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已故共和黨資深參議員麥凱恩上周六(8月25日)不敵腦癌與世長辭,其葬禮美東時間9月1日早上在華盛頓國家大教堂舉行,前總統奧巴馬、小布殊等大批美國政界人士出席。以硬朗敢言聞名的麥凱恩早在生前親自打點好自己葬禮的一切,藉此繼續向世人說話,包括利用扶靈名單與上台致悼辭者的嘴巴,指責現任總統特朗普令國家走上歧途與撕裂,其女兒就在悼辭上暗批特朗普,「麥凱恩的美國毋須再次偉大,因為美國一直偉大」。外界形容這場葬禮儼然成為反特朗普大會。
英國將在明年3月正式脫歐,惟現時英國與歐盟仍未談妥。 首相文翠珊周日在英國《星期日電訊報》撰文稱,英國不會向歐盟妥協,更不會接受不平等協議,並強調英國不會有第二次脫歐公投,「如果再次公投將是對英國民主政體的嚴重背叛,也背叛了投下脫歐票的英國公民」。 文翠珊指, 英國7月公布「軟脫歐」方案後,英國與歐盟的談判已取得「實質進展」。她有信心能替英國拿下「好協議」,但也做好「無協議脫歐」的準備。(法新社圖片)
荷蘭阿姆斯特丹火車站上月31日發生持刀傷人事件,造成兩名美國遊客受傷。事後警方到場開槍制止疑犯,嫌犯中槍後被捕。警方指,被捕的19歲阿富汗青年持有德國居留許可證,初步懷疑他與恐怖主義有關。疑兇的作案動機仍在調查。 據調查顯示,疑犯是單獨行動,他隨機選取襲擊目標。 警方事後搜查疑犯在德國的住所,檢查其電腦等。疑犯將在當地周一進行閉門聆訊,惟未清楚當局會對他提出甚麼指控。 (法新社圖片)
烏克蘭叛軍控制的東部城市頓涅茨克市內一間咖啡室,上月31日發生炸彈爆炸,造成11人死亡,其中一名死者是叛軍領袖扎哈爾琴科(圖)。42歲的扎哈爾琴科獲俄羅斯支持,率領叛軍對抗烏克蘭政府軍,並取得頓涅茨克市控制權。他2014年宣布成立「頓湼茨克人民共和國」,當選成為首任「總理」, 惟這個「共和國」一直未獲得國際社會承認。 俄羅斯方面譴責烏克蘭政府暗殺扎哈爾琴科,惟烏克蘭政府否認,強調是分離主義派內訌造成。 (互聯網圖片)
法國諾曼第一帶海域盛產的扇貝,是該區漁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英、法兩國高度敏感的議題。因為不滿英國漁民趁著法國休漁期過度捕撈扇貝,約35艘法國漁船日前發起突擊行動,包圍並衝撞五艘英國漁船,又投擲石頭和煙霧彈,猶如「英法大戰」。英國漁船寡不敵眾落荒而逃,拉開這場英法「扇貝之爭」的序幕。
負責頒發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學院,因女院士佛洛斯登松的丈夫、法國攝影師阿爾諾遭指控性侵及性騷 擾18名女子後,今年的文學獎遭暫停頒發,延後至明年與同年的得獎者一併公布。瑞典文化界人士因此創立「新學院」,設立新文學獎,入圍名單日前出爐,共兩男兩女四名作家,包括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圖右)與科幻作家尼爾.蓋曼(圖左)。 獲獎者預計於10 月12 日公布,屆時將獲得主辦單位募集的100萬瑞典克朗(約澳門幣88 萬元)獎金,其後「新學院」自動解散。(互聯網圖片)
委內瑞拉經濟崩潰導致人民三餐不繼,紛紛逃往鄰國秘魯、厄瓜多爾及哥倫比亞謀生。總統馬杜羅(圖)周三點名這三個鄰國,指委內瑞拉國民在當地遭到針對性仇恨,呼籲國民「不要再在外地洗廁所,回來祖國生活」。對此,當局日前已啟動一項名為「回歸祖國」計劃,稱已有數千名國民獲接回家。 委內瑞拉交通部長羅德里格斯稱,全球的委內瑞拉大使館都有大批國民湧入申請回國,但政府暫不能公布現場情況,以免國民「受到報復攻擊」。(法新社圖片)
南美洲的委內瑞拉近年深陷通脹噩夢,物價飛漲, 令民眾民不聊生。英國《衛報》引述一項調查結果指,約九成委國人處於貧窮狀態、超過六成委國人每天都是被餓醒的。為了吃上一口飽飯,愈來愈多委國民衆選擇前往鄰近國家討生活。聯合國估計,三年來,已有約230萬名委內瑞拉人出逃,相當於3.5個澳門地區的總人口,一場南美洲人道災難已迫在眉睫。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周二發推文炮轟Google(谷歌)打壓保守派言論,因為搜尋「特朗普新聞」,只會出現「假新聞媒體」的報道,都是關於他的負面報道,「尤其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他再發帖稱,有96%的搜尋結果都是來自「左翼傳媒」,質疑Google暗中操控搜尋結果,打壓保守派聲音,故意隱藏關於他的正面消息,其做法可能違法。 特朗普其後在白宮會見傳媒時重申,除了Google外,其他社交媒體如Facebook、Twitter 等,都有在做類似的事情,政府收到數以千計的投訴。他警告這些社交媒體應謹慎行事,但並未提出證據。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表示,會對Google 進行「一些調查和分析」。 Google:無任何政治傾向對此,Google否認有任何政治傾向,指公司的目標是在用戶進行搜尋時,確保在短時間內得到最相關的結果,強調不會透過搜尋來設定政治議題,也不會因政治意識形態而製造偏頗的搜尋結果。Facebook、Twitter都不予置評。 據華府智庫「皮尤研究中心」6 月公布調查,指43% 的美國人認為,相較於保守派觀點,主要科技公司更支持自由派觀點;72% 人接受社群媒體平台對相反政治觀點積極審查的看法;而在共和黨人和傾向共和黨的無黨無派人士中,85% 認為社群媒體網站刻意審查政治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