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規》商住區工廈「非工化」

工務局:將逐步遷移

黑沙環巷一地段本身為工業用途,規劃條件圖則建議改為「非工業用途」。工務局回應時表示,局方會依照《城市總體規劃草案》(下稱《總規》)中的建議,集中設置四個工業區,而黑沙環巷一地段屬於居住區,經過分析後認為比較適合發展非工業,而日後亦會將《總規》中劃分為居住、商業區內的工廈慢慢遷移。工務局又補充,日後不同地區的工業用途地段,局方會就不同個案進行分析,再考慮改變為「非工業用途」。 【本報記者鍾佩欣報道】 一直以來,不少早已不作工業用途的工廈,因為租金相對低廉,成為許多中小企業的辦公室或其他產業活動的棲身之所。雖然土地用途是工業,但實際上已經類似於綜合商業區。 在去年公布的《城市總體規劃草案》中,政府將全澳土地區分為八大類用途,每大類再細分成合共20個次分類,其中,未來工業區將集中在(青洲跨境工業區、聯生工業區、北安工業區及九澳工業區)四個工業用地,其餘原本散落各處的工業用途土地,將陸續「非工化」,配合《總規》草案的安排。不過,要將工廈變更用途一直牽涉業權與法律的問題,究竟該如何進行一直是個難題。 「工業區將慢慢遷移」 城市規劃委員會2021年第九次平常全體會議昨(3)日舉行,會上商議11份私人工程的規劃條件圖,均獲得通過。城規會主席工務局局長陳寶霞、副主席邱庭彪等出席會議。會議上,黑沙環巷11號及製造廠巷5-5B號的規劃條件圖,建議改為非工業用途。有委員指出,上述地段本為工業用途地段,為何現時改為非工業地段?工務局代表回應指出,早前《總規》諮詢期時是期望未來工業區會集中上述四個區域,至於鄰近居住區、商業區的工業區亦會慢慢遷移,而就上述黑沙環巷的地段屬於居住區,經分析後此地段是比較適合作非工業的發展。 總規建議集中設置四個工業區 早前《總規》提出, 整合現時較為分散的工業用地,集中設置於青洲跨境工業區、北安工業區、路環聯生工業區和九澳工業區,鼓勵產業升級。工務局局長陳寶霞表示,按照城市總體規劃中指出,未來工業用途地段主要集中四個工業區,而局方在審視期間亦會秉持上述規劃方向,因此經討論後,決定釋放該地段為非工業用途。 四工業區外地段不批准工業用途 陳寶霞續指,根據《城規法》,若地段需要重建或擴建均需申請規劃條件圖,因此在理論上,在《總體規劃》中所設定的四個工業區以外地段的工業區,局方或不會再批准重建或擴建,同時不會獲批作工業發展用途。她重申,規劃條件圖的概念是由業主自由申請,若不申請,局方亦不能阻止他們日常工業運作。 至於《總規》草案的立法進程,陳寶霞稱,工務局所負責的技術上條件修訂等工作已達尾聲,爭取兩星期內完成,而後續工作將由法律部門進行架構草擬,再會用行政法規形式公布總規完成編製。

04/11/2021
30236

工業大廈活化後可進駐商業活動

團體:以支持不同配套在社區發展

【本報記者鍾佩欣】《城市總體規劃草案》(下稱《總規》)將工業用地集中在四個區域,而將現有的工業區慢慢轉型為非工業,包括慕拉士大馬路的工業區將改為商業區等。有團體指出,是次位於黑沙環巷的土地用途改為非工業,認為是《總規》內明確分區的一個進程,他續指,工業大廈有一定的存在價值,建議將現時工業大廈活化,把自身配套升級,再向社區服務,或打造成文創、酒店、商業中心等。 建築師協會會員大會主席梁頌衍受訪時表示,現時本澳工業大廈主要包括食品加工、影視廣告製作,以至倉庫儲存等。另一方面,每一區均有社會生活配套在工業大廈內運作,若未來上述行業大規模遷出,相關原有的經濟活動去向,政府亦沒有太多資料釋出,他則認為政府應另有相關配套支持社區配套發展。 梁頌衍稱,現時工業大廈對象是製造業、倉儲等活動,而按照法律規定,健身房、寵物等行業是不可在工業大廈運作,若未來有條件,在活化過程中可考慮增加法律條款,使其他經濟活動得以進駐。他又指出,現時大部分工業大廈內走火通道、升降機等自身條件不足,他則建議現時工業大廈進行活化時,可將大廈內的配套升級,從而向社區服務,包括文創、社團等商業活動運作。 梁頌衍續指,按照過往政府所釋出的意見,有計劃將慕拉士區打造成商業區,但實際上是將工業大廈改造成寫字樓抑或酒店等模式,坊間上仍未得知,作為關注團體,是認為工業大廈有一定的價值存在,認為活化後可有一定條件打造成文創、酒店、商業中心等。 建築師協會會員大會主席梁頌衍建議現時工業大廈進行活化時,可將大廈內的配套升級,從而向社區服務。(資料圖片)

04/11/2021
2097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