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治家、共和黨元老級參議員麥凱恩,不敵腦癌逝世,享年81歲。軍人出身的麥凱恩當過越共俘虜,被美國人視為英雄,五度連任亞利桑那州聯邦參議員,兩度參選總統,去世前仍擔任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先後為美國服務逾60年。其中縱橫美國政壇的30多年間,麥凱恩多次跨越黨派鬥爭,支持最符合國家利益的行動,政績良多,並以硬朗敢言作風,深受共和、民主兩黨敬重。美國多任前總統及多國領袖皆盛讚麥凱恩畢生的貢獻。
澳洲執政自由黨上周兩度「逼宮」,成功迫使前總理特恩布爾下台,財長莫里森擊敗對手前內政部長達頓及外長畢曉普,於上周五宣誓就職澳洲新總理。莫里森是一名基督徒,明確反對同性婚姻。有社評指出,莫里森之前的政治主張偏保守,他的上台會使澳洲政府的施政傾向於保守派。但相對於保守派代表的達頓,莫里森更會審時度勢、靈活多變。 據莫里森周日公布的新內閣名單,兩次策動「逼宮」的達頓再獲委任做內政部長,而在黨魁之爭中支持達頓的金融部長科爾曼,留任原職;2013年起出任外長的畢曉普宣布辭職後,外長一職由前國防部長佩恩接任。佩恩今年1月曾於當地報章訪問時提到,對於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美澳同樣憂慮國家安全可能受到中國威脅。至於畢曉普,會留任國會議員,但未決定會否參加明年大選。有傳她在澳洲總督科斯格羅夫明年3月卸任後,有機會出任總督。 特朗普:美國和澳洲是最好朋友莫里森上任後,立即獲得了來自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推文祝賀。特朗普表示,美國與澳洲是最好的朋友。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在特恩布爾執政期間,美國與澳洲關係緊密,相信在莫里森執政後,雙邊關係也能繼續維持。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當地時間25日到訪愛爾蘭,成為當地39年來首位到訪的教宗。在行程的第一天,他就神職人員在愛爾蘭地區犯下的性侵兒童罪行發言,稱教會當局沒有處理這些嚴重醜聞令他感到「羞恥與痛苦」,而他又在與部分性侵受害者會面時,將掩蓋罪行的教會描述為「馬桶裡的穢物」。 愛爾蘭天主教會性侵醜聞是天主教史上最嚴重的性侵醜聞之一,經過官方十年調查,揭發愛爾蘭主教自1990年代以來,不斷隱瞞兒童被性侵的罪行,導致成千上萬的孩童被神父強姦、騷擾或遭受身體虐待。方濟各在都柏林與愛爾蘭當局對話時表示,將會終結性侵、停止掩蓋罪行。他說,「教會成員包括教會主教、神父等人未能徹底解決這些令人反感的罪行進而引起眾人憤怒,令天主教社會感到痛苦和羞愧」。 梵蒂岡前官員指責教宗未採取行動方濟各又在梵蒂岡駐愛爾蘭大使館,會晤八名遭神職人員性侵及教會收容機構虐待的受害者,時間長達90分鐘,有受害者事後表示,即使與方濟各會面,依然感到失望,也有受害者表示對方濟各願意正視他們的困境而感到振奮,並轉述方濟各在會面中,形容掩蓋罪行的教會,如同「馬桶裡的穢物」。 儘管方濟各多次就性侵事件表態追究,但仍有許多聲音要求檢討方濟各本人。梵蒂岡一名前官員向媒體指控,方濟各於2013年就知悉美國樞機主教麥考里克涉及性侵大量低階神父與神學生,卻甚麼也沒做,直到今年才接受麥考里克辭職。他認為方濟各應該下台。
根據《芬蘭廣播公司》(YLE)報道,芬蘭軍隊規定從今年秋季開始,軍隊士兵每周必須有兩餐是素食。有後勤官員指,兩餐素食中不含肉和魚,但有乳製品和雞蛋。軍方的伙食供應商強調,這不是為了省錢,而是基於士兵健康及肉類消費,對全球暖化下的影響等考慮。 對此,國防部長尼尼斯特怒罵:「是誰下的決定?」他批評這種「逼人吃素」的政策是充滿意識形態的決定,又指會要求軍方提交書面報告解釋。(互聯網圖片)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報道,紐約市特朗普世界大樓的一名46歲前門僮(圖)近日爆料,指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一名女管家有染,兩人更有一名私生子。這名叫薩尤丁的男子指出,美國傳媒集團(AMI)以30,000美元(約澳門幣24萬元)的價格與他簽約買斷故事的獨家版權,卻不出版,惟現時AMI 因為特朗普的前律師科恩惹上官司,遂決定與他解除合約,令他可以公開說出這件事。 惟美聯社指,不肯公開姓名的女事主否認與特朗普有過性關係。(互聯網圖片)
澳洲執政自由黨近日的內訌風波堪比現實版宮鬥大戲,剛避過黨友逼宮的總理特恩布爾未有喘息機會,短短三天內即要面對第二波逼宮風暴。對此,特恩布爾宣稱,只要收到足夠的支持聯署,證明黨內大多數人支持重選黨魁,他將於當地時間周五(24日)召開黨團會議改選黨魁,但他不會參選,即意味自動下台。消息一出,除了牽頭逼宮的前內政部長達頓外,財長莫理森、外長畢曉普及在野工黨領袖索頓都有意角逐總理寶座。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22日發放一條長達55分鐘、聲稱是首腦巴格達迪的錄音講話。錄音中的男子呼籲追隨者要團結,繼續發動「聖戰」。他同時炮轟美國總統特朗普,指美國使用「黑幫策略」,是「軟弱的跡象」。 另外,他亦承認IS受到重大挫敗,惟稱這是「真主阿拉的考驗」。 今次是自從去年9月以來,IS首次公開巴格達迪的錄音講話。有情報人員指出,巴格達迪現時藏匿在伊拉克和敘利亞邊區。 (美聯社圖片)
法國首都巴黎郊區城鎮特拉普23日發生持刀傷人案,一名男子持刀攻擊路人,造成兩名女子死亡,一人重傷。目擊者稱,男子施襲時曾高喊:「真主偉大!」行兇後,男子躲入鄰近房舍,遭警方擊斃。 法國內政部發言人告訴美國有線電視網絡(CNN),遇難的兩名女子分別是男子的母親及一名姊妹,另外一名傷者不是家庭成員。 當局正調查事件是否與家庭糾紛有關。與此同時,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宣稱對襲擊負責,但未提供證據。 (美聯社圖片)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兩名親信一天內先後認罪及被定罪,其中特朗普的前私人律師科恩,雖然一度宣稱願為老主顧「擋子彈」,但如今他因捲入金額超過2,000萬美金的銀行貸款和稅收欺詐案,已與檢方達成認罪協議,預料將為「通俄門」調查特別檢察官米勒提供更為「豐富」的資訊。至於特朗普前競選經理馬納福特,被控避稅和詐騙銀行等罪名,被裁定部分罪名成立。特朗普隨即與二人劃清界線。
第21次韓朝離散家屬首輪會面活動昨(22)日在朝鮮金剛山結束,雙方在短暫三天中,共相見12小時後又將離別。在最後道別的上午會面期間,88歲韓國老伯金秉梧(Kim Byung-Oh,音譯)忍不住啜泣,妹妹緊握他的手說,「哥,別哭,別哭」,但最後也不禁痛哭失聲。二人就這樣緊緊握住彼此的手,一語不發地度過近十分鐘。 77歲的李洙男(Lee Soo-Nam,音譯)突然要求他朝鮮的姪兒寫下所有親友和孩子的姓名,他說: 「我要在我的餘生記得他們的名字。」對於能與朝鮮親人見面,他已高興到「無法用言語形容」,但難過不知何時能與親人再見,「我希望我們都再年輕點」。 90歲的李秉舟(Lee Byung-joo)也對自己能與親人團聚表示感激,他此行見到已故哥哥的兒女。他說:「見到他們後,我一生的悲傷如今都已消失。」朝:團聚常態化恐有困難韓朝離散家庭被視為韓戰帶來的最大人道問題,在超過半個世紀的分離後,許多人等不到與親人團聚就過世了,絕大多數倖存者已超過80歲,這意味著他們不僅要同時間賽跑,還要在數萬報名者中幸運中選,才能在有生之年與失散的親人見上一面。 為此,韓國政府有意透過紅十字會會談等途徑,就定期舉辦離散家庭團聚跟平壤當局磋商。但有朝鮮官員透露,若將來要在朝鮮舉行逾百人的團聚活動,實際上有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