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楊潤雄表示,去年全年訪港旅客達到3,400萬人次,遠超旅發局去年初預測的2,580萬人次。過去的除夕和元旦假期間,內地訪港旅客達43萬人次,平均每日有14萬人次,較同年的五一黃金周和十一國慶高16%和6%,亦達到2017和2018年疫情前平均約73%。
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信息,目前已有多地披露了一季度發債計劃,發債總額超過1.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上海證券報引述專家表示,2024年地方專項債規模會在去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達到四萬億元左右。預計前三季度地方債發行會適度加力,全年總體保持均衡,將對基建投資形成有力支撐。
國家發改委周三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要狠抓落實做好今年經濟工作,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
正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的國務院總理李強,當地周二出席論壇創辦人兼主席施瓦布(Klaus Schwab)主持的午餐會,與14間跨國公司負責人進行交流。李強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總體趨勢不會改變,將為各國企業提供更多發展新機遇。投資中國就會有豐厚的回報、更好的未來。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昨(16)日被問到農曆新年前增加24小時開放口岸進展如何,及會否恢復「一簽多行」及增加自由行城市吸引更多旅客,李家超指出,正積極與內地單位討論,特別是吸引內地旅客往返日子,更多24小時通關口岸及延長口岸的通關時間,港府正研究延長鐵路的服務時間,如何幫助兩地在大型日子更方便過關。
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副主任溫珍才昨(16)日在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記者會透露,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個城市進出口值7.95萬億元,佔全國進出口總值的19%。
拱北海關副關長李偉豐今日在廣東進出口情況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截至2023年底,拱北海關在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共監管「澳車北上」「港車北上」進出境車輛139.7萬輛次,年內20次刷新單日歷史新高。拱北海關將採取多項措施,不斷提升「港車/澳車北上」通關體驗、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作用。
廣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前日起一連四天(15至18日)舉行。廣州市代市長孫志洋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2024年廣州GDP目標增速不低於5%。值得注意的是,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被列為廣州今年工作的首位。據廣州財政預算報告顯示,廣州今年將對此投入201.9億元(人民幣,下同)。
隨着原創IP、數字技術及文旅產業等在全國加速發展,跨界融合亦漸成趨勢。象舞分享會現象級文化傳播研討會近期舉行,期間「中國文化IP融合發展聯盟」正式成立。現場還發布「象舞指數」2023年最具傳播力的城鄉文化名片榜單及特徵,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廣州、澳門等地入選榜單。
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完成,橫琴科學城(三期)項目首棟塔樓主體結構順利封頂。據悉,橫琴科學城(三期)位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西北角,其中,標段二建設內容包含17棟塔樓,項目用地面積約10.5萬㎡,總建築面積約55.7萬㎡,將建設為生物醫藥谷。大橫琴置業項目經理楊亞喬表示,本次封頂標誌著標段二建設步入了新的階段,接下來將開展首批建築外立面幕牆安裝和內部精裝修的穿插施工,整體預計2025年底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