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上周發布的6月上半月住宅成交數據顯示,澳門住宅成交按月減少76宗。當時有專家指出或受傳統淡季影響,買家交投意願減弱。澳門中原地產昨日就本澳上半年樓市作出回顧,中原澳門及橫琴地產高級董事石寶德表示,受外圍因素影響,上半年住宅成交見明顯回落,不過維持全年成交預測約8,000宗的看法。 (文:蘇祺 圖:古金元、資料圖片)
據路透社報道,英國億萬富豪,著名家電品牌Dyson創辦人James Dyson近日斥資7,380萬新加坡元(約4.23億港元),購置新加坡最高建築物TanjongPagarCentre頂樓的三層複式單位「超級頂層公寓」(Super Penthouse),錄得新加坡住宅最高成交價。 報道指出,該公寓內設有電梯、有五間臥室,可存放600瓶酒的酒窖、游泳池、按摩浴缸及享有城市景觀的私人花園。James Dyson於今年初表示,計劃將公司總部遷至新加坡,並將開發品牌首部電動車。選擇新加坡的原因是看中其毗鄰經濟增長快速的城市,對品牌的研發及發展有幫助。 另外,早在4月份,香港南區豪宅深水灣徑8號一伙分層戶,以6.05億港元的高價售出,錄得香港樓價新紀錄,打破山頂Mount Nicholson 造出的6.047億元紀錄,成為亞洲分層樓王。
英國對沖基金公司Noster Capital LLP曾於2017 年公開反對翠華(01314)收購大股東物業,近日再透過公開信,批評翠華的管理水平,質疑公司錯誤運用資金,促翠華應在目前股價處歷史低位時,進行股份回購。翠華昨日收報0.63 元,跌1.56%。 Noster Capital昨日在信中提及,現時翠華股價較2012年上市時上市價累跌70.9%,亦較2013年高峰大瀉88.5%,扣除現金後其2020年預測市盈率(PE)僅7.9倍,較同業折讓60%,但管理層似乎沒有興趣改善股價表現。 該基金認為,翠華有6,300萬元債務,但手頭現金達4.3億元,有足夠現金進行回購,不過公司情願把資金分散投資於五個新概念餐廳項目,而這些項目亦與公司核心擅長的茶餐廳業務並不相符。基金質疑,翠華管理層任由股價長期低迷,不關注小股東利益,反映管理層不懂得有效的資本配置,只想「簡單地擁有更多餐廳」。 力阻翠華收購大股東物業Noster Capital曾於2017年公開呼籲小股東,反對翠華以2.55 億元向主席李遠康在內的五名創辦人收購觀塘物業,雖然翠華最後主動終止了交易,但Noster Capital批評,小股東一直沒有就交易得到合理解釋,令人覺得翠華管理層是將關連人士的利益置於其他小股東之上。 面對Noster Capital的回購建議,翠華回覆香港媒體時表示,公司正努力不懈專注業務發展,會積極提升業務,並一如以往與夥伴及投資者交流。翠華指出,儘管過去營商環境充滿挑戰,公司過去一年仍合共派發2港仙股息,派息率達5倍以上;而由上市至今,公司合共派發37.6 港仙股息,致力回饋股東。
珠海市區幾乎已無可開發的土地,市規劃局亦曾公開表示,已明確東部中心城區原則上不再新增住宅用地。這令有著珠海三分之二土地的西區愈來愈受到關注,其中「航空新城」便被官方「欽點」為城市新中心,有望成為珠海繼「拱北吉大」、「南屏灣仔」之後的第三個「富人區」。 「湖城大境.玖龍道」作為「航空新城」首發街區式商業,與區內「六大配套——商都」近在咫尺,未來此處將是人流的匯集熱點。人流即財流,現時正可搶佔先機。 (文:胡夢然 圖:相關機構、互聯網
上海交易所發聲明指,將定於7 月22 日正式啟動科創板。首批上市公司有25 家。 監管機構允許雙層股權結構上市,以及不再限制公司IPO 定價。 截至7 月4 日,上市委員會已受理141 家公司提交的發行上市申請,向118 間公司發出了首輪問詢函;另外,已審議通過31 間公司的發行上市申請,其中25 間公司獲得中證監同意註冊批覆。 創科板成立目的之一是如何讓可能成為下一個阿里巴巴或小米的企業不再遠赴美國,或在香港上市,因而有中國版的納斯達克市場之稱。科創板亦是IPO 制度改革的「試驗場」。 目前青島骸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盛世大聯保險代理股份有限公司、賽特斯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取消香港上市計劃,預料會轉往登陸科創板。 不過亦有公司撤回在科創板發行上市申請,上海證券交易所同意北京木瓜移動科技撤回在科創板發行上市申請,成為首家在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IPO)上市審核中撤單的企業。
瑞信發表研究報告指,現時是收集賭股的最佳時機,原因是中場收入持續有驚喜,今年次季按年增長13%,且較市場預期好。加上港珠澳大橋開通後,令訪澳旅客增加,相信高端及終端中場能為賭收帶來持續動力。 該行將金沙(1928)、銀娛(0027)及美高梅(2282)評級由「中性」升至「跑贏大市」,目標價分別升至50 元、72.8 元及18.5 元。 但按博彩股昨日收市表現來看,並未因該消息而有所提振。銀娛收市跌0.63%報54.6元;美高梅挫0.43% 報13.94 元; 永利(1128)亦收跌0.74%報18.84 元; 新濠(0200)跌0.3% 報19.7元; 澳博(0880)在一眾博彩股中跌幅最大,收跌1.18%報9.25元。惟金沙錄得上升,升幅有1.67%,收在39.55 元。
昨天剛好上市一年的小米集團(1810),是香港有史以來上市首年市值蒸發最驚人的公司。從最高峰時市值約3850億元(港幣,下同),到昨天收市的1,648億元市值,一年間蒸發了2,202億元,市值規模相等於香港首富李嘉誠創立的長實集團(1113)。股價下跌之外,小米更面對新一批市值逾400億元的股份解禁,股價持續受壓。 (文:蘇祺 圖:互聯網)
藍籌汽車股吉利(0175)在周一收市後突然發布盈警,預料今年上半年純利較去年同期的66.7億元人民幣大減四成,即只錄得約40.02億元人民幣。同日,吉利公布的6月銷售持續錄按年跌幅,公司亦公布將原定全年銷量目標由151 萬輛下調一成至136 萬輛。 大行相繼下調吉利目標價,摩根大通將吉利目標價由18元降至12元,大摩將目標價由8元降至5元,評級重申「減持」,中金大削吉利目標價至9元,評級亦由「跑贏大市」降至「中性」,富瑞及交銀國際各自將目標價削至15 元及15.2 元,仍持評級「買入」。 吉利股價昨日再挫3.78%收市,報11.7元,全日成交金額20.7億元,跌幅居藍籌最大, 四連跌, 累挫15.34%,市值蒸發193億元。
作為國內體育用品行業第一的龍頭老大安踏(2020), 昨早突遭沽空機構渾水(MuddyWater)狙擊, 報告題為「酒杯中的糞」(Turds in the Punchbowl)。 機構指出安踏的優點與現實相距甚遠,財務數據並不可信,並指出該集團公布的營運利潤是由秘密操控的一線分銷商造假而推高毛利。報告發出後, 安踏股價最多插8.7%,午後停牌,停牌前股價報51.25元(港幣,下同)。隨後,該集團的外部公關代表通過電郵表示公司不予評論。 (文:蘇祺 圖:互聯網)
上周五(5日)美國公布的6月非農新增職位22.4萬個,遠勝於市場預期。 這令市場對減息憧憬降低,美股偏軟。港股今周第一天即大幅低開,跌幅一度擴大至近600 點。收市報28,331 點,跌443 點或1.54%。業內人士預計,港股本周將繼續處於「牛皮市」,28,900點阻力較難上破。短期將於28,500 至29,500 間上落。 (文:胡夢然 圖: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