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局和旅遊局與多個單位共同舉辦的「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1 」本地作品徵集展,評審工作在日前(6月4日)順利完成,經過11位不同界別的遴選委員作出嚴謹評審,最後共選出12件/套入選作品,將於8月在市政牧場舊址(牛房)展出。 文化局表示,是次本地作品徵集展以推動澳門本土視覺藝術創作為宗旨,鼓勵創新,並讓澳門藝術家與國際藝術平台連線。12件/套入選作品名單如下:張儀君《母體》、霍凱盛《樂園系列》、何穎姿《失群的鳥》、楊文彬《散漫無歸》、João《 Alegoria da Globalização 》、《》、官宏滔《關我咩事》、梁藍波《隔‧離》、麥光榮《中國風景No.2021 》、薛家傑《這一年一切都很沉重》、王瑞麟《演進》、黃詠瑤《創世紀(720個屏幕)_不可知的_/_ 》。 未入選作品將安排於6月26及27日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原交件處進行退件,時間為每日;14:00-17:00,請自備所需包裝物料。入選名單現已上載網頁www.artmacao.mo,查詢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8988 4000或電郵至。「藝文薈澳」更多資訊將於稍後正式公佈,敬請密切留意大會網頁、Instagram(IG)專頁「artmacao 」、臉書專頁「IC Art藝文棧」及微信專頁「澳門文化局IC 」。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1」遴選委員會。 (文化局提供圖片)
連續多日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和本土無症狀感染者,近期疫情反復的廣東省終於鬆一口氣。但回看今次疫情的病例分析,此次在廣州發生的疫情是由最早在印度發現的變異株引起的,世界衛生組織給這種變異株命名為「德爾塔」(Delta)變異株。其傳染性和傳播能力都顯著增強,潛伏期或傳代間隔都縮短,廣州在對一宗四代重點病例接觸追溯過程中發現,第三代接觸者與第四代接觸者,僅用14秒就完成傳播!威力超乎想像。 資料顯示,目前變異毒株「德爾塔」已傳至全球92個國家和地區。早前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德爾塔」繼在廣州引發本土疫情後,近日又在深圳、東莞引發本土疫情。德爾塔毒株最早於2020 年10月在印度被發現,迄今已擴散至92個國家和地區。世衛首席科學家表示,「德爾塔」正成全球流行主要新冠毒株。美媒報道稱,目前美國49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均已發現「德爾塔」毒株感染病例。美國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表示,「德爾塔」變異株擁有更強的傳染力,是美國消滅新冠疫情的「最大威脅」。福奇表示,目前感染「德爾塔」變異株的患者已經佔美國所有新增確診病例的20%,已經遠遠高於大約兩周前的10%。此外,福奇還援引了一項研究資料,指出在接種第二劑輝瑞疫苗的兩周後, 對「德爾塔」變異株的有效性為88%。因此,人們應該盡快接種疫苗來保護自己。 印度衛生部稱,印度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餘例,累計確診超3,000 萬例,成為繼美國之後又一個超過這一數字的國家。專家指出,印度很可能遭遇第三波疫情,可怕的是「德爾塔」毒株和最新發現的「德爾塔+」毒株的出現,以及較低的疫苗接種比例,將加快第三波疫情的到來。 世界衛生組織(WHO) 官員近日發出示警,具高度傳染力的「德爾塔」變異株是迄今傳播最快的新型冠狀病毒株,「專挑」抵抗力低下族群,特別是在疫苗接種率低的地方。在全球疫情持續且不斷有新變異病毒出現的大環境之下,也許還再觀望的市民應該停止,在澳門特區政府保證疫苗足夠的情況之下及時接種疫苗,利己利人。
一名持加拿大公民身份本澳老婦,聲稱可協助申請加拿大投資移民,並保證成功否則原銀奉還,詐騙一名本澳男子256萬港元,得手後一直採取「拖字訣」,最後更失聯及逃回廣州躲藏。司警最終在內地警方協助下將其拘捕歸案,但她拒絕合作及交代贓款去向,案件有待進一步跟進。 【本報記者劉凱輝報道】 被捕女子姓馮,73歲,澳門居民,同時擁有加拿大公民身份,報稱退休人士;涉嫌觸犯「巨額詐騙」罪已被移送檢察院。事主為一名51歲本澳男子。司警表示,事主早在2014年已認識涉案馮婦,其後於2016年5月期間,持有加拿大公民身份的馮婦,向事主訛稱有能力協助其申請加拿大投資移民。事主相信之下,委託馮婦代辦,先後分四次合共存款256萬港元到馮婦銀行戶口。 「拖字訣」最終潛逃廣州 由2016年至2020年初,事主不斷追問申請結果,馮婦一直採取「拖字訣」,每次事主查問申請投資移民進度時均稱正在處理中;直至2019年底,馮婦更潛逃回廣州後失聯。事主懷疑被騙,於去年1 月向司警報案。 司警接報調查後鎖定涉案目標,並尋求國際刑警協助,確定加拿大當局從未收到事主的移民申請,而馮婦亦不具備協助申請投資移民的中介人資格。司警同時亦發現馮婦於2019年底已離開澳門逃回內地。司警通報內地警方請求協助緝捕疑犯,最終內地警方於前(23)日在廣州截獲馮婦,移交司警跟進。馮婦被捕後拒絕合作,以及拒絕交代贓款去向,但警方調查所得,確定馮婦銀行戶口曾收到四筆事主存入的款項,但款項其後被馮某全數提走。案件有待進一步調查。
財政局昨(24)日收到多名市民查詢,指收到以「DSF 」名義發出的手機短訊,要求市民須填寫一份自我聲明才能繼續使用信用卡服務,有關聲名填寫連結「 https://gov.dsf. tax」。財政局特別澄清,此等虛假手機短訊與該局無關,並已報警處理,提醒市民提高警覺,不要點擊相關連結及提供個人資訊。 司警局隨後也表示曾接獲「司警局婦女防罪之友」會員及市民反映,稱其手機接收到一條附有懷疑冒充財政局網站連結(https :// gov . dsf .tax)的短訊,指示市民填寫個人信用卡資料,財政局已報警及澄清並無發出上述短訊。司警局呼籲市民如接獲類似手機短訊須提高警惕,切勿登入短訊內的網站連結或填寫任何個人資料。(財政局提供圖片)
【本報記者梁啟迪】一名無業本澳女子數年前於網上認識一名內地男子後,答應以15萬元人民幣報酬與對方假結婚,她先收取其中元作「頭款」,本來待男子取得澳門身份證後再收「尾款」,但在申請來澳團聚時便被身份證明局揭發其行為。治安警接報調查拘捕該對有名無實的夫妻,案件有待跟進。 案中的「妻子」為本澳居民, 姓余,32歲, 無業;「丈夫」為內地居民, 姓鄭,34歲,報稱水電工。案情指,余女於2017年透過手機通訊軟件認識鄭某,其後鄭某提出與余女假結婚,並會以15萬元人民幣作為報酬。余女當時因經濟出現問題而答應假結婚,曾三次與鄭某到內地辦理結婚手續。余女先收取六萬元「頭款」,本來待男子取得澳門身份證後再收「尾款」。余女其後向澳門當局申請鄭某來澳,在身份證明局審查有關個案時覺可疑,將案件轉交治安警跟進。 鄭某日前經關閘入境時被警方拘捕,余女亦被傳召到警局協助調查。在盤問之下,余女承認犯案,鄭某則否認。但警方根據相關口供以及疑犯的出入境記錄,有證據顯示兩人假結婚,現正進一步跟進,並以「偽造文件」罪將二人送交檢察院處理。(《力報》攝影組攝)
一名「的哥」到河邊新街航海學校旁露天停車場取回的士駛離時,驚見一男子躺臥在泊於旁邊一部私家車旁地上,懷疑是被自己所駕私家車撞倒,馬上報警求助。交通警員到場調查後,證實現場沒有發生交通意外,但揭發躺臥地上男子是私家車司機,涉嫌醉酒駕駛將其拘捕,法院裁定其「醉駕」罪成,被判處三個月徒刑,緩刑兩年,停牌一年三個月。 「醉駕」罪成男子姓吳,34歲,咖啡室東主。事發本月20日上午8時30分,治安警接報指上述停車場疑發生交通意外,派員到場調查,經了解,的士司機指早前的士準備駛離車位,旁邊則停泊一輛私家車,的士駛離車位時,躺在地上一男子大叫,的士司機疑出車時撞到該男子,立即報警處理。 經調查,躺在地上男子聲稱只是被的士啟動時聲響嚇醒而大叫。由於當時私家車引擎仍開動,警員懷疑男子為私家車司機。 經酒精呼氣測試,證實其體內每公升血液酒精含量為1.28克。姓吳男子承認醉酒駕駛,指於20日凌晨在新口岸一卡拉Ok消遣飲酒。至清晨6時由一名代駕協助將私家車駕至停車場入口再自行駕車泊位後,因不勝酒力倒在地上睡著,兩小時後的士出車時才驚醒。(資料圖片)
新冠病毒應變協調中心昨日表示,疫情不妨礙港澳兩地繼續商討便利通關細節。
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將調整《消委會組織法》,適當調配現有人手, 令執法過程更順。
議員李靜儀期望當局及早在道路工程整體層面做好規劃,確保鋪網有前瞻性,並減少臨時開挖的情況。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