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

韓正:要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上周四(22日)在廣州召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組長韓正主持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有關政策落實等工作。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參加會議。 韓正表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這是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重大創舉,是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有力舉措,有利於支持和推動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近年來,粵港澳三地和有關部門積極作為,有力有序推進各項工作,成績值得充分肯定。要準確把握新形勢新任務,堅持目標導向,圍繞實現目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紮實推進重大合作平台建設,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加快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 韓正指出,要緊緊圍繞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條主線,做好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這篇大文章。要把握好戰略定位,打造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平台、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要抓好主要任務,建立共商共建共管的體制機制,盡最大努力聚焦優勢領域發展新產業,構建橫琴與澳門一體化高水準開放的新體系。 行政長官賀一誠聽取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組長韓正就建設大灣區重點發展工作的指示。行政長官在會上發言表示,衷心感謝韓正副總理和國家部委一直以來對澳門的關心和支持。澳門特區政府始終把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認真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的決策部署,積極推進各項工作。 賀一誠:正編制第二個五年規劃 「十四五」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謀劃實現新一輪發展的關鍵時期,澳門特區正在開展編制第二個五年發展規劃(年)的工作,將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要求,圍繞「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聚焦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點任務,推進社會民生全面發展。 在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方面,賀一誠稱,澳門特區政府深入落實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並與廣東省政府、珠海市政府一起準備好相關工作,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做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待《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方案》正式公布後,澳門特別行政區將繼續根據中央的部署安排,有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各項工作,努力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貢獻力量。 紥實推進制度改革創新 韓正強調,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要抓住「擴區」和「改革開放」兩個重點。要進一步擴展合作區發展空間,用好有關支持政策,促進深港開展深度合作。要紥實推進制度改革創新,推動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加快科技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區域治理模式,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要深入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深化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提升法律事務對外開放水準,更好參與國際合作。同時,香港和深圳在科技創新領域的互補性很強,要積極做好相關對接工作,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韓正指出,各有關部門、廣東省、深圳市等有關方面要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進一步完善政策舉措,加強組織協調,高標準高品質推進重大合作平臺建設。要營造更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廣泛吸引國際人才。要做好宣傳解讀,為重大合作平臺建設創造良好氛圍。

26/04/2021
10695

生活美學講座 融匯美學音樂美食

讓市民感受全新獨特藝文體驗

由文化局舉辦的「文化傳播月」精彩活動陸續開展,亮點項目「美學說—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講座於昨(25)日下午3時假美獅美高梅視博廣場舉行,逾百名市民出席。「美學說」講座以下午茶敍形式進行,講者透過談美學、聽音樂、嚐美食,鼓勵市民積極發掘和欣賞生活中的美。 主講者文化局局長穆欣欣與澳門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呂嘉就「衣、食、住、行」等生活話題進行對談,分享生活中的美,澳門樂團現場演奏悠揚樂韻,加上美食美酒,為參與者帶來一次融匯美學、音樂與美食的全新獨特藝文體驗。 講座由澳門樂團以莫扎特降B大調第三十三交響曲第四樂章拉開序幕,呂嘉以天才音樂家莫札特的人生際遇及其對生活的態度,帶出生命中不同的美,隨後穆欣欣與呂嘉分享各自的人生經驗,帶出培養個人賞美能力對生活的重要性,並探討味覺之美與在地文化之美。 原來美在生活並非遙不可及 市民王小姐表示,整個講座下來的感受非常不錯,聽講者分享自身經歷、聽音樂是一個很好的享受,聽完後才發現其實生活很美好,不應該將時間浪費在無謂的事物上面,在自己有能力和有時間之下,應該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市民陳小姐表示,是次講座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體驗,認為日常生活中有時候會感到迷茫、麻木,但這個講座能讓自己發現生活中的美,用這些美去填補生活中的不如意,作為生活的調劑也是不錯的體驗。亦有市民表示,昨日過了一個美妙的下午,原來美在生活中並非遙不可及,而是無處不在,就看個人如何感受生活中的美。此外,期待文化局未來能多舉辦類似活動,讓市民感受生命中的美,增添大家的正能量。 文化局稱,為提升市民對文化傳播理念的理解,鼓勵更多人親身傳承和傳播文化,文化局在本月舉行「文化傳播月」,帶來多項深入社區、聯繫生活、體驗文化日常的活動。文化局嚴謹按照衛生部門相關防疫指引,對藝文活動作出妥善安排,參與活動之市民必須佩戴自備口罩、接受體溫探測、出示當天的個人健康碼,並配合現場的人流控制措施。

26/04/2021
8183

邊境碳稅不是貿易壁壘

15年前,排碳在歐洲變成一種消費,排得愈多成本愈高,而在不久的未來,碳排放還將變成關稅,在全球流通的貨物中一次次被徵收。歐盟執委會將在今年6月提出「邊境碳稅」法案,將讓歐盟又一次成為減排的先驅,而碳關稅的概念也將成為對抗氣候暖化最關鍵的舉措。 歐洲議會上月初通過支持推動「碳邊境調節機制」的決議,授權歐盟執委會在本月草擬法案,6月正式提出,最快在2023年實施。「碳邊境調節機制」其實是「碳定價」的進化機制,「碳定價」將排碳變成有償,訂出單位排放費用,碳排放愈高,就要花愈多錢,從而衍生出「碳交易」機制,將減排變成一種經濟、金融行為。 然而碳定價並非全球強制實施的措施,高排放企業可到他國落地,形成「碳洩漏」,導致一個國家減排幅度,跟不上另一個國家增排的速度,不但減排的意義大打折扣,還會大幅削弱「碳定價」國家的生產力與競爭力。 「碳邊境調節機制」(邊境碳稅) 就是為了堵塞這個漏洞而生, 它將授權歐盟執委會,對沒有實施「碳定價」的國家貨物課徵「碳關稅」。有關方案目前尚未定案,但一種可能的方式是,未來任何要出口到歐盟的企業,必須向歐盟購買排碳配額,或者在其母國購買配額,否則就要課徵關稅,假如母國沒有碳定價,那麼企業只能向歐盟交稅,或購買歐盟配額。 說白了,這種做法等同於以關稅手段強迫各國企業推動「碳交易」機制,本身有一定的爭議。但對於推動減緩氣候暖化來說,「碳關稅」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試想,如果中國、歐盟、美國等全球最大消費市場開始推動「碳關稅」,那麼「碳交易」機制將會落實到幾乎全球每一個角落,成為全球基準,免費排碳的日子將真正成為過去。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去年1月在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如果輸入歐盟的二氧化碳還在增加,那麼在歐洲實施減排就沒有任何意義」,「這是公平問題」她說。 雖然包含中國在內已有多個國家對實現碳中和訂定目標,但具體機制與做法仍不明朗。事實上,解決氣候變遷不是單一科技或個別國家可以實現,一個國家的進取心,比不上全球一致的步伐。拜登已表態考慮碳關稅的可能性,俄羅斯則稱是變相設立關稅壁壘。其實,關稅壁壘的另一面是深度合作,若各國在碳關稅問題上高度一致,碳關稅將成為助力,協助各國共同探索更加清潔、高效的新能源,創造更乾淨、美好的未來。

26/04/2021
9021

涉聘非法家傭照顧年邁父母

女護士同職介所女員工同被捕

受去年10月《新外僱法》生效及新冠疫情限制外國人入境的防疫措施影響,本地家庭近月出現「家傭荒」,眾多需要外籍家傭協助家庭照顧壓力大增,一名56 歲女護士涉嫌非法聘請印尼女子擔任家傭,負責照顧其年邁父母,治安警接到市民舉報後,女護士連同介紹人的職業介紹所女職員同樣涉嫌觸犯「非法僱用」罪被拘捕。治安警稱,涉案的印尼女子持旅遊證件,去年12 月起到護士家中擔任家傭,月薪 4,700 元,但需向職介所交元介紹費;治安警接到市民舉報後,於前日 (21 日) 上門調查揭發案件。 【本報記者劉凱輝報道】 被捕女護士姓陳,56歲,本澳居民;職介所女職員姓朱,44歲,本澳居民;兩人已被送交檢察院處理。 印尼「女黑工」20多歲,持有效旅遊證件。案情指,治安警收到市民舉報指士多鳥拜斯大馬路一單位懷疑有人聘請「黑工」,本月21日派警員上門調查,發現涉案印傭正在屋內,但無法出示有效外僱證件。 治安警經查問,印尼「女黑工」承認去年12月透過本澳一職介所安排到上址工作,月薪澳門元,但需向職介所支付4,200元介紹費。 職介所收兩家茶禮 治安警其後聯絡到涉案女護士及職介所女職員,兩人承認犯案;女護士供稱早前支付1,000元介紹費給職介所女職員協助安排家傭,負責照顧其年邁父母,兩人其後明知未能辦理到外僱證,仍安排涉事印傭工作,結果同被拘捕。警方正進一步調查案件。 缺外傭問題備受社會關注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各地採取不同程度出入境管控措施,滯留在本澳數以千計外籍僱員面對「出不去,進不來」困局,外籍家傭無法來澳工作,滯留本澳外籍家傭在新《聘用外地僱員法》下不能受聘工作,對不少需家庭傭工協助處理家務的家庭造成困擾,問題近期備受社會關注。 周邊疫情反覆澳難開放外國人入境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時,為防範新冠疫症輸入,政府於3月實施限制外國人士入境,加上去年10月生效的《聘用外地僱員法》,至目前全球及周邊疫情不斷反覆,澳門難以開放外國人入境,本澳需家庭傭工協助處理家務的家庭,要聘請外籍家傭機會微乎其微。 困擾需聘請外傭家庭 外籍家傭是不少有需要聘請家傭家庭的重要家庭照顧者,尤其父母皆要工作、是主要家庭經濟支柱雙職家庭,既要面對經濟環境轉差所帶來的工作壓力,同時亦要為家中幼兒、長者甚至殘障者無人照顧而擔憂,生活上困難需要解決。新冠肺炎疫情曠日持久,外國疫情反覆不定,出入境管控措施放寬無期,外籍家傭不能入境,困擾有需要聘請外籍家傭家庭。

26/04/2021
16347

一星期破兩宗夜場販毒案

司警再拘捕一內地男子

【本報記者陳嘉俊】司警繼上周四(22日)拘捕一名懷疑於本澳夜場販毒內地男子後,昨(25)日再拘捕一名36歲林姓內地男子,懷疑他於本澳販賣毒品,至今已販毒兩個月。司警相信,兩宗販毒案毒品主要來源都是來自內地,主要販賣「開心粉」,對象都是活躍夜場及娛樂場的人士。 案情指出,司警日前接獲內地警方提供情報,指出內地男子林某在本澳從事販賣活動。接獲情報後,司警得知林某住在東北大馬路一大廈高層單位,日前在上址附近成功拘捕林某,並在其居住單位發現多包毒品「開心粉」,其中更混合冰毒、搖頭丸等毒品,約重98.2克,市值20萬澳門元。 毒品包裝成「濕紙巾」 毒品以多個小包分開散裝,部分小包包裝與「濕紙巾」類似,更印有一些名牌牌子。林某被捕後,承認犯案,供稱以每月10,000元受僱於販毒集團,主要販毒對象為娛樂場和夜場人士為主。 司警已將疑犯移送檢察院處理,並調查疑犯居位單位租賃人,司警相信租賃人為疑犯同伙,並有理由相信疑犯販賣的毒品來源是出自內地,正進一步追查毒品來源及幕後販毒集團。 司警在上周四拘捕一名丁姓內地男子,涉嫌在本澳販毒約有兩個月,販毒對象主要為娛樂場和夜場人士。 司警在行動中獲出毒品包括氯胺酮37.7克及「開心粉」8.35克,市價約值50,000元。

26/04/2021
13527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