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越來越多居民飼養動物,街上時常發現「毛小孩」的蹤跡。有見及此,澳門青年義務特工協會聯同街坊總會公民教育中心,由市政署贊助,組織一群本澳青年義工,於過去周末在林茂海邊街舉行「愛在小城」公民教育攤位活動,向本澳市民宣揚愛護動物以及「做個盡責寵物主人」的訊息。
本澳山體眾多,部分遭非法破壞或佔用,在雨季或暴雨期間常常發生山泥傾瀉或落石事件。今年第14號颱風「小犬」雖未正面吹襲本澳,但其帶來的狂風驟雨天氣仍導致多宗山泥傾瀉事故,對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隱患。期望當局加強維護及善用山體資源,保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正常人就寢後約30分鐘內就可入睡,若經常需花一個小時才能入睡者,已可考慮為輕度失眠;若入睡難又伴易煩躁,或最終雖入睡但多夢淺眠,或易醒,或醒後難再入睡,或睡至凌晨3至4點就醒,均已屬較重的失眠。
中秋國慶一連八日「超級黃金周」假期結束,據治安警數據顯示,訪澳旅客方面共錄得入境旅客約93.1萬人次,日均約11.6萬人次,數據較政府預期理想。然而節後本澳各行各業對超級黃金周的意見兩極,有旅業意見認為黃金周人流暢旺,帶動預期效果成續亮麗;有餐飲、零售等中小企意見認為人流數據理想,但旺丁不旺財。有民生區商戶更因澳人外遊,反映生意差過平日。
自「澳車北上」實施以來,社會一直有不同意見,但不減其受歡迎程度,不少日子都預約額滿,供不應求。為此,政府從10月1日起試行預約通關新安排,包括推出次數限制及調整失約的處理等。「澳車北上」有利於推動居民便利出行、融入國家發展和擴闊生活空間,實施過程中確實需要不斷優化;但在沒有增額的情況下,只調整通關名額分配,似乎都難回應需求。
上星期十一黃周澳門迎來每天超過十萬旅客入境,各大酒店都全爆滿了,這個還比五一客量回復了疫情前七成了,我們的主要景點及中區等地方要回到人流管制;澳門的旅遊業已經是四大產業中的重最要經濟支撐,但是旅客來澳門的出行及銷費模式大都有轉變了,所謂的智慧型旅遊的其中一個是以手機程式去改變了旅客方向了,好似網紅推介模式已為主要推介,所以旅客來澳門的團客都減小了,小了團客自然本地導遊的工作也隨即減小,旅客都不需要以導遊來推引介紹了;所以旅客來澳門打卡是大勢的改變,每個旅客都是以拍照打卡為先,去那吃什麼,現什麼,拍什麼都放上社交媒體了,大家都拿著媒體上的介紹去走訪自歡愛的出行,什致旅本地人也會在社交媒體查找去吃什麼。
今年國慶長假期,吸引了大批市民和遊客踴躍出門,澳門多個主要旅遊景點形成了一股強烈的人流潮,街道和廣場人群湧動,熱鬧非凡。八日長假期,總訪澳旅客93.2萬人次,日均11.6萬人次,超出政府原來預期的10萬旅客,其中假期第二日達到15.8萬人次,為近年來新高,也高於2019年同日的數字。人流創下了新的紀錄,展現出澳門作為一個國際旅遊城市的吸引力,同時也為旅遊業界和中小企打下強心針。
極端天氣日益頻發,颱風、暴雨、高溫,持續多個月,影響居民的生活。有居民表示,在颱風和暴雨天氣下,既要處理自身的工作,亦要兼顧子女的就學,生活物資的採購,還要妥善做好相應的家居防災措施,感到手忙腳亂,因此期望政府進一步提升氣象服務的准確性、提前性和決策效率。
2023年中秋、國慶雙節八天假期,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熱門旅遊目的地,熱鬧非凡。據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經濟發展局統計,9月29日至10月6日,橫琴各景區的遊客接待量合計約50.17萬人次,同比2022年增長87%,同比2019年增長34%。
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日前公布2023年第三季澳門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結果,總指數為101.94,較上季(94.33)相比上升7.61點,升幅為8.07%,延續上升態勢。在六項分指數中,除「物價水平」外,其餘五項都處於「有信心」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