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安全的邊界

內地最大網上租車平台「滴滴出行」上月底在美國上市,沒過幾天,國家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就宣布對「滴滴出行」實施網絡安全審查,有關行動是為了防範國家數據安全的風險擴大,時間點讓人聯想與在美上市之間的關聯。沒想到時隔不到兩天,國家網信辦昨日再宣布,由於涉及違法收集用戶信息,勒令「滴滴出行」下架。國家對數據安全問題的把控顯然已愈發明確、清晰。 全國人大上月通過《數據安全法》,監管中國境內開展的數據處理活動及安全,並對境外開展數據處理活動,損害「國家安全、公眾利益或者公民、組織合法權益的活動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分析人士指出,這項法律授予中國政府對等的法律工具,對付中國認為美國等不公平針對中國公司的措施,讓數據安全成為美中地緣政治下一個可能的引爆點。 事實上,對科技公司的監管已成為國際競爭中很重要的一環,持有大量本國公民個人數據的科技公司必須受到更多監管,早已是各國政府普遍的共識。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要求字節跳動出售TikTok給美國公司,其實也是同一套邏輯。 外媒報道,螞蟻集團正在與一間國有企業商議創建一家信用評分公司,此一作法將讓螞蟻集團掌握的龐大消費數據置於監管之下,而該數據正是螞蟻成功的關鍵。外界相信,正在進行整改的螞蟻,最重要的工作就保障數據監管無礙,確保數據安全性。 關於數據的掌控,一直與用戶隱私掛勾。一般來說,用戶在使用某個APP時,會被問到是否授權予該APP有關的公司使用其產生的數據,這個授權是用戶與企業之間的約定,是否能夠引申到企業之中的母企業、甚至是該企業的監管當局,一直都是很具爭議性的話題。弔詭的是,在《數據安全法》的規定之中,監管部門對數據的監管,正是為了保障「用戶隱私」,防範數據濫用「殺熟」。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早前表示,企業應該要習慣更嚴格的監管審查,有關部門會繼續深入推進《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執法。再加上《數據安全法》,國家對科技巨企的監管正在一步步到位。 過去一段時間,中國互聯網企業勇於探索未知的領域,開創出一片百花齊放的天地,但是當發展到了一個階段,監管與邊界必然會出現。在「數據即權力」、「數據即國安」的時代,個人隱私、數字資產的定義有可能需要改寫,私人科技企業與政府監管之間的關係也需要找到新的平衡。

05/07/2021
31565

不忘奮鬥百年路 砥礪前行創新章

100年,是一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時間。對於漫漫歷史長河,100年可能只是一朵小浪花;但對於一個人,100年就意味著窮盡了一生。在100年前的7月份,一群來自五湖四海、有著共同抱負的人們齊聚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標誌著星星之火發展形成燎原之勢的開端。 在這百年波瀾壯闊的征程中,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前仆後繼、無私奉獻,才有了今天的富強中國,才有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才讓中華民族可以再一次在世界上站起身來。 今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周年紀念日,然而與很多人的認知不同的是,中國共產黨並非在當年的今日正式成立。根據《中國共產黨歷史》明確記載,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晚上開幕。當進行到第六次會議時,被法租界巡捕房搜查打斷,其後代表們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完成了最後的會議。那麼,為何今時今日會以「七·一」作為建黨紀念日呢? 原來,在建黨十多年後的1938年,抗日根據地要舉行建黨紀念活動,但參加過一大的代表已記不清確切日期,當時又缺乏檔案資料無法查證。因此,毛澤東同志在《論持久戰》中提出,將7月1日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在後來的歲月裡,這個光輝的節日逐漸被全國人民認知和接受。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黨的領導人憑藉卓越的遠見和勇氣,排除萬難建立新中國,可謂偉大;而在之後的和平時光,有千千萬萬來自人民、植根人民的共產黨員,在各自的崗位上盡忠職守、默默奉獻,令人動容。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澳門就已經與中國共產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本地華人社會亦一直有著愛國愛黨的傳統。在如今,澳門貫徹落實「一國兩制」,社會各界有必要傳承中國共產黨的艱苦奮鬥精神,說好黨和國家的歷史故事,激勵更多人奮發向上,在新時代為澳門為國家貢獻一分力量。

01/07/2021
48595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