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馬薩諸塞州民主黨國會女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正式宣布角逐2020年總統選舉,是首位高調表態參與明年大選的民主黨人。 沃倫上周六(9日)在麻州勞倫斯宣布參選的集會上,向支持者發表演說,聲言要全力捍衛美國勞工,並猛烈抨擊目前只是有利富人的制度,指國家經濟和民主制度都遭受到破壞,美國中產階級和數以百萬計的家庭正處於水深火熱中,而總統特朗普正是美國近期「極端病癥」的問題所在。 現年69歲的沃倫過去曾對抗華爾街財經界,累積了支持度,但目前仍不清楚有關她聲稱是原住民而引起的爭議,對她的殺傷力有多大。沃倫一直對外宣稱自己是印第安人後裔,惹來特朗普嘲諷,更公開質疑她的血統,並打賭100萬美元捐款。沃倫為了讓特朗普住嘴,而接受DNA檢測,證明她及其家族的印第安血統可追溯至對上六至十代,卻引起原住民部落切羅基族不滿,指族裔身份不該單憑DNA檢測證明,而要接受文化洗禮,沃倫已就此向該部落道歉。(美聯社圖片)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當地時間6日與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舉行會談,會後在記者會上罕見出現情緒性言辭。圖斯克強調歐盟不會就英國脫歐提出新的提議,而那些在不了解如何實現脫歐的情況下推動英國脫歐的人,「地獄會為他們預留位置」。此話一出自然激怒英國脫歐派,英國首相府要求圖斯克反思他的用辭對脫歐有無幫助;前脫歐大臣戴德偉反諷圖斯克「也會加入我們」,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則稱,「我所知道的地獄,就是我的主席工作」。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當地時間5日發表任內第二份國情咨文,演說時間長達83分鐘,內容則是不斷宣揚自己上任兩年來的成就,如勞工工資更高、少數族裔失業率創新低、貿易戰為美國帶來利益等,並稱「選後兩年來,我們(美國)開創空前的經濟榮景,美國正出現經濟奇蹟」,對自己的政績信心滿滿。不過,美聯社就刊文指特朗普的說法與事實不符,有誤導民眾的嫌疑。 首先在「經濟奇蹟」的部分,美聯社認為特朗普嚴重誇大,雖然目前經濟體系健全成長,但絕非美國歷年來最強勁的成長表現,且經濟學家預測,隨著減稅效應減弱,貿易衝突、出口減緩、利率上漲都會使經濟成長減緩。 此外,特朗普稱中美貿易戰讓國庫多了數億美元收入,美聯社指雖然國庫湧入413億美元關稅收入,但主要由美國進口商及消費者承擔;在邊境問題上,特朗普稱建圍牆能保護人命,但許多移民改從環境更惡劣的亞利桑那州沙漠入境,導致數千人死亡,根據美國政府問責局(GAO)報告,沒有證據證明建圍牆能促使邊境安全。 在一些簡單的事實上,特朗普也出現錯誤,例如他說中東戰爭19年,實際上是17年三個月,而特朗普亦將阿富汗算入中東,但一般「中東」指的是歐亞非交界地區,阿富汗則位於亞洲中南部
相片社交平台Instagram今年1月出現破紀錄最多like相片,是一顆平凡無奇的雞蛋,短短九天內突破1,800萬like紀錄。隨著媒體報道愈來愈受到關注,至今已突破5,240萬like,而PO出相片的帳號主人也得到1,000多萬人追蹤,他陸續發出新的雞蛋相片,但每發一張都會多出幾道裂痕,直到本月5日PO出雞蛋破殼的短片,片中這顆蛋因為受到巨大的關注而碎裂(圖),貼文寫著,「啊!我現在感覺好多了,如果你也受到壓力,可以到talkingegg.info了解更多資訊。讓我們一起來列這份清單」。該網站整理世界各國精神健康機構的清單,呼籲大眾關注精神健康問題。
委內瑞拉爆發的「真假總統案」已演變成物資對抗戰,由美國提供、指定交付給「臨時總統」瓜伊多的人道運補車隊,當地時間6日從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出發,載著大量糧食、藥品打算送進委內瑞拉,卻遭馬杜羅政府派軍隊攔截,將哥倫比亞通往委內瑞拉的公路以貨櫃車封鎖。馬杜羅當局認為這是外國勢力以「援助之名」,行「政治叛亂」之實。 上月23日美國政府宣布承認瓜伊多為委內瑞拉臨時總統後,即籌集物資以「捐贈」名義向瓜伊多政府提供大量資金、糧食與人道救援物資,原定將物資集中在巴西、哥倫比亞等地向難民發放,但6日傳出消息車隊將前往邊境交給瓜伊多支持者運用,收到消息的馬杜羅政府隨即派出軍警部隊,封鎖西部邊境的提恩達斯大橋,將一輛油罐車與兩輛貨櫃車橫放大橋中央,擋住雙向三線道,阻止一切車輛通行。 馬杜羅表示,委內瑞拉人不是乞丐,強調委內瑞拉沒有經濟危機,「就算有,也不需要歐美國家這些始作俑者假好心施捨」,認為運補車輛是「特洛伊木馬」;另一方面,瓜伊多則透過媒體向軍方、邊境部隊喊話,呼籲不要接受馬杜羅偽政權的錯誤命令,稱物資是「你們家人、姊妹、母親、妻子亟需要的救命物資」。 聯合國發出聲明,強調委內瑞拉人道危機迫在眉睫,呼籲各國勢力不要將災難「政治化」,讓前線援助工作者陷入困難。
新一輪中美高級別貿易磋商於美東時間周三(30 日)、周四(31 日)在華盛頓舉行。
離英國3月29日正式脫離歐盟不足兩個月,英國國會本月15日否決首相文翠珊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草案後,疑歐和留歐陣營都提出脫歐協議替代方案。當地時間周二(29日),下議院就七項由議員提出的修訂案進行表決,僅兩項修訂案獲通過,包括不在無協議下脫歐,以及用替代安排取代北愛爾蘭「後備方案」。然而,自去年11月脫歐峰會達成協議草案後,歐盟一直在強調重新談判的不可能性,今次表決後,歐盟第一時間拒絕重啟談判,令英國脫歐進程再陷僵局。 綜合英國《衛報》、路透社等報道,首項獲通過的修正案,由保守黨議員施珮文和工黨議員聯署提出,要求政府排除無協議脫歐,在 318票支持、310票反對下通過。該修訂案反映大多數議員反對無協議脫歐,雖無法律約束力,但可被視為國會的表態。 另一項由保守黨 1922委員會主席布雷迪提出的修正案,呼籲以「替代安排」取代北愛爾蘭「後備方案」,避免海關等形式的「硬邊界」出現,以317票贊成、301反對獲通過。但布雷迪所提出的「替代安排」並無實質內容,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替代安排」或許是為「莫陶斯妥協案」鋪路,以取代最核心爭議所在的北愛「後備方案」。 「莫陶斯妥協案」是保守黨議員 28日就脫歐達成的一份協議,已取得黨內分歧嚴重的兩派支持,包括留歐派重量級人物莫麗琪及疑歐派大佬里斯莫格。該妥協案以前脫歐事務部次長貝克提出的「更好協議」為藍圖,而房屋及規劃大臣莫陶斯促成黨內兩派談判有功,因此獲命名為「莫陶斯妥協案」。 報道指,妥協案主要就北愛邊界提出新立場,以技術方法解決設置「硬邊界」問題,同時確保北愛維持在英國關稅區,英國能制定自己的關稅和法規,同時延長脫歐的過渡期至 2021年 12月底,英國將在期間確保歐盟公民在英國的權利,繼續支付歐盟預算並遵守其規則。 科爾彬願參與跨黨派談判 在兩項修正案通過後,首相文翠珊表示,重新談判並非易事,但國會議員表明立場,指出協議過關的條件,政府會加倍努力達成國會願意支持的脫歐協議。她向議員保證,盡快在下月 14日再次表決前,重新向下議院提交脫歐方案,讓國會通過「有協議」脫歐。但如果她未能履行承諾,屆時政府將發表下一步的計劃,由國會於下月 14日表決。 此前一直拒絕參與跨黨派談判的工黨領袖科爾彬回應指,由於他要求排除無協議脫歐的立場已在修正案中獲得滿足,因此同意與文翠珊稍晚會面協商。 歐盟領袖口徑一致:已是最好協議 不過,表決結果公布僅數分鐘,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便致電其他歐盟27國領袖,協調一致回應後發表聲明稱,北愛「後備方案」是脫歐協議的一部分,強調歐盟不會對脫歐協議進行重新談判,但可以接受英國晚於 3月 29日脫歐。 正在塞浦路斯訪問的法國總統馬克宏也表示,歐盟與英國達成的脫歐協議,已是目前最好的協議,不能重新協商。
極地旋渦(一種持續的、大規模的氣旋)29日襲擊美國,中西部城市猶如冰封世界,威斯康辛州、密西根州、伊利諾州等州份已進入緊急狀態。目前冷氣團正朝東岸移動,恐出現危及生命的低溫,芝加哥更可能出現比南極洲部分地區還冷的溫度。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國家氣象局預測,芝加哥 30日晚間的氣溫,將低至零下 33℃至零下46℃,而人在零下 32℃的寒風裡待 15分鐘就可能被凍傷。許多學校與戶外景點都暫時關閉,多個航班也宣布停飛。(美聯社圖片)
委內瑞拉的「兩個總統」亂局已持續一周,總統馬杜羅(下圖)30日接受俄羅斯新聞社(RIA)訪問時作出首次讓步,指他已準備好在國際第三方的調解下,與美國支持的反對派領袖瓜伊多(右圖)進行談判。 受訪期間,馬杜羅聲稱,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哥倫比亞政府下令,讓哥倫比亞黑手黨暗殺他,「如果有一天我出事了,特朗普和杜克(哥倫比亞總統)要負全部責任」。在美國宣布制裁委國國營石油公司後,馬杜羅宣布將擴充後備軍力至 200萬,以回應美方舉動。 反對派:願繼續償還中國貸款 支持馬杜羅的委國最高法院,更向自封「臨時總統」的瓜伊多發出旅遊禁令,並凍結其資產。而瓜伊多仍繼續籌組過渡政府,已任命了一批外交官員,並授意反對派駐美洲國家組織特別代表塔爾,29日在美國華盛頓發表首次公開講話,表達反對派希望繼續與中國保持貿易往來的意願。 塔爾指,反對派將繼續遵守與中國簽署的協議,包括償還中國貸款,保護中國在委內瑞拉的利益及財產,委內瑞拉也需要繼續向中國出口石油。(法新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