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是全人類的公害,毒品管治問題攸關每個人的未來。繼中央政府自本月1日起正式列管芬太尼類物質後,特區政府亦要求進行緊急程序審議修改《禁毒法》,新增規管21種麻醉藥品及精神藥物,其中就包括七種芬太尼類物質。有關法案修改昨(8)日在立法會一般性表決中獲全票通過。
立法會昨(8)日舉行全體會議,多位議員在議程前發言時關注早前發生在士多鳥拜斯大馬路的旅遊巴衝撞咖啡室事故,有議員指區內街坊與商鋪擔憂未來有同類型意外,期望當局徹查事件,作出適當預防措施。 議員何潤生指出,澳門每日均有大量大型旅遊巴穿梭於路窄彎多的街頭巷尾,險象環生,建議當局徹查事故原因,以及各區大型車輛經過的路段是否存在安全隱患,並研究在有條件的路段擴闊路面、設置行人路防撞欄等。議員麥瑞權則建議政府對重型車司機及大型旅遊巴士司機的培訓制定一套科學、客觀的評核標準,落實持證上崗制度;議員林玉鳳則認為必須從重型客車年檢、維修、司機考核、預防疲勞駕駛等問題入手。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政府及社會各界會舉辦各種慶祝活動。中區社諮會昨日(8日)邀請旅遊局、文化局、市政署及體育局介紹今年「雙慶」活動計劃。中區社諮會副召集人陳曉平引述政府部門代表指,本澳今年幾乎每個月都會舉辦「雙慶」活動,未來將結合中西文化交匯的特色,在文化、旅遊、體育等範疇舉辦慶祝活動,包括音樂、戲劇、舞蹈、巡遊等兼具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特色的活動。其中,重頭戲便是將於今年第三季啟用的冼星海紀念館,以及將於10月舉辦的大型《黃河大合唱》,屆時將於澳門國際音樂節和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及交流。 陳曉平透露,目前在大潭山上的中華民族雕塑園56座銅像,也將會於9月搬遷至何賢公園內,按照分布位置擺放,與金蓮花廣場連成旅遊路線,讓更多市民及遊客參觀。另外,旅遊局回歸20 周年慶祝活動logo 也已設計完成。
剛過去的四天勞動節假期,澳門共接待63 萬6,644人次的旅客(已剔除外地僱員及學生等人士),首三天平均每日超過17.7萬人次,超出每日最佳接待能力11萬人次近六成,多位立法會議員昨(8)日在立法會全體會議上關注旅客「迫爆」問題。 議員李靜儀稱,旅客「迫爆」問題已嚴重影響到居民的正常生活,亦有違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她建議針對特定假期,與內地部門商討出台特別行政措施,例如考慮 讓旅客提早申辦特別簽證等做法,並透過智慧旅遊等方式,準確了解旅客來澳的需求、時間以及人流狀況,可有途徑讓即將來澳的旅客及早知悉有關數據,以便各方在出行前就能做好規劃。此外,亦應為需要跨境工作和上學的居民開設專門通道。 議員鄭安庭建議當局參考其他濱海城市經驗,善用新增海域等現有的資源,考慮在兩島之間增設跨海渡輪循環線,利用海上交通紓緩陸路交通的壓力之餘,亦能令渡輪成為具吸引力的新旅遊景點,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分流旅客的效果。 社諮委指旅客分流成效不佳另一方面,中區社區諮詢服務委員會昨日召開的平常會議上,亦有多位委員關注旅遊問題。委員區穎晞直言,近年遊客數字屢屢破頂,多處景點迫爆,但分流措施成效有限,旅遊局提出用作分流的景點吸引力不足,因遊客在時間不多情況下,就算迫爆也必定前往。其中,關前街的文創區原意是分流旅客,實質卻只是大多數旅客轉往新馬路等地的必經之地之一,即便有人停留也直言缺乏吸引力。他建議當局認真研究和落實限制遊客數目政策,在發展旅遊和居民生活之間取得平衡。他也對本澳徵收旅客稅持正面態度,建議旅遊局與其他部門商討如何具體執行。
俗稱《新的士法》的《輕型出租汽車客運法律制度》將於下(6)月3日起生效,法例規定的士須安裝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錄音及錄影設備。交通事務局運輸管理處代處長何振濤昨(8)日出席電台時事節目後表示,相關補充行政法規草案已完成,正進入立法程序,希望爭取盡快出台。
澳門的士服務一直為社會詬病,亦是本澳旅遊形象的污點,經歷十多年討論的「新的士法」終於在下月3日正式生效。近日,社會再度關注的士安裝全球衛星定位、錄音、錄像系統的問題,原因是新法例即將生效,但全澳1,700 部的士仍未安裝有關設備,屆時該如何執法呢? 在剛過去的「五一」黃金周小長假,本澳一如以往迎來大量旅客,「黑的」亦跟隨著假期步伐出動「搵食」。警方公布,本月2日一名「黑的」司機「劏客」不成,將一對內地夫婦由關閘車到黑沙環中街,趁丈夫下車報警期間反鎖車門,將人生路不熟的女乘客送到葡京目的地,令夫婦二人飽食驚風散。同樣的情節已經上演了無數次,相信澳門人不會感到陌生,社會均希望新法盡快出台,整治的士違規現象。 俗稱「新的士法」的《輕型出租汽車客運法律制度》將於今年6月3日起正式生效,新法作出多項改革,包括將過去的士違規罰款1,000 元大幅調3,000 至30,000 元外,的士司機若在五年內四犯如拒載、揀客、濫收車資、兜路等較嚴重違規行為,司機將被「釘牌」,且要三年後才能重新考牌。 在舉證方面,要求所有的士安裝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錄音及錄影設備。雖然有關技術並非新科技,但近日卻有的士司機反映,新法實施在即,車廂錄音錄像設備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仍然「無影」,憂心一旦司機被投訴,無法佐證清白,對司機極為不公。 根據「新的士法」規定,所有的士須在配套法規生效後18個月內由交通事務局許可的實體安裝錄音錄影等設備。惟有關法規還在立法階段,可否趕及與新法一同生效仍是未知之數,更遑論開展安裝設備工作。翻查資料,本澳過去不少法律出台後才推出補充法規,可見補充法例延後推出或成慣例。然而,法律的補充法規理應在立法時就已完備,若法律生效後仍不推出補充法規,只會令法律無法切實執行。 社會期望新法能整治的士亂象,在未完成安裝錄音錄影等設備時,若發生的士司機與乘客糾紛,應怎樣處理?距離該法生效不到一個月,政府能做的就是加快進度,完成配套法規及招標有關設備安裝
LDG 亞洲總部本月3 日在澳門舉行「世界精準醫療聯合峰會全球首屆會議」,得到傳媒廣泛報道和社會人士關注,但由於日前一間名為「德國LDG(澳門)醫療中心」的澳門公司,被居民舉報涉嫌違反澳門衛生局規定而被當局立卷宗展開調查。 為免公眾有所混淆,該公司昨日發出聲明澄清,該公司於香港成立,公司登記證編號為:68170423-000-09-18-0,英文名稱為GERMAN LDG (ASIA) LIMITED , 中文名稱為「德國國家級生物實驗室(亞洲)有限公司」,由德國集團LDG Medical 合資成立的亞洲總部分公司。 該公司重申,在澳門並沒有設立任何相關公司或任何合作之醫療機構,亦沒有於澳門地區提供任何醫療或相關服務。並重申任何醫療服務都應嚴格按照當地法律設立與經營,以全面確保公眾健康,堅守專業承諾。 如對該公司服務有任何疑問或查詢,歡迎致電香港電話:(852) 3568 7022 與該公司聯絡。
「檢討重大災害應變機制暨跟進改善委員會」昨(8)日上午在政府總部召開2019年第一次會議,各主要官員報告相關範疇提升防災抗災工作進展,委員會主席、行政長官崔世安指示,特區政府全體不要掉以輕心,須以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把保護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在去年的良好工作基礎上,繼續落實既有部署,全力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和水平,加强資源投入,配合短中長期措施,構建防災減災長效機制,以平安和諧環境迎接新中國成立70 周年和澳門回歸20 周年。
為加強與澳門旅遊行業的溝通和交流,以及在澳推廣旗下旅遊產品,國泰航空有限公司與南華(快捷)旅遊社有限公司主辦「澳門旅遊行業交流研討會」,昨(8)日上午假雅詩閣酒店舉行。 通過是次交流研討會,國泰航空希望讓澳門旅遊社及市民了解港珠澳大橋開通後,其服務與產品可讓澳門市民感受便利,享受精彩旅程。 國泰航空代表稱,國泰航空集團以香港為基地,以約200架飛機的機隊提供定期往來亞洲、北美洲、澳洲、歐洲和非洲等超過200個目的地客運及貨運服務。國泰航空集團旗下包括三家航空公司:國泰航空(飛行網絡涵蓋世界各地的航空公司)、國泰港龍航空(國泰航空全資附屬公司,服務網絡遍及亞太地區,包括20多個中國內地城市)、華民航空(全貨運航空公司,提供亞洲區內的航空速遞貨運服務)。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澳門、珠海至香港只需要45分鐘左右;設在香港及珠海口岸的預辦登機服務已啟用,為來往香港國際機場旅客辦理托運行李及領取登機證。香港國際機場二號客運大樓設有兩個巴士轉乘點,每日提供九班巴士前往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現時國泰航空、國泰港龍航空、香港航空及HK Express四家本地航空公司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旅客預辦登機服務中心設置櫃檯,澳門口岸亦在2019年提供同類服務。 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從澳門前往香港國際機場的路程約半小時。對澳門市民而言,相當於多了一個世界級機場,可滿足搭飛機旅遊的需求。
議。「電諮會」主席黃國勝會後表示,委員會關注上月22日黑沙環新街金海山花園第14座的公共電力裝置老化,因缺乏維修保養引致短路故障,發生火警和電力設備嚴重損壞,導致大廈停電事故,經討論後希望政府未來可以立法規範業主盡責保養大廈電力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