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本地居民總收入3,940.6億元

統計暨普查局昨(28)日發表「2019年本地居民總收入」資料顯示,去年人均本地居民總收入為58萬5,096元(澳門元,下同),較2018年61萬4,950元,減少近30,000元。同年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為66萬零903元。 資料又顯示,2019年以當年價格計算的本地居民總收入為億元,較同年以當年價格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4,451.2億元)少510.6億元,反映對外要素收益錄得同額的淨流出;淨流出金額相等於2019年本地生產總值11.5%,比率與2018年相若。 對外要素收益總流出反映外地企業及投資者在澳門賺取的收益,有關金額在2019年為1,206.0億元,按年上升12.0%,主要是部分外地企業及投資者在本地的直接投資收益(805.1億元)增加8.6%所致。 對外要素收益總流入反映本地企業及投資者從外地賺取的收益,有關金額在2019年為695.4億元,按年上升23.7%,主要是部份本地企業及投資者在外地的其他投資收益(415.1億元)及有價證券投資收益(227.8億元)分別上升25.1%及26.6%,而儲備資產投資收益(34.7億元)按年上升18.4%。 本地居民總收入是指一個經濟體的本地居民(包括個人及機構) 在境內及境外從事各類經濟活動所賺取的總收入,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加本地居民從外地賺取的收益減非本地居民在澳門賺取的收益。 統計局資料顯示,去年人均本地居民總收入為5,096萬元(澳門元,下同),較2018年減少近30,000元。(資料圖片)

29/12/2020
21334

關注保育澳門古樹名木

市政署建立共同養護機制

正所謂「家中一老,如有一寶」,生長遍布於澳門不同地方的古樹,是大自然和前人留下來給我們的瑰寶。它們是澳門的重要文化遺產,是澳門歷史發展的見證,是人類文明的象徵,是城市人文景觀的自然綜合載體。 所謂「古樹名木」是指因樹齡逾100年、樹種珍貴、樹形奇特、稀有、具特殊的歷史或文化意義而列入《古樹名木保護名錄》(下稱《名錄》)的樹木。全面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意識,對我們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保護澳門古樹而建立的《名錄》,被列入古樹名木的所有人、持有人、佔有人或其他物權權利人,有義務維護該樹木,應將可能導致該古樹名木破損、毀壞或滅失的情況立即通知文化局或市政署。如相關養護人員無法處理古樹名木之問題或無法履行管護的義務,可向市政署聯繫。 全澳數量近600株 據2020年最新統計,本澳古樹名木數量現涵蓋584株,包括原《名錄》內古樹名木518株,新納入私人古樹53株,公共地方古樹12株及名木1株。稍後,巿政署將計劃增加30多株古樹名木列入《名錄》,樹齡依然以超過100歲的樹木為主。加入了《名錄》的古樹名木會受到《文化遺產保護法》保護。 路環最多古樹分布 而古樹名木分布澳門各區,《名錄》現時最年老的古樹位於觀音古廟,有500多歲,按國家標準屬一級古樹。其他古樹如龍眼、假菩提樹、榕樹、樟樹、海南蒲桃、大葉合歡、菠羅蜜、華潤楠、石斑木等樹種,以路環數量為最多;澳門半島分布多在松山、白鴿巢、二龍喉、盧廉若、螺絲山、大炮台、加思欄等公園,部分分布於民國大馬路、提督馬路等街區。 養護工作多方配合 為保護《名錄》內的古樹名木,巿政署已推出《澳門古樹名木養護指引》,並通知相關管理的公共部門和私人業權人跟進。對於診斷及修補古樹名木方面,最大難處是改善它們的立地環境、發現及治療古樹常見的褐根病、根腐病、白蟻等病蟲害,以及颱風等天災問題。由於古樹的生長環境普遍受到土地資源限制,從而使根系生長受阻,影響其吸收水分和養份的能力,導致其整體的生長勢減弱;此外,樹木常見的病蟲害會降低它們吸收或傳導水分和營養的能力,除了影響生長,還有機會導致樹木死亡和倒塌,故此,受到病蟲害影響的古樹名木需要長期監測和治療,才可以延長其壽命,減低樹木倒塌危害途人的風險。 保育生態全民有責 在保護本澳生態環境的大前題下,巿政署會於2020年至2021年期間,分階段將未納入《古樹名木保護名錄》古樹名木列為法定古樹名木,受法律保護。希望有助市民對本澳古樹了解更多,理解保護古樹的重要性,愛護澳門的每一株古老樹木。巿民如對古樹名木有疑問,可致電市政署市民服務熱線28337676,或詳情瀏覽市政署網頁https://www.iam.gov.mo。

29/12/2020
27420

第七屆立法會選管會成立

唐曉峰再任主席

澳門《特區公報》昨(28)日刊登第230/2020號行政長官批示,成立第七屆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成員包括主席唐曉峰,委員黎裕豪、戴祖義、高炳坤、容光亮及陳露。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及委員就職儀式將於今(29)日下午3時假政府總部舉行。 明年是澳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年,但按照《選舉法》規定須在選舉年的前一年組成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但遲遲未有消息。行政法務司司司長張永春就曾在受訪時表示,正按部就班開展立法會選舉的籌備工作,本(12)月底成立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終於在歲末臨近,昨日《特區公報》刊登行政長官批示委任選管會成員。 作為中級法院法官的唐曉峰,已非首次出任選管會主席。早在2017年,他就曾被委任為第六屆立法會選舉的選管會主席。成員方面,除新聞局局長陳露外,包括檢察院主任檢察官黎裕豪、市政署市政管委會主席戴祖義、行政公職局局長高炳坤、財政局局長容光亮其餘四名成員皆為上一屆立法會選管會成員。 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由一名主席及至少五名委員組成,各成員須在選舉年的前一年由行政長官批示從具適當資格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委任,並在其面前就職。選管會由主席代表,主席有權限作出本法律所規定的行為。選管會在其成員就職之日開始運作,並於選舉總核算後210日內解散;如有必要,行政長官可延長其存續期。

29/12/2020
19122

民建聯積極建言獻策

致力推動各項公共政策

受新冠疫情影響,特區政府自今年9月起陸續推出多項政策作公開諮詢,包括城市總體規劃、輕軌東線、預防和控制未成年人飲酒、夾心階層住房、青年政策等。民眾建澳聯盟作為政府與居民之間溝通橋樑,除了務實推進各項地區服務,在公共政策方面,亦持續透過轄下辦事處及各區服務處、街頭問卷、網站、社交平台等渠道,廣泛聽取及收集民眾對政府各範疇施政意見及建議,並透過參與政策公開諮詢場、各諮詢組織會議、議事殿堂,以及撰寫政策意見書等方式,將民眾訴求以不同渠道向政府反映,積極推動當局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共同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完善總城規落實發展方向 民建聯認為,城市總體規劃是本澳日後城市布局、分區規劃的依據及指導性方向,與全澳居民息息相關,該會多年來持續推動政府盡快推出總體規劃,樂見政府今年終於出台《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草案。 該會建議藉城市總體規劃出台對土地運用做好部署、理順道路交通布局,以及落實《澳門都市更新法律制度》。並期望未來為各「規劃分區」制定詳細規劃時,除按照各部門職能落實細則,更須以社情民意作為基礎,使規劃與民眾的願景及社會長遠發展相符合。 倡輕軌東線配合十年交通規劃 在當局推出《輕軌東線方案》諮詢期間,該會組織專家學者及社會人士共同探討,並認為當局應盡快公布包括工期、預算、收益等資訊讓社會討論。同時,期望盡快落實相關建設,完善本澳輕軌網絡,構建良好的公共交通運輸系統。 另外,建議政府因應社會變化、新城規劃、區域發展、未來各出行工具與步行系統等因素綜合考量,盡快制定並公布未來十年交通規劃,以便社會大眾因應政策及自身情況,及早規劃未來的出行方式。 關注夾心階層住屋訴求倡增量 住屋問題長期是社會主要訴求之一,在現時有一定土地儲備、不影響公屋供應情況下,民建聯認同完善本澳房屋階梯建設,並認為倘經屋與「夾屋」申請資格不能重疊,相對上都只能解決少數人士的住屋問題,甚至由於涵蓋範圍不足繼續出現訴求,影響五個房屋階梯的制度建設。該會認為,要有效落實整個房屋階梯,關鍵是要確保各階梯住房的供應量,建議各相關部門加強協作,推進落實有關工作,增加民眾對本澳房屋政策的信心。 重視青年發展冀擴大青年參與 青年工作是社會發展的重要項目,民建聯過去一直積極構建不同領域的平台,開展及推進各項青年工作發展,並透過屬會「民眾青年會」組織多場青年座談收集意見。對於當局推出的《澳門青年政策(2021-2030)》,民青會認為,無論在青年政策層面,抑或社會治理與公共政策層面,青年群體的發展、意見與訴求,都必須得到政府的關注與重視。建議當局在諮詢組織中設定一定比例予相關專業或熟悉該範疇的青年,擴大青年群體在政府決策及施政範疇的比重。並建議關注青年在發展中遇到的包括樓價、就業及升學等困境,在「青年政策」跨部門跟進小組的基礎上加入相關部門,讓各項施政更能顧及青年群體。 同時,該會從助力青年抓緊機遇、重視品格道德培育、提供多元發展平台、加強支援弱勢青年,以及引領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多個方向提出相關意見及建議。 關注未成年人飲酒籲及早防範 民青會指出,酗酒容易影響未成年人的大腦發育及學習能力,而年齡愈少、愈早接觸酒精者,日後對酒精依賴愈高。因此,該會在《預防和控制未成年人飲酒制度》諮詢期內,組織多場青年座談收集意見。 在分析及整理相關意見及建議後,提出應盡早立法避免青少年受酒精禍害,並認為控酒立法重點應在前期的預防機制,建議政府應制訂有效的系統性控酒策略,加深青少年對酒精危害的認知。 同時,建議針對控酒方面的工作設立專責部門及對贈予、供應及網購等行為進行監管,以及應對卡拉OK和酒吧的准入條件作相應調整,以配合控酒立法工作,提升政策成效。 民建聯未來將繼續加強關注各範疇施政,以不同渠道收集民意並積極向政府反映,並持續深化各項議題研究,推動當局各項施政工作更切合民眾訴求。

29/12/2020
17563

源頭堵輸入防疫不鬆懈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至今已近一年,英國最近出現變種病毒,傳播力可比原種病毒高出七成,疫情威脅全球;與此同時,雖然內地疫情相對緩和,但部分地區仍見零星確診個案,可見本澳疫情防控仍不可以鬆懈。 近期內地多個省市都出現零星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涉及北京、遼寧、四川及黑龍江等地。對此內地各地衛生健康部門均嚴陣以待,保持高度戒備,一旦出現個案就進入「戰時狀態」,並根據精準防控政策,將相關地區列作中或高風險地區。本澳亦會立即對曾到中高風險地區入境人士實施醫觀措施,以保障全體市民的健康。 另一邊廂,英國的情况引起全球恐慌,很多國家幾乎切斷了與英國的所有交通,但似乎為時已晚,不少國家已開始出現由英國傳入的變種新冠個案,遠至丹麥、荷蘭、澳洲,近至日本、韓國,甚至鄰埠的香港,都發現了這種變異病毒。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時間緊迫,很多國家對英國的禁令都是非常緊急,澳門亦於本月21日晚上10點,對所有來自英國和香港等人士實施21日強制隔離檢疫,措施生效可謂雷厲風行。 當然,隔離中人士對突然被延長隔離期或許會感到無助及不知所措,然而變種病毒傳播速度好比急驚風,任何懈怠放鬆,未來就可能要付出更多生命的代價。外地疫情不樂觀,不少國家地區曾出現隔離14日後才確診的個案,畢竟人命關天,特區政府必須快速採取防範行動,從源頭堵截病毒輸入。 隨着冬季到來,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掀起了新一波感染高峰,而一度解封的歐美各國,相繼恢復甚至實行更嚴格的封城措施,面對外部世界來勢洶洶的疫潮,本澳必須採取嚴防死守政策;至於內地,則仍然有零星本土個案,居民未來於新年假期期間前往內地度假或探親時,亦切勿鬆懈及心存僥倖,記得做足防護措施,保持自律和忍耐。

29/12/2020
10301

爛賭高中生沉迷網絡賭博

偷兩表姐百萬錶飾賤當17萬全輸光

本澳一名高中男學生疑沉迷網絡賭博,輸掉逾元本金後,再偷取兩名同居表姐逾百萬元首飾、名錶,「賤當」17萬元又再輸光,隨後東窗事發,兩名表姐將高中生帶到司警局投案。 被捕男學生姓李,19歲,本地人,涉加重盜竊、巨額詐騙及不法賭博移送檢察院偵辦;兩名被害人為姐妹關係,與涉案李某、胞弟﹑姨媽﹑表哥及表弟共七人一同居住於風順堂區某大廈13樓相連單位。 名錶鑽石手鐲齊失共值逾105萬 司警昨(28)日公布案情指,本月26日晚上約11時,其中一名被害人開啟睡房儲物櫃抽屜檢查飾物時,發現兩隻名貴手錶及一隻玉鐲不知所蹤,立即告知家人檢查自身財物;被害人姐姐同樣發現存放在睡房儲物櫃抽屜內的兩隻名貴手錶,以及一隻鑽石手鐲亦不翼而飛,懷疑被人「爆格」遂立即報警。 據稱兩姐妹合共損失四隻價值41,200至32萬元不等的名貴手錶,以及一隻價值33.5萬元的鑽石手鐲和一隻價值4,000元玉鐲,合共損失105萬5,400澳門元。 為翻本兩月內四盜貴重飾物 治安警通知司警跟進調查,發現案發單位正門及窗戶均完好,並無任何被撬毀痕跡,判斷外盜之可能性較低。經盤問,發現單位內經常有人,且兩名被害人放置在同一個抽屜內的其他飾物並未失竊,根據種種跡象初步推斷事件為「家賊」所為。 正當司警向單位內居住的事主家人進行排查時,兩名被害人於本月27日下午帶同嫌犯李某前往司警自首。李某承認本年9月開始染上賭癮,在網上博彩平台輸掉10,000多元本金後為翻本不惜當「家賊」,隨後在9月至10月內先後四次,趁兩表姐不在家進入其房間盜竊財物,隨後在皇朝區典當得17萬港元,隨即又再「博殺」,最後輸個精光。 司警根據相關線索,成功在押店起回三隻失錶及一隻玉鐲,餘下失物仍侍追查。經調查,警方認為有足夠證據顯示嫌犯實施加重盜竊罪﹑加重詐騙罪及不法賭博罪,故以相關罪名將嫌犯送交檢察院處理。 教青局對是次事件表示高度關注,已即時聯絡輔導機構,向涉案學生及家長提供協助及輔導。此外,教青局呼籲青年人做任何事情前,必須三思及遵守法紀;局方會繼續聯合社會各方資源,促進青年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加強其遵紀守法意識及行為。

29/12/2020
21806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