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丹心

——澳門愛國志士的中秋往事
16/10/2025
12848
收藏
分享
——澳門愛國志士的中秋往事
——澳門愛國志士的中秋往事

澳門的中秋月餅香飄四海,然而在這份舉世聞名的香甜背後,藏著一段或許本澳市民都鮮有人知的烽火往事。當我們今日品嘗著知名餅家製作的月餅,可曾想過,在過去戰火紛飛的年代,這份醇厚滋味中曾蘊藏著怎樣的熱血與忠魂?1937年,一批澳門本地和從外地來澳的愛國青年組成「澳門中國青年救護團」,經培訓後前往廣州、石岐等地參加戰地救護工作。(鏡湖醫院慈善會提供,摘自澳門特區政府入口網站)

月餅擔子裡的忠魂

出生於1907年的澳門愛國志士鄭炳芳,香山縣南屏鄉(今屬珠海市香洲區南屏鎮)人。其父鄭仲與孫中山結為「金蘭之交」,曾對革命事業傾力相助。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抗日救國熱潮席捲全國。此時正在智仁小學任教的鄭炳芳,與學校師生一齊投身抗日運動,並於期間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鄭炳芳加入南屏青年抗先隊(抗日先鋒隊,簡稱抗先隊),多次參與救援受日軍戰火蹂躪的同胞。那年中秋節前夕,鄭炳芳在兩天內成功募集到兩擔月餅運至石岐,準備送到抗日前線慰問將士。這在物資極度匱乏的戰爭時期,這無疑是艱巨的考驗。中秋節當天,駐守在石岐的容華樹主動請纓,幫助鄭炳芳挑著兩擔月餅送往前線,最終兩人出色完成任務,讓槍林彈雨中的將士們在團圓佳節品嚐到了一絲來自家鄉的溫暖。

清輝朗照下的熱血

誰料,那竟是容華樹生命中最後一個中秋。數日後,石岐附近戰火再起,他在執行搶救任務時不幸中彈,壯烈殉國。幾乎同時,另一位與鄭炳芳並肩作戰的抗先隊兄弟,亦在夜襲任務中落入敵手,面對嚴刑,他堅貞不屈,最終慷慨就義。兩人的犧牲,令鄭炳芳萬分悲痛,卻亦令他保家衛國之決心更加堅定。

八十餘載光陰流轉,今日澳門的中秋夜景,早已是萬家燈火、歌舞昇平。當人們仰望空中明月、品嚐手中香甜的月餅時,不該忘記那段浸染著鮮血的崢嶸歲月。

從鄭炳芳一代人的浴血奮戰到今日澳門人的安居樂業,這份家國情懷早已融入城市的肌理,成為澳門最珍貴的精神財富,值得被永遠傳承與守護。

抗日戰爭時期,澳門的鏡湖醫院曾收容數百名難童。(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提供,摘自「澳門記憶」文史網)

(本文部分內容引自黎細玲編著之《香山人物傳略4》,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年)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