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日前舉行軍方政變後的首次大選,流亡海外的前總理他信25日在香港接受媒體訪問,質疑大選存在大量違規和舞弊情況,憂慮泰國政治及選舉制度倒退。 據法新社報道,他信提到,在泰國的票站,有人將票箱擅自移走,甚至將選票加進票箱,更有地區在點算後的選票數目比投票人數多。面對投票是否受操縱的問題,他信回應說:「絕對有。」他信指出,軍方暗中布局,令選舉對己方更有利,並列舉報道指親軍方的「公民力量黨」,在一些關鍵府份得票不尋常地高。他認為,這些情況正在損害泰國的公信力。 根據泰國選舉委員會25日公布的95%點票結果,支持現任總理巴育連任的「公民力量黨」獲最多普選票;親他信的「為泰黨」在下議院獲得的議席暫時領先,至少獲138席。至於各黨的總得票數,要到本周五才公布。(法新社圖片)
德國奧格斯堡、凱沙羅頓、開姆尼茨、格廷根、諾因基興及倫茨堡六個城市的市政廳,於當地時間26日上午陸續收到恐嚇電郵,部分內容提到有「炸彈威脅」,警方緊急疏散人群,並封鎖附近區域進行調查。 凱澤斯勞滕警方向媒體表示,當地市政廳職員上午8時檢查市政電郵時,發現一封匿名的可疑電郵,聲稱「在大樓裡放了爆炸裝置」。警方獲報後立刻疏散這幢21層樓大樓,並派出警犬在現場搜索有沒有爆炸品。但暫時沒有傳出發現可疑物品的消息。(互聯網圖片)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甫當選總統的特朗普被爆出身邊多名要員,皆曾於選戰期間與俄羅斯代表或中間人接觸,並分別獲得了俄方聲稱提供有利情資的合作邀約;而準備立案調查的時任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科米突遭特朗普無預警解職,令一場「通俄門」風暴幾乎貫穿了特朗普整個任期,促使司法部找來特別檢察官穆勒,於2017年5月就「通俄門」展開調查。究竟特朗普有沒有與俄羅斯私通?答案終於揭曉。
原定本月29日生效的脫歐協議已兩度遭英國國會否決,據《星期日泰晤士報》早前報道,多達11名英國內閣成員一致認為首相文翠珊應該下台,並醞釀在25日內閣會議「公開政變」,要求她在十日內辭職,以掌握脫歐談判進程的控制權。英國獨立電視台《ITV 》引述消息指,文翠珊告訴支持脫歐的國會議員,只要投票支持脫歐協議,她就會下台。不過,各方普遍不相信文翠珊會因此辭職。 據文翠珊與歐盟達成的共識,若英國國會在29日前支持脫歐協議,歐盟就同意將脫歐時限延後至5月22日;如果失利,英國就必須在4月12日之前提出新計劃,或無協議「硬脫歐」。隨著英國「硬脫歐」的憂慮不斷升高,歐盟執行委員會25日宣布,歐盟已完成英國「硬脫歐」的準備工作。 (美聯社圖片)
泰國周日舉行2014 年政變以來首次國會大選,選舉委員會昨(25)日下午公布「非官方結果」,指目前已點算94% 的選票,下議院350 席選區直選議員,支持流亡海外前總理他信的「為泰黨」贏得138 席,親軍政府的「公民力量黨」有96 席。 該初步結果不包括依政黨得票率分配的下議院150 席,正式結果會在5 月9 日公布。 目前沒有任何政黨可以取得國會議席過半的地位,但2007 年修改後的現行憲法,讓上議院250 席全由軍方指派。換言之,「公民力量黨」目前手握346 票,暫時領先,該黨支持的首相巴育預料能連任總理,但「為泰黨」也宣稱,贏得大多數議席,將與其他反軍方的政黨籌組聯合政府。(法新社圖片)
歐盟峰會21日同意英國首相文翠珊提出的延後脫歐請求,但同時設下條件,最終脫歐的日期將取決於英國國會能否通過脫歐協議。如協議不獲通過,英國需要在4月12日前決定是否參與歐洲議會選舉,否則要面臨「硬脫歐」;若協議獲國會通過,則可將脫歐期限延至5月22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希望英國本周能通過脫歐協議,但也準備好應對所有可能的情況。 另一方面,文翠珊再度面臨逼宮危機,英國媒體報道,至少11名內閣成員要求文翠珊下台,指她的判斷力已經「失控」。
歐盟領袖當地時間22日在領袖峰會上就對華政策表達一致立場,認為中國是合作夥伴,也是競爭對手,要求中國必須進一步開放市場。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默克爾、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等人本周將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討論歐中貿易議題。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在22日的峰會後表示,歐盟希望與中國實現平衡關係,確保公平競爭及平等的開放市場。他認為當前歐中的競爭並不平等,希望中國將產業補貼作為重要議題,納入世界貿易組織改革的討論之中。 即將接待習近平的馬克宏則表示,歐盟內部對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關係雖有不同立場,但「天真的階段應該要結束」,他提出「歐洲覺醒」力抗外部霸權,捍衛歐洲的主權;默克爾則表示,歐盟與中國的商業關係必須是互惠的,雙方應相互給予同等程度的市場准入,強調歐中不僅是夥伴,也是對手。 歐盟與中國將於下月9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峰會,有消息指,歐盟試圖在峰會上就中國開放經濟提出最後期限,以兌現兩國貿易關係的承諾。 (法新社圖片)
美國支持的敘利亞庫爾德族民兵「敘利亞民主軍」(SDF)當地時間23日宣布,攻下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在敘利亞的最後據點巴古斯村(下圖),令長達四年的反恐戰事告一段落。SDF發言人說,「所謂的哈里發(Caliphate,伊斯蘭帝國)已經徹底被清剿,我們感懷先烈的奉獻,沒有他們,就沒有今日的勝利」。 2014年6月,巴格達迪領導的IS宣布建立名為「哈里發國」的伊斯蘭政權,極盛期「領土」曾涵蓋伊拉克和敘利亞領土的三分一,統治800萬人。雖然IS失去最後據點,但威脅未完全解除,部分IS戰士仍藏身偏遠中部沙漠與伊拉克城市,領導人巴格達迪的生死也無人知曉。 (法新社圖片)
泰國自2014年軍事政變後,於昨(24)日舉行睽違五年的首次民主大選,由5,140萬名登記選民選出國會下議院全部500個席位,再由上下議院議員聯合選出新任總理。票站於當地時間上午8時開放投票,至下午5時結束,之後進行點票。據法新社報道,多地選民踴躍投票,投票率約達八成。美聯社稱,已有89%的選票被統計,總理巴育所屬的「公民力量黨」獲700多萬票,親前總理他信的「為泰黨」獲得660多萬票。 但鑑於泰國2017年生效的憲法已大大限制政黨政治,現任總理巴育率領的軍政府早於大選前,已坐擁莫大優勢,若不出意料,借政變上台的「軍政府總理」巴育將成功轉變為「民選總理」,在很多人眼裡,泰國的民主已黯然失色。
此次大選中受矚目的還有前總理他信所支持的派系,儘管流亡海外,他信的影響力仍不容小覷。今年2月8日,67歲的泰國烏汶叻公主宣布將作為親他信的「護國黨」參選人,參與本屆大選,讓泰國民眾看到了他信勢力回歸的苗頭。此舉若成功,親他信政黨的勝算極高。但烏汶叻的參選在短短24小時之內被泰國國王親自喊停,一個月後,泰國憲法法院裁決「護國黨」解散,該黨13名核心成員十年之內不得參政。不僅如此,「護國黨」提名的282名議員參選人全軍覆沒,徹底失去參選資格。 在泰國大選前兩天,他信(左圖右)在香港高調嫁女,妹妹英祿(右圖)、烏汶叻公主及多名泰國政界人士均出席觀禮。分析家認為,這場婚禮提醒了泰國選民「他信仍然存在」。 另外,有消息指,泰國檢察院致函香港要求跟進拘捕他信,並引渡回泰受審。檢察院官員回應指該消息並不屬實,澄清泰國檢方未向香港當局提交任何拘捕和引渡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