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區重整」法律上難通過

「都市更新」不再只限舊區
24/05/2016
19065
收藏
分享
「都市更新」不再只限舊區
「都市更新」不再只限舊區

《五年規劃》草案提出要打造宜居城市,並將23幅未按期發展及十幅逾期完成發展被收回土地合共15.7萬平方米,作為土地儲備基礎。時事評論員蘇文欣(下圖)接受本報訪問時認為,提議非常好,但對是否能完全順利收回則有所保留。

蘇文欣稱,該批土地某部分當局應該一早回收,有部分現時亦正在進行收地工作,他認為政府在《五年規劃》中提出可令市民開心和放心,並支持政府一定要收回,以解決房屋問題。他又稱,規劃中仍有不足之處,沒有清楚交代土地回收後的用途,比如興建多少公屋,居民沒法從《五年規劃》中看到。蘇文欣認為至少一半回收土地作公屋用途,才可解決現時屋房問題,否則年輕一代將難以有屋住。

對於草案將「都市更新」定為澳門城市發展建設的基本概念以取代「舊區重整」,蘇文欣認為舊區重建不少方面在法律上「過唔到」,而且只針對幾十年以上的舊區;現時「都市更新」可說是語言藝術,亦不再只限制在舊區,關鍵是在於全個澳門都可以進行更新和優化。蘇文欣又稱,規劃未能提供清楚重建次序,以及區份更新的優先次序,他認為規劃應將「都市更新」優先次序讓社會看到,並建議幾十年以上的舊樓、舊區行先。

結合長遠環保政策 解決污染頑疾

環境工程方面,《五年規劃》草案提出擴建垃圾焚化中心、建設固化飛灰堆填區及優化污水處理廠。生態學會會長何偉添(下圖)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相關工程的確有迫切性,但希望政府在落實上述三大環境工程項目的同時,亦要關注及解決市民的切身環境問題,如一直懸而未決的黑沙環、鴨涌河、筷子基臭水頑疾。

何偉添指出,建議《五年規劃》草案一定要設立量化指標,如改善臭水問題後,水體的氮氧化物含量會降低多少、推動電動車後,整體碳排放又可減少多少等等,否則社會無從稽考政府的環保工作究竟有沒有達標。何偉添強調,本澳環保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法律法規的支持,建議《五年規劃》草案一定要在修法的進度多著墨,因為環保不能只依賴市民自律,一定要有強而有力的政策配合。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