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選舉制度 確保長治久安

第13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昨日完滿閉幕,並表決通過了「十四五」規劃以及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為國家未來發展定下基調,為產業創新描繪宏偉藍圖,也為民生福祉確立堅實基礎。作為另一項社會關注焦點,人大亦表決通過了《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這一重大舉措無疑將助香港社會放下包袱重新出發,堅定維護國家主權,確保「一國兩制」事業的實踐行穩致遠。 過去數年,香港的社會衝突問題愈演愈烈,政制發展被少數人利用作為藉口, 以此要挾、抗衡中央的合法管治權,甚至不惜與外部勢力勾連,公然地打出外國旗幟、叫囂「港獨」,置國家安全於不顧、視法律莊嚴如無物。中央政府始終以理解、包容的態度處理香港問題,今次人大通過決定,可確保「愛國者治港」原則得到全面落實,亦能打擊社會不正之風。 香港問題,是我國面對的各種複雜國際關係問題的縮影。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憑藉獨特的社會制度優勢、人民群眾的艱苦創造、以及全球化發展的浪潮,社會經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科研水平也逐漸趕上了西方傳統強國。而一些外部勢力出於種種原因,也在輿論、經濟、科技等領域對我國進行著滲透或打壓,企圖導演「顏色革命」、「和平演變」,以民主自由口號掩蓋其險惡用心,我們對此必須有清楚的認識。 大千世界, 君子和而不同, 國家之間應做到「求同存異」,而不是將同樣一套所謂的普世價值和社會制度,在所有國家和地區生搬硬套。 在一些自詡民主自由的國家,經常出現政黨輪替頻繁、政策朝秦暮楚,結果導致內耗不斷、社會矛盾加劇。探索一個地方的政治形態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必須符合社會實際、切合人民所需、滿足發展要求,豈能受外部勢力三言兩語左右? 澳門回歸祖國以來,一直秉持「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澳門特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但其過程絕非坦途,正如行政長官賀一誠所言,外國對澳門有很多干預。我們要有底氣、有能力維護國家安全,繼續做好「一國兩制」事業,確保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12/03/2021
34248

慕拉士大馬路水道工程

第三階段周日起施工

慕拉士大馬路下水道工程第三階將於周日(14日)起開展,周邊道路將實施臨時交通措施,21條巴士線受影響,市民出行需留意。整項工程為期160個工作天,預計於今年6月完工。 慕拉士大馬路下水道工程為配合慕拉士大馬路公共房屋項目和周邊區域發展需要,土地工務運輸局對鄰近範圍路段現有的公共下水道進行重整擴容,慕拉士大馬路下水道工程包括鋪設雨、污水下水道及接戶管、重鋪瀝青及混凝土行車路面等。 慕拉士大馬路下水道整項工程分成六個階段施工,首階段及第二階段在今年初已完成,周日(14日)起開展第三階段施工,將實施一系列臨時交通安排。屆時,慕拉士巷與東北大馬路之間的一段慕拉士大馬路(靠泉福工業大廈一側),及慕拉士大馬路與黑沙環海邊馬路之間的一段東北大馬路(靠飛通工業大廈第一座一側)實施封閉交通,除進出停車場之車輛外,其他車輛禁止通行。原經慕拉士大馬路轉入東北大馬路之車輛,須提前轉入慕拉士巷,經涌河新巷及黑沙環海邊馬路前往。而東北大馬路與慕拉士街之間的一段慕拉士大馬路則實施有限度通車;慕拉士大馬路及慕拉士街部份車位禁止泊車。 21 條巴士線受影響在工程施工期間,21條巴士線受影響,多條巴士路線改道行駛,「慕拉士/飛通大廈」站及「東北大馬路/南澳」站臨時停用,臨時巴士安排可參閱附表,亦可查閱澳門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網頁及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網頁頁http://www.tcm.com.mo/web/NewsVB/data/623_cn.pdf及新福 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網頁https://www.transmac.com.mo/route-change/2021031401/。

12/03/2021
18491

建築商訛稱承接鴨涌河億元工程

開空頭支票騙千六萬潛逃內地落網

一名建築商涉嫌訛稱承接鴨涌河附近總投資過億元大型工程,誘騙一名本地男子投資,涉嫌偽造承判工程合同及簽發空頭支票,騙取對方萬(港元,下同)後潛逃內地,一年後在江門被捕,已被移交司警跟進。 被捕男子姓李,48歲,本澳居民,案發時為某建築工程公司股東(現時已退股),涉及「相當巨額詐騙」、「空頭支票」及「偽造文件」等罪名,被送交檢察院處理。男事主報稱商人,本澳居民,去年7月報案稱於2017年因工作關係認識李某,自稱其公司即將承接鴨涌河附近一大型工程,總投資超過一億元,前期工程需投資5,000 萬元,至少會有大約16%回報,邀請事主投資並協助尋找其他投資者,又指事成後會將工程的總純利潤2%作為佣金給事主。 事主信以為真,2018年內向李某交付萬元投資款項。至2019年6月,事主驚見地盤已動工,但承建商不是李某的公司,立即聯絡對方要求退款。李某退回400萬元,再簽發1,600萬支票給。去年6月底支票到期日,事主到銀行兌換被告知彈票,無法再聯李某之下報警求助,事件中損失1,600 萬元。 司警經調查發現,李某已於去年3月潛逃內地,故要求內地警方協助。至本月9日,接獲內地警方通知已在江門拘捕李某,當晚即移交司警跟進。 建築商涉嫌詐騙在江門拘捕後移交司警,被送交檢察院處理。 (劉凱輝攝)

12/03/2021
17430

首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

專家評估結論與疫苗無關

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實施後,本澳出現首宗「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衛生局「 新冠病毒疫苖接種後不良事件評估工作小組」(下稱評估工作小組)昨(11)日上午召開會議進行討論分析,結論是本個案患者的不良事件與疫苗接種無關,屬偶合事件。 衛生局昨日發出新聞稿稱,根據評估工作小組病例討論分析結果,本個案患者於接種疫苗後未有即時不適,既往有高血脂症、吸煙史,有冠心病的家族史。從冠狀動脈造影可見病人的冠狀動脈有明顯的慢性病變表現,提示病變已持續一段較長時間,同時患者於運動後出現左胸痛。臨床上可以判斷本個案具引發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的多個危險因素。 本個案屬偶合事件 衛生局稱,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評判標準,本事件雖發生在接種後一段時間,但受種者所患疾病無論在群體層面或生物學層面都和疫苗不具有因果關係,而受種者所患的疾病完全可以用其他危險因素解釋。 綜合病例討論分析結果,評估工作小組的結論為本個案患者的不良事件與疫苗接種無關,屬偶合事件。 本個案患者為一名67歲男子,於3月5日在仁伯爵綜合醫院經健康評估,未發現禁忌症,接種了一劑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BioNTech)。3 月9 日晚出現左胸痛,休息後有所緩解;前(10)日症狀再次出現並加重,到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就診,心電圖顯示心肌缺血,臨床診斷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已收入院,患者狀況目前平穩。 接種後不良 不等於疫苗引起 衛生局指出,所有接種疫苗後出現的疾病或死亡個案,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出現接種後不良事件,不等於事件由疫苗引起。可分為疫苗反應,即由疫苗引起,例如接種疫苗後的紅腫熱痛、過敏反應等、免疫接種差錯相關反應,即製作過程或注射過程失誤引起、免疫接種焦慮相關反應(與疫苗本身無關)和偶合事件,即注射疫苗後剛巧出現其他疾病,即使不注射疫苗也會發生,須經過專家分析尋找原因。 衛生局會持續監測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對於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會交由評估工作小組對個案作出分析及判斷其因果關係,以釋除公眾的疑慮,加強公眾對接種疫苗的信心。 67 歲男子接種mRNA 疫苗(BioNTech)後出現左胸痛,到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就診。(《力報》攝影組攝)

12/03/2021
11966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