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美國也因流行性感冒(流感)肆虐而陷入恐慌。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統計,從年9月29日至本月11日,已有1,300萬人感染流感病毒,其中12萬人住院,死亡人數高達6,600人,包括39名孩童。CDC表示,感染人數近來雖略有下降,但現在還不清楚此次流感季是否已達到頂峰,斷言流感活動不增強還為時過早。
世界經濟論壇21日在瑞士達沃斯揭幕,主題聚焦全球氣候問題。一向質疑氣候變遷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發言時挖苦歲瑞典環保少女通貝是「 厄運先知 」,通貝里則反擊稱地球仍處火熱中,世界領袖卻甚麼都不做,等同火上加油。 特朗普21日發表主題演說,先讚美美國經濟成就及能源,形容美國是「 石油及天然氣第一大出口國 」,呼籲外國企業在美國投資,之後才談及環保,宣布美國加入論壇倡議在全球種植10,000億棵樹的計劃。 他其後明顯針對提出全球暖化等警告的環保人士,「 世界應拒絕那些老是常出現的厄運先知,以及他們的末日預言 」。特朗普又列舉以往錯誤的預測,包括1960年代人口過多問題及1990年代「石油枯竭」的預測。 通貝里在特朗普發言期間一直在場,她隨後在另一場合,批評植樹計劃雖然好,但成效遠不如減排,又指「 我們的家園仍在燃燒,你們卻甚麼都不做,等同火上加油 」。通貝里呼籲應立即停止開發化石燃料,稱各國領袖曾指不會令眾人失望,故大家不應這麼悲觀,但各國領袖之後卻保持沉默,明顯針對特朗普先前發言。
美國《華盛頓郵報》老闆兼電商巨頭亞馬遜貝佐斯的手機被駭,竟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有關!英國《衛報》引述知情人士報道,美國小報《國民問詢報》去年踢爆貝佐斯與前電視台主播桑切斯的婚外情,並刊出他的私密短訊紀錄,貝佐斯因而對數據洩露展開調查,其安全團隊對其手機進行數碼鑑證後,發現貝佐斯曾於年5月1日在通訊軟件接收由穆罕默德傳送、看似無害卻進行了加密的影片,數小時後,其手機便有大量資料外洩。團隊相信該影片含有惡意程式,導致手機被駭。對於報道內容,貝佐斯的發言人拒絕置評,沙特則否認相關指控。 《衛報》引述中東政治觀察者的分析,相信貝佐斯成為黑客目標的原因,可能與他擁有《華郵》有關。沙特異見記者卡舒吉多次於《華郵》撰文批評穆罕默德的專制領導,他後於年10月在沙特駐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領事館內遇害,外界視穆罕默德為幕後黑手。而卡舒吉遇害後,貝佐斯與穆罕默德亦隨之轉差。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前領袖巴格達迪去年10月遭美軍突襲自爆身亡,之後新領袖身份一直處於謠傳狀態,如今西方情報機構終於證實該恐怖組織的新頭目是IS創始人之一沙爾比。他於IS鼎盛時期,主導將庫爾德雅茲迪人滅族,並負責監督IS在全球的行動,至於他和巴格達迪的相識,據了解還是沙爾比2004年被美軍拘押在伊拉克南部監獄期間,認識了巴格達迪。
英國將於月底脫歐,國會上議院在親歐派議員推動下通過修訂法案,要求首相約翰遜(圖)領導的保守黨政府向現時在英國定居的歐洲公民給予實質保證。 據美聯社報道,約翰遜與歐盟所達成的《脫歐協議》上月中在保守黨控制的下議院以大比數通過後,進入上議院表決程序,預料也會順利通過,但上議院議員提出三項修訂動議,其中一項修訂案20日以270票對229票獲通過,要求英國脫歐後,在英國定居的歐洲公民可自動享有繼續居留在英國的權利,而無需另外向英國移民署提出申請,且英國政府會主動提供更新的居留證件。 今次表決結果對約翰遜政府推動的脫歐進程製造新的障礙,不過修訂案需在下議院重新表決,保守黨仍有可能翻盤。(美聯社圖片)
荷蘭傳奇畫家梵高短暫的十年藝術生涯,創作近2,000餘幅作品,包含41幅《自畫像》,其中一幅顯露梵高痛苦表情的《自畫像》,因使用調色刀將梵高臉上的筆觸弄平,加上畫中不尋常的顏色,從1970年起受到外界對這幅作品的廣泛質疑。 為了消除外界疑慮,收購此畫像的挪威國家博物館2014年委託梵谷博物館對畫作進行分析,終於本月20日確認為真跡。梵谷博物館研究員蒂爾伯格(Louis van Tilborgh)指出,畫作於1889年夏末完成,當時梵高因精神問題,在法國南部聖雷米鎮精神療養院所創作。目前該畫作將繼續在梵谷博物館展出,預計於2021年將返回挪威國家博物館。(美聯社圖片)
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電話門」醜聞的彈劾案在參議院開審之際,主角特朗普卻遠赴瑞士滑雪勝地達沃斯,參加當地時間21日舉行的2020年世界經濟論壇(WEF),並登台發表演說。他談到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關係時,說:「他是為了中國,而我是為了美國,但除此以外,我們彼此敬愛(we love each other)。」 提及與中國的貿易議題時,特朗普表示美中關係從來沒有這麼好過,與中國的第二階段談判很快將展開。特朗普還表示,美國正處於經濟繁榮之中,他創造了有史來最「包容」的美國經濟,他也感謝企業領袖把投資和工廠帶回美國。 今年的達沃斯經濟論壇主要關注氣候變遷和永續發展,環保少女鬥士通貝里隨後也現身上台演說,暢談如何避免「毀滅性氣候災變」。由於特朗普和通貝里曾在推特上批評彼此,預料在達沃斯料將避不見面。(法新社圖片)
由共和黨掌控的美國參議院於美東時間21日下午1時(本澳時間22日凌晨2時),正式就彈劾總統特朗普案展開審理,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茲主持。而在參議院審訊能否傳召證人,成為共和、民主兩黨的關鍵鬥爭。為免更多不利特朗普作供曝光,共和黨希望「速戰速決」,不傳召證人作供。白宮預計審訊會在兩周內結束。 彈劾案開審前夕,共和黨參院領袖麥康奈爾終於交代審訊規則,並在正式開審時作全院表決。外界認為,共和黨是希望審訊速戰速決。根據規則,控方(眾議院一方)及辯方(特朗普辯護團隊)在兩天內作開案陳述,各自最多24小時,對比1999年克林頓彈劾案,開案陳述可分散在四天進行,時間更為緊迫。 參議員之後16小時內要向首席大法官羅伯茲提交問題,羅伯茲在庭上代為讀出,並由控辯雙方回答,參議院隨後決定是否再傳召證人或呈上證據。但規則同時拒絕自動採納那些不曾在眾議院正式提交的新證據,每次必須表決。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批評,麥康奈爾意圖倉促完成審訊,形容決議是國家恥辱,會提出修正案。 特朗普律師批彈劾案歪曲《憲法》 特朗普已於彈劾審訊前一天出發到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他的律師團隊同日稍早發表長達116頁的備忘錄,批評彈劾案歪曲美國《憲法》,辯稱兩項針對特朗普的指控,包括濫權及妨礙國會,都不構成犯罪或可被彈劾的行為,強調特朗普有權決定外交政策,絕對沒有做錯。團隊亦質疑,眾議院民主黨人操控彈劾程序,要求參議院立即駁回案件,並宣告總統無罪。 特朗普被指濫用職權,因扣起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要求對方調查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拜登的兒子是否涉貪,之後又妨礙國會對他的彈劾調查。
利比亞血腥內戰延燒九個月,數百平民在戰火中喪生,超過萬人被迫逃離家園。多國領袖19日齊聚德國柏林,希望為交戰的「民族團結政府」與「國民軍」衝突尋求和平解決方案。儘管與會領袖一致承諾停止干涉內戰,並遵守聯合國的武器禁運令,但交戰雙方仍然拒絕對話。峰會前夕,「國民軍」更出手封鎖多個石油出口港,關閉一條輸油管道,意圖切斷「民族團結政府」主要收入來源,恐令利比亞所有石油生產全面停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