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百年歷史的藝術品拍賣行蘇富比,接受跨國電信與媒體集團Altice Europe 創始人Patrick Drah(i 派翠克.德拉希)所擁有的私人投資控股公司BidFair USA 收購,以37 億美元的高價把自己賣出,這意味著蘇富比上市31年後,再度成為一家私人企業。 此次收購有望提振蘇富比的短期競爭力,17日消息傳出後,蘇富比股價大漲58%至每股56美元,創2018年7月以來新高。(互聯網圖片)
北非蘇丹本月3 日爆發軍方武力鎮壓示威者事件,軍隊向靜坐示威人群開槍掃射,更追捕示威者,以輪姦、辱屍等手段製造絕對恐怖。一名示威者,目擊軍人沿街抓人,集體輪姦婦女,甚至連男性與屍體都不放過,殘忍程度令人髮指。據當地醫師組織統計,鎮壓導致的平民死亡人數已達120 人,另有約700 人受傷。 掌權的蘇丹過渡軍事委員會14日召開記者會上承認下令清場,並指過程中「有小小失誤」,且強調是示威者導致談判失敗,而非軍方。
英國執政保守黨黨魁兼首相爭奪戰,今(18)日至20日繼續舉行投票,直至餘下最後2名人選,再由全國逾12萬保守黨黨員進行最終投票。主動宣布退出的衞生大臣夏國賢16日表示,將在投票中支持前外相約翰遜,認為他是成為保守黨黨魁和英國首相的最佳人選。分析指,這將令約翰遜拜相之路更加順暢。 入圍次輪投票的六名候選人16日舉行首場電視辯論,而呼聲最高的約翰遜在首輪投票中的支持票,高過其他五名候選人支持票的總和,因此決定保持低調,留待次輪投票後再參加辯論。而他的缺席,則成為眾矢之的。眾人針對約翰遜提出10月31日必定讓英國脫歐的承諾攻擊,又批評他連電視辯論也不參與,難以與歐盟成員國領袖周旋。在首輪投票中排名第二的現任外相侯俊偉指,10月31日不可能在有協議的情況下脫歐,警告很可能是「硬脫歐」。
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前哨戰已經打響,總統特朗普今(18)日在佛州正式宣布競選連任。而他最愛的福克斯新聞頻道16日公布一項全國民調,指他的支持度落後76歲的前副總統拜登及另外四位有意角逐總統的民主黨人。 有關民調在6 月9 至12 日進行,顯示在全國所有登記選民中,拜登以49%支持度領先特朗普的39%,資深參議員桑德斯則以49%支持度領先特朗普的40%。其餘三名民主黨人,參議員沃倫、參議員賀錦麗及印第安納州南灣市市長布蒂吉格,均以一至兩個百分點的領先幅度超越特朗普。 另外,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引述民調報道,特朗普在包括威斯康辛、賓夕法尼亞及佛州等11個關鍵州份,民望大幅落後拜登雙位數的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2016年在上述州份都打敗當時對手前國務卿希拉莉,選後分析證明特朗普因而勝出選舉。
日本大阪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倒數計時,當地周日(16日)發生襲警奪槍事件,引發安保擔憂。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疑犯於清晨約5時先在阪急關大前站利用公眾電話報警,指發現有人爆竊空屋,再前往千里山站襲擊派出所警員,奪槍逃去。被襲擊的26歲警員古瀬鈴之佑身上有多處刀傷,重傷昏迷,目前仍於醫院搶救中。 警方迅速破案,於17日早晨在鄰近的山區中逮捕33歲男子飯森裕次郎,並尋回被奪槍枝,但手槍內原有五發實彈僅剩下四發,不排除已使用了一發。面臨警方調查,飯森否認涉案,指自己患有精神障礙,因為病情加重,周圍的人變得苛刻。 據日本防衛省相關人士透露,飯森2009年曾在海上自衛隊工作,但從去年開始在東京都大田區的高爾夫練習場打工擔任清潔工。案發前一天的15日傍晚,飯森曾打電話表示「希望縮短工作時間」。另至於其犯案動機,當局仍在調查。
美國與伊朗因核問題緊張對峙之際,兩艘油輪13日在阿曼灣遇襲,國際油價當日應聲上揚4%,這是一個月內阿曼灣第二宗油輪遇襲事件,運油航道的安全牽動國際社會的緊張神經。沙特阿拉伯與阿聯酋昨(16)日敦促各國果斷採取行動,確保能源供應安全。而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則加入譴責伊朗的行列,沙特《中東日報》昨日刊出專訪,穆罕默德指控宿敵伊朗要為襲擊事件負責,並強調將會「毫不猶豫」採取行動,應對沙特受到的各種威脅。
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排除印度的優惠貿易待遇,印度財政部當地時間15日晚間宣布,從16日起,對杏仁、蘋果、核桃及豆類在內的28項美國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印度是美國杏仁的最大買家,美國蘋果的第二大買家,隨著美印關稅戰開打,這兩項美輸印產品自然首當其衝。 《印度時報》援引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的話報道,在28項美國貨物中,杏仁稅率從30%提高至120%;而雪蓮子稅率升至70%。對比先前釋出的29項關稅清單,印度政府已將豐年蝦(Artemia)品項排除。另據路透社援引匿名印度官員的話報道,受影響的美國商品貨值大約2.2 億美元。 早在去年,美國政府針對印度鋼鋁產品加徵關稅,印度已制定上述關稅名單,但隨著美印貿易談判而多次延遲實施,直到特朗普上月底宣布終止印度的關稅優惠後,印度政府誓言維護國家利益,才正式對美方實施報復性關稅。
距離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還有16個月的時間,總統特朗普將於明(18)日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正式啟動連任競選活動,在此之前,他警告選民,如果他在明年大選中失利,將會出現史無前例的「市場崩盤」。 據美國《新聞周刊》報道,特朗普15日發推文稱:「特朗普經濟創下紀錄,而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然而,如果有我以外的任何人在2020年接手執政(我對競爭非常了解),將會出現前所未見的市場崩盤!讓美國繼續偉大吧。」雖然特朗普宣稱他任內創下經濟紀錄,但據美國個人理財網站Bankrate.com最近一項調查發現,近一半美國成年人(約4,700 萬人)認為,他們目前的境況比大衰退前更糟。調查指出,其中一個原因是薪酬沒有回升。約5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現在的收入與2007年持平,甚至更低。
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國後,印尼也加入了拒收「洋垃圾」的行列。印尼環境和林業部14日將五個裝有垃圾的集裝箱退回美國,並宣稱印尼「不會成為另一個世界垃圾桶」。 據印尼《雅加達郵報》報道,這五箱垃圾是由一家加拿大垃圾清運公司於今年3月從美國西雅圖運抵印尼第二大城泗水,當時海關文件上寫的內容物是可回收用的乾淨廢紙,但當局檢查時卻發現了大量的塑膠垃圾、木屑、廢棄紡織物、鞋子甚至尿布。印尼危險廢物管理協會董事會秘書長沙伊德(SayidMuhadhar)告訴法新社:「我們不是垃圾場」。 就在上述集裝箱被「遣返」的同一天,該部門還聯合巴淡島海關查封了65個據稱裝有「塑膠垃圾」的集裝箱。環境和林業部懷疑這些集裝箱裝有毒廢物,決定將其查封後進行抽樣檢查。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最近很忙,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本月28日在大阪召開,作為東道主的安倍近日到訪伊朗,他受美國總統特朗普請託,希望斡旋美國與伊朗兩國因經濟制裁引發的緊張關係。 由於與伊朗總統魯哈尼及特朗普都保持友好關係,安倍從國際關係中的「路人」變身「調停人」,試圖發揮日本的作用。不過安倍與魯哈尼12日的會談卻難見進展。在兩人的會談中,安倍表達希望伊朗同意與美國重新展開對話,但魯哈尼則要安倍轉告特朗普,美國必須先停止制裁,雙方才有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