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來,本澳從熙來攘往到歸於平靜,不少市民已經習慣安靜的生活,甚至開始有點想念過往的熱鬧。根據數據,2020年至2022年三年來,訪澳旅客量總計只有1,930萬人次,到今年,光是上半年,訪澳旅客量已有1,164萬人次,而且預計下半年旅客量還會更多。
澳門經濟學會周一發布最新一期經濟景氣指數報告,指本澳6、7月各項指標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趨勢,日均訪客量持續恢復,帶動日均賭收恢復至疫情前近七成水平。暑假以來本澳迎來旅客高峰,加上下半年節情活動較多,預計未來三個月景氣指數持續回升,持續「穩定」向好。
本澳多項重大工程開展,除為交通帶來不便外,因工程需移除的樹木也成為關注焦點。日前筷子基北灣泵站箱涵渠工程,令俾若翰街兩邊的樹木遭到移除。有議員關注多項公共工程開工對街道周邊樹木及綠化帶來的影響。市政署回覆議員時表示,待筷子基北灣泵站箱涵渠工程完工後,將在該處興建超2,000平方米面積的濱海休憩區。
立法會一常會昨日續審《汽車登記制度》,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列席會議。主席李靜儀、秘書宋碧琪會後引述政府表示,政府希望汽車和電單車一體化登記,但未有具體推行的時間表,主要是考慮到汽車登記屬公示登記,電單車則是行政登記,若一體化需考慮人員培訓和適應問題。
體育局表示,就近日有市民反映可利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改建溜冰場的意見,體育局表示,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雖然在過往曾設置溜冰場,但由於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原設計用途上並未有包括進行冰上運動,體育局在2008年接管後,發現場館的鋼材結構,沒有條件設置溜冰場;而臨時的溜冰場運作對場館和設備亦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故已取消設置溜冰場的安排,以更好地維護場館設施,發揮場館作為綜合體育場地的多元功效。
由澳門特區政府、澳門中聯辦、國務院國資委、商務部、港澳辦等單位大力支持,南光(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澳門會議展覽業協會共同主辦,海上旅遊項目合作夥伴美高梅支持,南光國際會議展覽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十三屆中國(澳門)國際遊艇進出口博覽會 」昨(14)日在澳門美高梅召開新聞發布會。
樂施會將於2023年10月22日在澳門旅遊塔舉辦「樂施競跑旅遊塔」。今年正值活動十周年,樂施會致力將活動打造為澳門旅遊體育的盛事,更成功申請國際認可跑塔賽事資格,獲世界高塔競速協會(Towerrunning World Association)認可為120積分賽事。
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辦,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及環境保護局承辦的「2023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2023MIECF),將於8月17至20日假澳門威尼斯人金光會展舉行,以「推動綠色創新 共建生態文明」為主題。
業界期待已久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多功能自由貿易(電子圍網)賬戶業務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正式公布。究竟「電子圍網」是甚麼?將為深合區帶來甚麼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