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大陸鬆綁邊境管制,以及春節將至,預期在陸台人將湧返鄉潮。台灣疫情指揮中心昨(28)日下午宣布,明年元旦起至1月底,維持現行不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政策外,搭乘自大陸四個直航航線,及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來台旅客,入境時須於機場或港口配合採集唾液進行核酸檢測,採檢後盡速返回住所,進行七天自主防疫及後續自我篩檢。
河南鄭州市鄭新黃河大橋昨(28日)早發生嚴重連環車禍,由於大霧導致路面能見度低,加上路面結冰,逾200輛車在橋面南北雙向撞成一團,甚至有車被撞成堆疊在其他車輛上,目前已造成一人死亡。
新冠病毒被發現至今已近三年,國家衛健委26日深夜公布重大決定,將新冠病毒肺炎改稱為新冠病毒感染,並在下月8日起,將新冠感染的防控措施改為「乙類乙管」,同時放寬多項防控措施。國家衛健委表示,內地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症」,實施「乙類乙管」,強調實施「乙類乙管」,絕不是放開不管。
內地下月8日起將對新冠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並放寬多項出入境防疫措施。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昨日(27日)被問到屆時會否開始發放旅遊簽證時回應指,目前新冠大流行尚未結束,中方將繼續根據疫情形勢發展,科學動態調整外國人來華簽證政策,為不同目的來華的各國人士提供便利。
近日網傳一張截圖顯示,內地某醫院內一名中青年護士發熱後一周餘現輕度胸悶憋氣,指端血氧飽和度下降,查胸片已接近白肺,引發公眾關注。更有人猜想,大白肺源於奧密克戎之外的毒株感染,包括新冠原始毒株。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27日對此表示,所謂「白肺」與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種沒有關係,且當前的流行優勢毒株仍然是奧密克戎毒株。
國家統計局昨(27)日公布,內地首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7,179.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3.6%,降幅較前值擴大0.6個百分點,下半年以來持續處於下降態勢。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4,049.7億元,同比增長0.5%;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6,412.0億元,下降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8,378.5億元,下降7.8%;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2,636.9億元,下降7.9%。
新華社報道,國產大飛機C919交付東航的全球首架機的首班驗證飛行開啓,從上海虹橋國際機場飛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這標誌著東航全球首架C919總計100小時的驗證飛行拉開帷幕,將全面檢驗東航C919商業運行各項工作的可靠性,為後續順利投入商業載客飛行奠定堅實基礎。
國家統計局昨(27)日發布關於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最終核實的公告。公告顯示,經最終核實,2021年GDP現價總量為114萬9,237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初步核算數增加了人民幣556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4%,比初步核算數提高0.3個百分點。
雖然官方染疫數字持續減少,但實際疫情仍在持續蔓延,因染疫而缺工的問題愈發嚴重。內地媒體報道,12月底,廣東、浙江、山東等地六成企業或將停工放假,將出現「史上最長假期」。大量感染也讓快遞、外賣人手短缺運力不足,美團外賣補貼人民幣2,000萬元招募騎手,多個地方政府發布倡議書,鼓勵民眾加入外送行列。
德國政府發言人當地21日表示,第一批BioNTech疫苗已運往中國,最初將提供給在華德國人接種,這是首次有外國製疫苗進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