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2+2會談的展望

全國兩會過後是領導人與外交官的出訪高峰期,中美關係能否破冰,成為關注的焦點。美國國務院10日宣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將在本月18日於阿拉斯加與中共中央外事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會面,中國外交部也同步證實有關消息。這是拜登政府上台以後中美間首次高官會晤,外界預料將為可能的「習拜會」鋪路。而這場高官會面也將是中方與美方新政府相互試探的第一步。 上月22日, 外長王毅就中美關係釋放新訊號,強調要「撥亂反正、相互尊重、合作共贏」,試圖打破中美間的僵局。不過,美方態度仍頗為強硬,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冷淡回應,白宮方面則重申中美間競爭的面向,雙方的互信仍然很薄弱。事實上,前朝特朗普政府的反華政策激起中美意識型態的對立並延續至今,價值觀的碰撞難有妥協的空間,隔空喊話其實多說無益,不如從實際的問題開始談起,譬如氣候變遷、共抗疫情、經濟復蘇等話題。 過去,美國與其他國家的「2+2 」會談往往是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的配置,面對中國,則是國務卿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從職務配置上來解讀,一方面可以理解為首次接觸希望建立溝通渠道,一方面也可以將沙利文的角色理解為拜登的特使。 特使的目的,應是要建立一個兩國交往的「總體框架」。 中方對會談的展望,則是要試探拜登對華政策的框架,雖然拜登執政初期仍在聯繫傳統盟友,但從各種場合的發言來看,競爭之中有合作,應是拜登政府的基調。「在應競爭的領域競爭,在可合作的領域合作」,國務卿布林肯在一場外交政策演說中這樣形容中美關係。這透露的是一種更為務實的取態,意味著美國政府不會讓競爭關係影響到可以合作的領域,不會過度聚焦意識型態而影響交往的可能。 中美關係好轉是國際社會共同的期待。事實上,這場對話本身就已釋放了積極訊號,儘管「2+2 」的模式或許只是一次性的措施,但這次會談仍然有助於重建中美高官對話甚至領導人會談的基礎。在會面地點的選擇上也體現了這一點,阿拉斯加是美國本土以外的領土,政治敏感度較低,且處於中美間的中間地帶,兩國高官前往阿拉斯加必須「相向而行」,正好傳達了中美期待修復關係的努力,值得正面看待。

15/03/2021
31606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