子政務普及程度愈高,政府資訊安全風險愈大; 一旦政府資訊系統遭到網路攻擊及網路入侵,公共部門和機構所掌握的關鍵和敏感資訊必然受到破壞或被竊取,危及澳門安全。公共機構和重要公共設施更需要依靠完善的網路安全管理體系作為支撑,以有效應對各種網路安全挑戰,一旦有網絡事故發生將造成嚴重影響,《網絡安全法》可為構建網絡安全提供依據,明確相關實體在網絡安全應盡的義務及責任。 電信實名制能打擊網絡犯罪源頭。隨著電腦技術發展,網絡日益普及,電信網絡為日常工作、學習、生活、娛樂帶來極大方便,但也帶來極大安全隱患,資訊安全問題極需關注,除了各種漫無目標的「轟炸式」垃圾資訊外,更嚴重的是個人資料被洩漏,詐騙短信、電話層出不窮。 在當前共用經濟模式下, 資訊資源就是財富,相關企業為了掌握更大市場主動權,會通過各種管道搜集用戶個人隱私數據,以各種理由要求用戶提供手機號碼、姓名、生日、郵箱、地址等隱私資訊,搭建完善的網路安全保護制度,明確政府企業和個體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給網路世界的違法犯罪行為加以限制,更好保護電信用戶的合法權益。 《網絡安全法》旨在保護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所用的資訊網路安全,保障網路數據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防範網路遭受意外事故及未經准許的行為,保障公共安全,應對網路安全事故,只要遵循規則,把守秩序化為習慣,不踩法律「紅線」,就能享受到法律所保護的自由空間。
本澳上月份盛事連場,吸引大批旅客來澳,來澳旅客創40個月新高。統計暨普查局昨日公布資料顯示,上月入境旅客共305萬3,690人次,是自2014年8月以來的最高月度紀錄;按年增幅達8.5%,按月亦上升7.8%。留宿旅客163 萬5,305人次,不過夜旅客141 萬8,385 人次,同比分別增加5.5% 及12.2%。
「澳門電影教育基金會」昨(23)日,假萬豪軒酒家舉行啟動儀式。基金會由厚益文化發展(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晨倡議,聯合澳門及內地各業界和電影教育工作者籌組,趙晨在會上捐贈3,000萬作為啟動基金。 「澳門電影教育基金會」信託委員會主席林卓華致辭時表示,基金會旨在發展電影教育,促進國際電影交流,培育本地電影人才,為澳門電影教育提供服務,同時為「一帶一路」及葡語國家地區培訓雙語電視人才,為多元文化共存作交流合作基地。 北京大學後工商管理促進會會長崔巍亦表示,澳門電影事業起步雖較遲,但發展空間巨大,希望通過此平台,團結各方力量,推動澳門建立自己的國際電影學院,為培養澳門人才制作真正的澳門電影並向世界走出第一步。
菲律賓馬榮火山爆发,噴出熔岩,火山活動加劇,面臨進一步噴發危險,旅遊危機處理辦公室(危機辦)昨午向馬榮火山景區發出第二級旅遊警示,提醒計劃前往該地旅遊或已身處該地的澳門居民,此刻應對行程重新作出考慮,建議避免非必要的行程。 中國外交部及駐菲律賓大使館昨午也對馬榮火山景區發出安全提醒,有效期至下月28日,提醒中國公民暫勿前往菲律賓馬榮火山景區,已在該地區旅行人員盡快離開。 鑑於上述地區的特殊情況,如中國公民在暫勿前往提醒發布後仍堅持前往,有可能面臨極高安全風險,並嚴重影響其獲得協助的實效,因協助而產生的費用由個人承擔。如遇緊急情況,請及時報警並尋求中國駐菲律賓使館協助。 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電話:+86-10-12308 或+86-10-59913991。 危機辦稱,根據旅遊業界資料,現時沒有澳門旅行團在當地。截至昨晚危機辦沒有收到查詢或求助個案。 澳門居民如有需要可致電:24小時旅遊熱線( 853) 28333000。
先撞毀路中石壆,再連撞三個水碼,本澳一名吸食毒品的「亡命」駕駛者,搖搖晃晃「橫掃」半個澳門後,安安穩穩地把車停在咪錶位倒頭大睡,直到警察叔叔敲車窗,這才好夢驚醒。該男子供稱在內地吸食冰毒,隔日返澳後毒品效力發作,卻仍駕車由關閘一路「嗨」到東望洋。警方將他依「罪酒駕駛或受麻醉品或精神科物質影響下駕駛」及「逃避責任」兩項罪名,移送檢察院法辦。
海關一名處長涉嫌利用職權,違法指示下屬不按照正常工作程序執法,放行一批被海關查獲未經申報的貨品,涉嫌觸犯《刑法典》規定的瀆職罪,昨日遭廉政公署揭發,案件目前被移交檢察院處理。 廉政公署昨日發出新聞稿,本澳某口岸海關執法人員,去年年初在檢查一間貨運公司提取的進口貨品期間,發現一批未依法申報而違法進口的貨物,當中更包括一些必須取得進口准照才可進口的物品,隨即依照《對外貿易法》規定,將未申報物品扣押充公,相關人士則被提起處罰程序。 保安司指示海關檢討廉署稱,涉案貨運公司一名高級職員,得悉有關貨品被查獲後,便致電涉案的海關處長,該名處長隨即指示負責關檢的海關人員,放行被查扣的貨物。 依照《刑法典》,瀆職罪最高可被判處五年徒刑。 保安司司長辦公室昨日亦發出聲明,稱事件反映了海關內部監管和本澳口岸關務工作上,存在亟需正視的問題,已即時指示海關配合有關調查,並對涉事人員展開紀律調查程序嚴肅處理,並要求認真檢討內部管理與監督,確保海關隊伍廉潔奉公。 保安司司長強調,事件對海關權威性和對外形象造成嚴重負面影響,海關上下應深刻汲取教訓,落實整肅;領導和主管人原則應以身作則,嚴以律己。 海關則發出新聞稿表示,對任何違法違紀行為均一視同仁,絕不姑息,同時會檢討現有執法程序和監督機制,堵塞執法漏洞,防範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同時,海關將進一步加強人員的教育工作,提升人員廉潔守法意識。
五名越南籍男子偷渡來澳,本來想打黑工,沒想到卻找不到工作,於是打算趁夜色,從內港27號碼頭下水,游向珠海灣仔方向偷渡,被市民發現舉報。海關派遣巡邏船及快艇堵截,將五人拘捕。被捕五人年齡介於25歲至45歲之間,經海關調查,其中兩人(左圖)為非法再入境者,移交司法機關審理後被判處四個月徒刑,即時移送懲教管理局執行;另外三人則移送治安警察局處理。(海關圖片)
自從政府於2013年擬推出「粵澳兩地駕駛執照免試互認制度」胎死腹中後,政府於去年擬推出的「2.0版本」,範圍不再局限廣東省,更推展至全中國大陸,如此一個恢宏大計,原以為會得到立法會議員一致支持,詎料,疑因本澳交通問題「千瘡百孔」,加上政府對過界及黑工司機長期以來的漏洞未有效堵塞,致令這個「2.0版本」大計,添上不少變數。 立法會昨午舉行全體會議,就未來「內地與澳門輕型汽車駕駛執照互認」對本澳交通造成的影響進行辯論。不少議員雖然同意計劃,卻憂慮計劃後,會令本澳車輛增加,引發交通意外,塞車及泊車位壓力等連串問題,甚至連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年前受訪時,亦認為本澳交通問題是「死症」,在「恨鐵不成鋼」的不利因素下,議員反問政府有何具體措施,應對將來湧現的問題?
四年前的「粵澳駕駛執照互認計劃」雖然被推翻,但隨著去年擬推行的「內地澳門兩地駕駛執照互認計劃」重新出台,再次引發社會上另一輪熱議。對於有傳媒質疑當局以方便部分本澳居民到內地工作為由,銳意推行「駕照互認」,卻漠視了幾十萬澳門人對制度衍生的交通壓力的憂慮。 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於昨日立法會會議後受訪時反駁,根據數據顯示,連續兩年每年均有逾5,000多名澳門市民到內地考取內地駕駛執照,加上全澳有超過24萬名市民持有輕型車輛駕駛執照,反映政策需求大,實施後令大部分澳門居民受惠。 林衍新又指,香港特區政府早於2004年已與內地實施粵港駕照互認制度,隨著澳門與內地聯繫日趨緊密,為方便本地年輕人到內地工作及旅遊,融入國家建設發展,因此認為澳門有必要實施「澳門與內地駕駛執照互認計劃」。
兩名分別12歲及13歲的本澳中學生,日前在氹仔葡京花園空置地盤內玩耍拍照,因為被螞蟻咬傷,竟萌生放火燒螞蟻窩念頭,兩人買來火機,在蟻窩上放火隨即離去,沒 想到火勢竟引發火警而登上新聞版面,良心不安的兩名少年,隔日隨即向警方自首。除兩人外,警方又在同一荒廢地盤內,發現另外三名中學生涉嫌縱火,目前五人均依涉嫌縱火罪移送檢察院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