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元年

甚麼再次偉大?

在克林頓仍是美國總統的年代,保守右翼曾經就克林頓的性醜聞大加抨擊,甚至發動彈劾,為總統的性道德建立了高標準。但在特朗普年代,當美國AV女星與總統傳出通姦醜聞時,不但保守派不聞不問,甚至連對立面的民主黨也無動於衷,畢竟與身揹21宗性騷擾醜聞相比,通姦實在沒甚麼好意外。但最弔詭的是,特朗普卻是傳統保守家庭觀念的捍衛者,反對墮胎、反對性別平權,也反對性解放。這種似是而非又自相矛盾的處事風格,正是特朗普的註冊商標,也是他執政一年以來,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當地時間1月20日是特朗普就職滿周年的紀念日,無巧不巧,在共和黨掌控參眾兩院的情況下,美國聯邦政府仍然因臨時撥款案擱淺,而在20日凌晨零時起停擺。美國聯邦政府停擺並不是沒有發生過,原因不外乎是國會兩黨鬥爭,然而在共和黨掌握參眾兩院多數,又是新總統上任剛剛屆滿周年之際發生,凸顯出的則是華府的對立與隔閡。扣掉一系列聳動發言與外交表演,特朗普執政元年真正做到的事屈指可數,包括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宣布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以及通過大規模稅改政策等。 回看這些成績,許多都來自競選時期的承諾,當初特朗普的勝選,來自於代言了全球化中的失敗者,也就是基層老百姓的聲音,他自己也是如此宣稱,但他治下的稅改政策,卻是給老百姓加稅,給富人加薪,還替未來十年製造萬億美元的財政缺口,留待全民來埋單。雖然特朗普仍然強調是替多數人代言,但稅改政策的民調卻是反對大於支持,更別說特朗普重用高盛集團的頭馬出任財經官員、仰賴企業替白宮草擬法案,要如何站在老百姓這一邊了。 特朗普元年,事實的邊界更加模糊。他崇尚民粹,卻屢屢站在民意的對立面,自己卻又總是罔顧事實,自圓其說。他對批評者與支持者採取不同的標準,凡是批評者都會被列為「人民公敵」,美國人民打開電視,在福斯電視台與CNN呈現的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中擺盪。 所以當他稱非洲與中南美洲國家都是「糞坑國」時,他仍然堅持自己不是種族主義者。一位總統的性格,代表一個政府的性格,當總統只在乎自己的自由,而不管他人的自由時,擬定政策就不可能為所有人考慮,而一個只考慮自身利益的世界強權,就會變成全球的不穩定因素,更何況他們的總統還有一顆好大顆的核彈按鈕。特朗普元年,到底甚麼再次偉大?

22/01/2018
14960

設立環保工業救澳門

隨著內地今年元旦起實施《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暫未見政府對此影響重深遠、重大的方案,有何對應策略,對於環保局計劃推出「回收業設備資助計劃」,但這項計劃只針對資助回收業界購買經營回收活動所需的設備而已,並非一個通盤的環保政策,在此我們不厭其煩地重申,我們要的是一個由政府帶頭的環保工業,不但藉此扶助回收業界,更希望藉此契機,大力整頓本澳的垃圾問題,這才能給小城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千萬不要忽視《方案》的巨大殺傷力,皆因所有塑膠廢料、未經揀選的廢紙、紡織廢料及釩渣等品種,今年始一律不能再進入內地。不能依靠祖國處理的後果如何?當然是一股腦兒送往堆填區掩埋或送往焚化爐焚化,惟堆填區早已到達飽和頂點,但環保局一直愛理不理,到它真的崩坍才去關注,或許已太遲。 環保政策是一整套針對各式垃圾的處理方案,包括建築物廢料、家居生活垃圾、廚餘、廢紙、塑膠製品、傢俬、電器、電子產品、玻璃樽等,明顯目前居民對於源頭減廢的意識不高,光靠嘴頭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應付問題,政府必須從幾大類的垃圾處理方式著手,例如對建築物廢料作強制性收費(政府稱今年會進入立法程序),首先一刀砍斷體積龐大的建築物廢料任意佔用堆填區空間的機會,貫徹用者自付模式。 政府去年還稱,膠袋徵費今年會和建築物廢料管理制度,一併進行立法程序。在此寄望政府加快速度,讓政策盡快落實,事實是時間不等人,以膠袋為例,本澳一年產生四億五千萬個廢棄膠袋,這是多麼恐怖的數據! 廚餘方面,佔家居垃圾四成以上,廚餘很難焚化,且廚餘要是處理得好,是很好的生化肥料,不能把它等同其他垃圾處之。至於電器、電子產品,亂棄堆填區,絕對是禍延子孫的惡劣做法。一大籮問題,政府必須嚴肅正視,由政府帶頭設立多個類別的環保工業,一方面撥地撥資源扶助環保回收業界,官商民合作解決問題,另外立例嚴懲不守法者。韓國、日本、台灣、德國……莫不以龐大政府機器大力對付垃圾,如果政府還是嘴硬心軟,只有被垃圾玩殘的一日。政府今年財政預算總支出為1,096億元,我們就不信政府拿不出公帑進行環保工業,單是一個「零頭」,相信已發揮極大作用,我們期望政府拿出大魄力,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城市。

19/01/2018
30755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