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研究機構Oxford Economics最新的報告顯示,全球樓市風險最高的四大地區分別是瑞典、澳洲、加拿大及香港,四地的三項爆煲指標均出現警號,加息是這些地區樓價下跌的最後一根稻草。Oxford Economics發表名為《評估樓價高企風險》的調查報告,以五年內樓價升幅、高估幅度、樓宇按揭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作為三大爆煲指標,計算多個國家地區的樓市風險,並從中評選全球十大高危樓市。 機構首席經濟師Adam Slater 指出,瑞典、澳洲、加拿大及香港的樓市風險尤其嚴重,四個地區的三項爆煲指標均出現警號。Slater又指出,未來會導致高危地區樓價下跌的因素是加息。以澳洲為例,今年首八個月大型城市樓價已跌近3%,計及去年,為連跌11個月;其中,悉尼樓價已挫5.6%,原因是當地四大銀行之中,有三間已上調按揭利率。
憧憬中美貿易爭拗有轉機,港股連跌六日後昨日終現大反撲, 全日勁彈逾六百點, 重上兩萬七關口,成交增至逾千億元。博彩股亦全線反彈, 金沙中國(01928) 升6.62%。港股市場至今仍受諸多客觀因素影響。鑒於港股市場流動性的緊張環境等,市場對未來兩個月的港股市場仍持謹慎態度。 (文:胡夢然)
澳門金融管理局昨日公布,2018年8月底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外匯儲備資產總額,初步統計為1,595億澳門元(197.3億美元),較2018年7月經修訂總額1,569億澳門元(194.1 億美元),上升了1.7%。2018年8 月底的外匯資產總額,約相當於2018 年7月底澳門流通貨幣的10 倍或廣義貨幣供應(M2)中屬於澳門元部份的81.2%。 2018年8月的貿易加權澳匯指數為105.7,較上月及去年同期分別上升0.87點及1.34 點,顯示總體來說,澳門元兌澳門主要貿易夥伴的貨幣出現上浮的情況。
近日珠海國土資源局發文對珠海建設用地的出讓、管理等方面給出具體的指導意見。重點內容有:一是擬出讓的土地應當符合宗地交付標準,未設置除土地所有權以外的其他產權,安置補償落實到位,沒有法律經濟糾紛;二是住宅用地必須自用地交付之日起一年內開工建設,自約定開工截止之日起三年內竣工,其餘經營性用地參照該期限執行;三是因企業自身原因導致的項目用地開竣工違約的,不得給予延期處理。 是次規定嚴堵了此前土地管理漏洞。尤其是在規範建設專案用地開竣工違約處理上,規定住宅用地必須自用地交付之日起一年內開工建設,自約定開工截止之日起三年內竣工。這在很大程度上杜絕了開發商囤地的行為。
「房租暴漲」成為內地這個盛夏的關鍵詞,「炒房價」還未按下勢頭,「炒房租」又起。內地房屋租金近幾個月來大幅度上升的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那麼珠海的租屋市場情況如何?地產中介人士表示,珠海市近來房屋租金平穩,所受影響不大。拱北關口作為珠海租賃需求最熱門地塊,今年以來租金穩中略有升幅,月租金升幅在100至300元(人民幣,下同)之間。 (文:胡夢然)
貿易戰憂慮未消,中港股市續尋底,港股昨日反覆下挫,收市報26,422.55點,仍跌190.87點或0.72%;恒指至昨日五連跌,累跌1,550.79點。而博彩股在券商紛紛看淡之下,昨日慘遭重挫,不少投資機構表示,要關注博彩股是否已正進入自2014年以後另一個下行周期。其中,德銀發表研究指,指博彩股盈利開始步入下調周期,明年賭收增長預測由11%降至4%,但下行周期未必如2014至2015年般,料放慢情況類似2011 年低至2012 年中。 (文:胡夢然)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昨日(11日)開盤續隨中間價走低,其後止跌反彈,全日微升18點子,日盤收報6.8637兌一美元,終結兩日兩貶。截至昨日下午4點34分,人民幣夜盤跌62點子;離岸人民幣亦跌47點子,報6.8713兌一美元,較在岸收市價低76點子。
澳門金融管理局昨日發布的統計顯示,今年7月份新批住宅按揭貸款及商用物業貸款同時按月下跌。在未償還貸款總額方面,住宅按揭貸款及商用物業貸款均按月錄得增長。7月新批住宅按揭貸款按月下跌29.3%至52億元(澳門幣,下同)。其中,佔新批住宅按揭貸款98.4%的居民部分按月上升9.5%至51億元,非居民部分則從上月的較高基數下跌96.9%至8,500萬元。 抵押品為樓花的新批住宅按揭為6.3億元,按月上升13.3%。新批商用物業貸款按月下降36.4%至41億元。其中,佔新批商用物業貸款99.1%的居民部分下跌35.8%至40.6億元,非居民部分亦下跌65.4%至3,900萬元。截至7月底,未償還住宅按揭總額達1,996億元,較上月升1.1%,按年增加6.2%。其中,居民部分占92.4%。截至7月底,住宅按揭拖欠比率為0.18%,較上月下跌0.01%,按年升0.01%。
繼小米集團(01810)之後,第二隻以「同股不同權」身份赴港申請上市的美團點評(03690)6日在港宣布,於9月7日至12日公開招股,9月20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美團首日招股,香港券商合共借出逾七億元孖展;以其公開招股集資17.29億元計,相當於認購額的43%。 由於美團確實暫有虧損,加上受市場氣氛影響,招股反應一般。如市況無改善,會偏向低位定價。 (文:胡夢然)
內地連鎖火鍋店海底撈據悉已獲3.75億美元(約29.43億港幣)基石投資,一共有五家投資機構參與,分別是高瓴資本、景林、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雪湖及Ward Ferry。其中,高瓴資本和景林分別認購9,000萬美元(約70,635萬港幣),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和雪湖分別認購8,000萬美元(約62,786 萬港幣),Ward Ferry 認購3,500 萬美元(約27,470 萬港幣)。 海底撈IPO定價區間每股14.8至17.8港元,預計在9月18日公布發行價,9月底在香港上市,入場費17,979.37元,超越首家無收入生物科技企業歌禮製藥(01672),成為史上入場費最貴新股。當前,海底撈已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並更新招股書,聯席保薦人為招銀國際和高盛。招股書顯示,海底撈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73.42億元(人民幣,下同),上年同期為47.56億元。海底撈的主要營收來自於餐廳經營,佔比達到97.4%。 海底撈2018年上半年來自一線城市的收入為18億元,來自二線城市的收入為34.67億元,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收入為14億元。海底撈2018年上半年期內盈利為6.47億元,期內盈利為8.8%,上年同期為5.53億元,期內盈利為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