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男子接種疫苗後血小板減少

留院治理情況穩定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表示,衛生局前(22)日接獲一例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通報,一名29歲男子接種國藥滅活疫苗後出現血小板減少症,現時入院治理,情況穩定。 患者為29歲男性,澳門居民,於6月18日開始陸續出現唇部、上下肢散在瘀點,6月22日上午前往海傍衛生中心就醫,並轉介至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部,經檢查後發現血小板減少,診斷為血小板減少症,現收入院作進一步診治,情況穩定。由於患者曾於6月16日上午在衛生中心接種了第一劑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有關個案將交由「新冠病毒疫苖接種後不良事件評估工作小組」作分析討論。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血小板(Platelets)是一種幫助血液凝結的細胞,而血小板減少症(Thrombocytopenia)是指血液中血小板數量不足的疾病。原因不明的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最常見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此外,遺傳、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病毒感染、接觸有毒化學物品、自身免疫反應及脾臟腫大或功能亢進的因素,都有機會造成此疾病。 應變協調中心強調,接種後出現不良事件不等於疫苗的副作用,兩者是不一樣的,在專家未能判斷事件與疫苗有因果關係之前,不能貿然判斷事件由疫苗引起。而且疫苗上市使用時會建立一個監測系統觀察。世界衛生組織對此亦有一套嚴謹程序和標準,包括事件的一致性、相關強度、特異性、時間相關性、生物合理性等。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的開展,衛生局成立了新冠病毒疫苖接種後不良事件評估工作小組,由多個醫療專業範疇代表組成,當有接種者出現嚴重不良事件後,會分析及作出評估其因果關係,以加強澳門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監測和跟進工作。 累計已接種30.7萬劑疫苗 另外,應變協調中心公布,截至昨(23)日下午4時,本澳累計已接種新冠疫苗劑數為30萬7,506劑,已接種人數共有217,211人,其中僅接種第一劑的有125,593人,已接種第二劑的有91,618人。在過去24小時,衛生局接獲30宗不良事件通報,包括零宗嚴重不良事件,30宗輕微不良事件(26例為國藥滅活疫苗,四例為BNT mRNA 疫苗);由開始接種疫苗至今,累計1,275宗不良事件通報,包括四宗嚴重不良事件,1,271宗輕微不良事件。

24/06/2021
13723

地盤散工訛稱可助申來澳工作

騙12內地人逾17萬中介費全數賭敗

【本報記者梁啟迪】一名本澳男子涉嫌訛稱認識勞務公司職員,以聘用餐廳員工為由,委託一名朋友向他介紹有意來澳工作的內地人,事成後可給予相應報酬。12 名內地事主先後支付了1.2萬至1.8萬元不等的中介費,合共17.4 萬元。嫌犯最終在被催促辦證下承認詐騙,並指所有款項已全數在賭博中輸光。 該名本澳男子58歲,姓羅,報稱地盤散工。案情指,司警本月21日接獲一名本澳男子報案,聲稱他在去年6月經朋友介紹認識羅某;同年11 月,羅某聲稱認識新口岸某勞務公司的員工,得悉該公司正協助本澳一間餐廳招聘外僱。申請有關外僱名額的人士需支付兩萬元人民幣的中介費,其中每人要先繳納1.2萬元辦證,可於事成後再支付尾款。為吸引他人幫忙,羅某又訛稱每成功介紹一人申請,便可獲得1,000元的報酬。本澳男子不虞有詐,想盡辦法推銷有關職位,成功介紹四名內地人士申請,並將4.8 萬元人民幣交給羅某。 羅某見有水魚上釣,再訛稱勞務公司提高了價格,往後的申請者需繳納2.3萬元中介費,前期的辦證費用亦增加至1.5萬元。該名本澳男子之後再找到6名內地申請者,同時亦繳交了第二筆合共九萬元人民幣辦證費。其後羅某再次以勞務公司升價為由,將中介費提升至2.6萬元,並指前期需繳納的辦證費更增至1.8 萬元。又再有2 名內地申請者上釣,被羅某騙取走3.6萬元。司警指,去年12月至1月期間,羅某合共騙走12 名申請人17.4 萬元。 事件在羅某一煲再煲下終於「爆煲」,12名事主透過該名本澳男子不斷查詢辦證事宜,羅某亦一再被追問,最終承認所有事情是場騙局,他根本不認識勞務公司職員,亦沒有能力協助辦理外僱證,隨後向眾人退還了2.4萬元。12 名內地事主委託上述本澳男子報警。司警接報後邀請羅某前往警局協助調查,他承認有關詐騙行為,而所有款項已在賭博中輸光。 司警以相當巨額詐騙罪將羅某移送檢察院偵辦。

24/06/2021
1192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