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於4月15日至5月5日分三期在廣州舉行,5日正式閉幕。據中國對外貿易中心統計,截至5月4日,共有來自219個國家和地區的288,938名境外採購商參會,較去年同期增長17.3%,現場意向出口成交額達254.4億美元,同比增長3%。
此次廣交會延續其作為中國外貿風向標的重要地位,顯示出在全球地緣政治與貿易不確定性下,國際買家對中國製造的高度關注與穩定信心。其中「一帶一路」國家採購商人數達187,450人,佔比達64.9%,年增長17.4%;金磚國家採購商達72,417人,增長24.1%;歐美採購商也錄得3.4%的增長,反映出中國產品在傳統與新興市場的雙重吸引力。
本屆展會現場意向成交中,「一帶一路」國家成交占比超過六成,新興市場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此外,本屆廣交會共吸引來自50個國家和地區的736家企業參加進口展,當中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企業占比高達67%,也反映中國正逐步強化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樞紐角色。
高新技術大量湧現
本屆廣交會另一大亮點是創新產品與高新技術的大量湧現。展會期間共展出超過455萬件產品,其中新產品超過102萬件,綠色低碳產品88萬件、智能產品32萬件,展現出中國製造向綠色、智能升級的強勁趨勢。首次設立的服務機器人專區尤為矚目,匯聚46家中國企業,涵蓋超500種細分產品,日均接待客戶超過300人次,突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的熱度與應用潛力。
從展品結構觀察,玩具、機器人與箱包成為廣交會「三大爆品」,體現中國出口商品多元且創新。例如,一款結合人工智慧與LED顯示的毛絨玩具大受歡迎,機器人咖啡亭短短兩天即獲逾千萬訂單,搭載AI視覺的智慧割草機與陶瓷3D打印機也引發關注。箱包領域方面,廣州箱包企業以創新設計與高附加值產品吸引訂單超過450萬元人民幣,凸顯中國製造完整產業鏈與供應鏈的競爭優勢。
中國外貿總值連八季破十萬億
在美國揮舞關稅大棒之際,包括巴西、希臘、英國等多國採購商仍踴躍下單,展現中國產品在價格、品質與交付能力上的綜合競爭力。與會美國採購商也直言對中國製造高度依賴,希望未來政策更有利於穩定供應鏈。
官方數據亦支持這一趨勢。2024年第一季,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突破10.3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連續八個季度維持10萬億元以上。全國高新技術企業已達46.3萬家,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11位,展現中國製造從性價比走向技術領先的升級路徑。
綜上,第137屆廣交會不僅是中國產品走向世界的窗口,也是全球客商體驗中國供應鏈確定性與創新能力的重要平台。隨著新技術與新市場持續驅動,中國外貿展現出更高質量、更強韌性的增長潛力。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