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24日啓動中國國藥新冠疫苗接種工作,成為首個接種中國疫苗的歐盟國家。在首都布達佩斯,醫護人員開始為民衆接種國藥疫苗。總理府國務秘書吉爾吉.伊斯特萬博士表示,全國各地的全科醫生會為老年患者接種,本周將有27.5萬人接種國藥疫苗。
緬甸軍方月初以「大選舞弊」為由奪權,拘禁民選領袖昂山素姬,承諾在一年後重新舉行大選,引爆示威浪潮。外媒引述消息稱,緬甸外長溫納貌倫已經抵達泰國,計劃與東盟國家商討緬甸局勢,是發生軍事政變後首次出訪。印尼外長蕾特諾目前亦身處泰國,報道早前引述緬甸政府外泄文件,指蕾特諾會在今(25)日到訪緬甸,督促軍方實現大選承諾。緬甸示威者則對上述計劃表示憤怒,認為印尼來訪形同承認軍政府。對此,印尼外交部表示,在考慮目前形勢發展,認為並非理想訪問時間,蕾特諾暫時不會到訪緬甸。
捷克新冠感染病例持續增加,政府開始要求民衆在公共場所戴兩個口罩,以求减緩疫情蔓延速度。據新華社報道,捷克政府下令,25日開始,在商店、醫院、公共交通設施等人員密集地點,每個人必須戴兩個醫用外科口罩或一個防護力達到歐洲標準FFP2及以上級別的口罩。該國衛生部副部長切爾尼表示,當地醫院收治重症病患的能力正逼近上限,「整個(醫療)系統瀕臨極限」,已經無法維持正常的醫療水平,而非新冠病患的收治同樣受到影響。
馬來西亞昨(24)日展開新冠疫苗接種計劃, 73歲的總理慕尤丁下午在大馬行政中心布特拉加亞的一間醫療中心接種當地首劑新冠疫苗,是美國藥廠輝瑞及德國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合作研發的「復必泰」。完成疫苗接種後,慕尤丁手持「保護自己,保護所有人」全國疫苗接種計劃口號的手牌。隨後,馬來西亞衛生總監諾希山和衛生部其他四名工作人員也接種了疫苗。
美國總統拜登23日下午與加拿大總理杜魯多以視訊方式,舉行近兩小時雙邊會談。拜登形容加拿大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在會上首度提及兩名被中國拘押的加拿大公民,表明會與加國合作確保二人安全回國。中國外交部回應稱,中國的司法主權不容干涉。
新冠疫情在美國爆發一年,病歿人數在當地時間22日突破50萬,已超過在一戰、二戰及越南戰爭戰場上死亡的美國人總和,標誌著美國疫情又一個「黑色里程碑」。白宮舉行悼念儀式,總統拜登指示所有聯邦建築物下半旗五日,為新冠逝者致哀。隨著疫苗的接種,美國新增病例數和死亡人數已大幅减少,但專家擔心,由於變異新冠病毒的高傳染性,病例仍可能激增。
澳洲參議院日前通過《新聞媒體議價法》草案,要求社交平台Facebook等大型科企就平台上的新聞內容向澳洲傳媒支付費用,結果引發Facebook反彈,限制澳洲的新聞媒體與當地用戶,使他們無法在 Facebook 查看及分享新聞內容。不過,澳洲財長弗萊登伯格日前與 Facebook行政總裁朱克伯格舉行會談,雙方之後達成共識。Facebook於23日宣布已與澳洲政府達成最新協議,指澳洲政府同意作出改變,以及保證社交平台具有决定新聞是否出現在平台的權利,並形容會談解决公司的核心擔憂,承認社交平台在發表新聞過程中存在的商業價值。澳洲當局則表示,Facebook同意支付新聞費用,將於數天內恢復容許澳洲用戶查看及分享新聞資訊。(美聯社圖片)
緬甸各地23日繼續有民眾上街集會,抗議軍方發動政變、拘禁民選領袖昂山素姬。在第二大城曼德勒,群眾則為20日在抗爭期間死於軍警鎮壓的37歲示威者Thet Naing Win舉行葬禮。由於軍方開槍射殺和平示威者,引發國際譴責。七國集團(G7)外長與歐盟高級代表同日發表聯合聲明稱,堅决譴責緬甸軍方對和平示威者施予暴力,認為對抗議緬甸政變的人使用暴力是不能接受,必須追究肇事者的責任。
路透社22日報道,歷經數個月討論,世界衛生組織(WHO)敲定一項無過失賠償計劃,透過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取得並施打新冠疫苗,而出現嚴重副作用的92個較貧窮國家民衆,將可獲賠償,解决了受援國政府的隱憂。世衛透過聲明指,這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國際層面運作、為接種疫苗後出現嚴重副作用人士提供賠償的機制。
緬甸軍方本月初發動政變已過三周,仍無法阻擋每日上演、要求釋放民選領袖昂山素姬的街頭示威與公民不服從運動。剛過去的周末,示威運動引發了緬甸迄今為止最血腥的鎮壓行動,至少四名示威者在衝突中喪生。儘管軍方警告,若繼續對抗恐將付出生命代價,昨(22)日仍有數以萬計民眾持續走上各地街頭,各大企業亦暫停營業,響應反抗軍方的全國大罷工行動,成為政變至今規模最大的街頭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