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11大地震發生迄今逾八年,被大海嘯毀掉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昨(15)日首度從受損核反應堆取出核燃料棒。儘管時程比原定規劃推遲了四年又四個月,但對日本的核災善後作業來說,仍是重要里程碑。首相安倍晉三前一天造訪該核電站,並以未穿防護衣的形象示眾,強調要竭盡全力重建福島,希望扭轉該地災後的負面形象。
厄瓜多爾政府11 日終止對「維基解密」網站創辦人阿桑奇的外交庇護,並「邀請」英國警方進入厄瓜多爾駐倫敦大使館捉人。厄瓜多爾總統莫雷諾14 日接受英國《衛報》訪問,指責阿桑奇屢次違反庇護條件,並企圖將大使館用作「間諜中心」。 「我們不能允許我們的屋子,這間敞開大門的屋子,成為間諜活動的中心」,莫雷諾表示,此次是根據國際法做出取消庇護的決定,並非草率之舉。 阿桑奇被捕後,厄瓜多爾內政部長曾向媒體抱怨,大使館收留阿桑奇近七年間,工作人員不得不長期忍受他的嚴重不當行為,包括把糞便抹在牆上,在館內玩滑板,將髒衣服扔在浴室,以及疏於照顧寵物貓等。 阿桑奇代理律師羅賓遜其後澄清指,阿桑奇沒有違反大使館庇護條件,更稱莫雷諾2017 年上任以來,阿桑奇已沒有好日子過,抹糞便等指控只是厄瓜多爾政府轉移視線的伎倆。 阿桑奇在大使館疑遭監聽與此同時,西班牙《國家報》曝光了一段來自大使館閉路電視的畫面,顯示阿桑奇在館內穿著背心短褲玩滑板。《國家報》指片段來自曾負責保護阿桑奇的西班牙保安公司「Undercover Global S.L 」,該公司員工透露,阿桑奇懷疑大使館房間內有偷聽裝置,所以每當與他人對話時都會大開水喉,以免遭英國情報人員及厄瓜多爾當局監聽。 厄國前總統:彭斯要求交出阿桑奇厄瓜多爾前總統拉斐爾.科雷亞12 日接受《今日俄羅斯》採訪時也表示,莫雷諾交出阿桑奇,是為了向美國示好,進而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得到貸款。據他所說,美國副總統彭斯去年訪問厄瓜多爾期間,與莫雷諾就三件事達成了協議:孤立委內瑞拉、終止對美國能源公司雪佛龍的調查、交出阿桑奇,莫雷諾都一一照做。
芬蘭14日舉行國會大選,初步結果顯示,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社民黨)得票率17.7%,以微弱優勢險勝極右派「芬蘭人黨」(17.5%),成為芬蘭第一大黨,該黨黨魁林內(Antti Rinne)將成為當地20年來首位左派總理,勢必影響未來芬蘭移民、社福和氣候變遷相關政策的走向。由於沒有任何政黨過半,林內已著手籌組聯合政府,並拒絕與「芬蘭人黨」合作。 至於總理西比拉領導的「中間黨」,得票率僅13.8%。路透社報道指出,西比拉任內縮減政府開支,推動退休金改革,激怒了習慣享受高額社會福利的選民,加上醫改未見成效,是「中間黨」敗選的主要原因。(法新社圖片)
紐西蘭政府14日宣布,已派特種部隊前往敘利亞,尋找國際紅十字會紐西蘭籍護士艾卡維(Louisa Akavi)。 據路透社報道,2013年10月, 武裝分子攔下國際紅十字會為敘利亞西北部伊德利布醫療機構運送物資的車隊,綁走七人,當中四人隔天獲釋,但62歲的艾卡維(中)、敘利亞司機拉加布(Alaa Rajab, 左)和巴克杜內斯(NabilBakdounes,右)則下落不明。為了避免打草驚蛇,令他們遭遇不測,紐西蘭政府與國際媒體整整封口了五年六個月,直至紅十字會堅信艾卡維仍然存活——至少有兩人表示去年12月曾在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控制的索沙診所見過她,紐西蘭政府這才向國際社會發出馳援請求,令這樁綁架案得以曝光。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目擊者表示,艾卡維利用自己的護理能力贏得一點自由,在IS控制的診所及醫院履行醫療職責。但拉加布和巴克杜內斯仍下落不明,紅十字會呼籲知情者協助尋找失蹤的人質,讓他們平安回家。(法新社圖片)
朝鮮領袖金正恩可能最快於下周訪問俄羅斯。韓聯社引述消息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預計會到遠東參加4月24日舉行的內部活動,可能會與到訪的金正恩在海參崴會面。 報道引述熟悉朝俄關係的消息人士指,普京本月26至27日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之前,於24日巡視該國遠東地區之際,很有可能於海參崴與金正恩舉行朝俄首腦會談。此外,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在本月初談及普京與金正恩的會晤時表示,俄方已就會晤日期提出具體建議,正協商時間及地點等詳情。 朝鮮受國際制裁背景下,與俄羅斯關係發展備受關注。另據韓國news1新聞報道,目前正率領俄羅斯代表團在朝鮮訪問的俄羅斯國家杜馬副議長涅韋羅夫表示,朝鮮方面對購買俄羅斯新型民航飛機表現出興趣,「由於民航部門不在聯合國安理會對朝制裁之列,這樣的對話應該繼續」。
正深陷政治危機及惡性通脹的委內瑞拉,民眾嚴重缺乏食物和基本藥物,數以百萬計的委內瑞拉人為了不至於等死而逃至鄰國哥倫比亞求生,但民不聊生的困境在總統馬杜羅眼裡,遠不及穩固自己的政權來得重要。當地時間13日,馬杜羅出席活動時發表演說,指美國干預委內瑞拉內政、支持政變的歷史正在重演,下令要把鎮壓反對派的國民兵部隊,從200萬人增加到300萬人,足足是正規陸海空三軍的8.5倍以上。
「維基解密」網站創始人阿桑奇在厄瓜多爾駐英國大使館避難近七年後,厄瓜多爾政府11 日宣布終止對他的外交庇護,英國警方隨後獲准進入厄瓜多爾駐倫敦大使館,將阿桑奇拘捕。據美聯社報道,逾70 名英國國會議員12 日聯署致函內政大臣賈偉德,要求如果瑞典提出引渡阿桑奇,英國政府要盡力確保會按正常程序將阿桑奇引渡送到瑞典,而不是送到美國受審。依照英國法律,如果瑞典提出引渡阿桑奇的要求,賈偉德將決定將他優先引渡到哪個國家。有份聯署的議員大多屬在野工黨,黨魁科爾彬指,阿桑奇應該就性侵案受審,但不應該為了公開真相而遭到審判。 事緣「維基解密」2010年前曝光大量關聯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美國政府秘密文件,阿桑奇名聲大噪,美國則對他恨之入骨;同年,阿桑奇因涉嫌性侵兩名女性,受到瑞典檢方調查,並在英國被拘捕。2012年保釋期間,阿桑奇進入厄瓜多爾駐倫敦大使館,以擔心將被引渡到美國為由,一直在大使館內避難。 瑞典考慮重啟性侵調查暫時不清楚英國是否會將阿桑奇引渡到美國。美國已提出引渡要求,就串謀入侵美國政府電腦系統及竊取機密文件的指控受審。美國《華爾街日報》稱,美國司法部正為起訴阿桑奇做準備,涉及的罪名可能包括間諜罪。瑞典警方也表示,正考慮重啟性侵案件調查工作。澳洲總理莫里森則表示,當局不會介入,而且澳洲籍的阿桑奇「不會有特別對待」;但外交部長佩恩憂慮阿桑奇若被引渡到美國,或面臨死刑判決,表示完全反對。 厄瓜多爾總統莫雷諾說,他得到英國政府「書面確認」,不會把阿桑奇引渡至「他可能受到折磨或面臨死刑的任何國家」,才同意「邀請」英國警方進入大使館捉人。但據知美國的31 個州份目前仍未廢除死刑。 阿桑奇被捕因曝光這張照片? 自莫雷諾上台後,尋求與美國改善關係,令阿桑奇的日子愈發難過,大使館方面多次給阿桑奇「斷網」,並指責他洩露不利於厄瓜多爾政府的資訊。英國《星期日郵報》懷疑,阿桑奇因為洩露一張「床照」令莫雷諾不滿,因而決定「邀請」英警進大使館捉人。 據報道,莫雷諾上台後厲行緊縮措施,令民眾生活百上加斤。而今年2 月,逾200 封莫雷諾與太太的私人電郵、訊息及其家人在歐洲豪華旅遊的照片,遭洩漏予「INApapers.org 」網站,當中一張莫雷諾躺在酒店床上享用龍蝦的私人照片,引起全國震怒,也成為壓垮厄瓜多爾對阿桑奇耐性的最後一根稻草。
據《日經新聞》報道,日本九州熊本縣政府昨(14)日舉行熊本大地震三周年追悼儀式,出席者向死難者默哀和獻花及有死者家屬致辭。大地震後最多有約47,800人曾住臨時房屋,直到今年3月底仍有16,500人居住在臨時房屋未獲安置。 熊本縣知事蒲島郁夫表示,他們將竭盡全力,希望能解決所有民眾入住永久住宅的問題。 在震災中失去妻子的81歲代表增田敬典(上圖)說,雖然他從全倒的房屋中救出妻子,但已回天乏術,為了逝去的妻子,哪怕只有棉薄之力,也希望能有助重建工作。當年22歲的大學生大和晃,遺體在震災後四個月被發現,雙親當天捧著他的遺照參加追悼儀式。大和晃的父親說,三年轉眼過去,總有一種兒子還在那裡,有一天就會回來的感覺,對比看得到的重建工作,生活方面的重建工作還要一段很長的時間。 熊本大地震包括2016年4月14日的前震與4月16日的主震,同達七級地震,加上後續不斷的餘震,導致共273人死亡,目前偶爾發生的地震仍被視為熊本大地震的餘震。 (互聯網圖片)
鮮有緋聞的英國威廉王子遭美國八卦雜誌《In Touch Weekly 》爆料他在妻子凱特懷有第三胎時,與凱特的已婚閨密漢伯里(RoseHanbury,上圖左)私下約會。 爆料文章指,凱特懷路易士小王子的期間,威廉王子經常和漢伯里私下見面。據悉,漢伯里來頭不小,不僅是一名模特兒,還是喬蒙利侯爵夫人,她的家族與皇室之間私交甚篤,祖母是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伴娘。此外,威廉、凱特與漢伯里及其丈夫私交甚佳,常一同出遊。 威廉外遇的消息傳出後,長期負責皇家新聞的記者Richard Kay駁斥這項謠言,指威廉和凱特感情依舊很好,且夫妻倆得知消息後,反而被逗笑。事後皇室御用律師樓向該雜誌發出警告信,指消息不實。與此同時,凱特已將漢伯里拒之門外。美國八卦網站「荷里活生活網」指出,凱特這麼做並非因為相信傳聞,而是為了製止傳聞擴散,但擋不住媒體依然持續報道,甚至有傳聞指出,凱特計劃再次懷孕,鞏固她的婚姻。 (互聯網圖片
非洲國家蘇丹局勢動盪,實施高壓統治近30年的巴稀(中)政權被推翻後,軍方成立的「過渡軍事委員會」主席布爾漢(右)13日在官方電視台宣布,解除實施了兩日的宵禁,釋放所有此前在反政府示威中被審判和關押的人,同時解除蘇丹所有州的軍政府州長的職務,由各軍區指揮官代替主持工作。他並承諾,在最長的兩年過渡期後,會選行選舉,由文人管治國家。 「過渡軍事委員會」也與多個反對派政黨及示威團體會面,討論政權過渡安排,但示威團體重申反對軍方執政,明確向軍方提出「人民的要求」,包括成立民權議會、內閣和國家立法機構,在過渡期內管治國家,否則會繼續上街,直至成立民選的過渡機構。 國防部長伊本奧夫(左)11日發起軍事政變,推翻巴稀政權,宣誓就任「過渡軍事委員會」主席,同時宣布實施一個月宵禁。但民眾示威持續,伊本奧夫翌日便宣布辭職,提名軍方將領布爾漢接任。 (法新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