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彩燕冀穩經濟保就業

李蔭良望多扶持中小微企

澳門社會民生促進會副會長羅彩燕指出,一直以來中小微企是澳門經濟支柱,特別是疫情期間,中小微企撑起千家萬戶打工仔生計,目前中小微企面對的困難,例如人資丶租金丶人民幣升值增加採購成本丶遊客減少丶市民消費意欲降低等,建議政府加快推出精準扶持中小微企措施。 羅彩燕:中小微企面對七大困難 羅彩燕指出,澳門中小微企目前主要面臨以下幾點問題:1. 人資緊張:中小微企在疫情下本身資金緊張,部分商家入不敷出,造成「高薪難負,降薪難聘」局面,在維繫高額工資成本的同時還需要負擔不低的租金,無疑是給搖搖欲墜的中小企業雪上加霜。 2.管理條例脫離實際:有關部門對中小企實施管理所參照的標準太過死板,脫離實際情況。例如在對店舖油污排放管理中,渠網堵塞不是一間店舖問題,但往往罰款對象卻是這些中小企店舖。 3.人民幣升值:自2020年中,人民幣不斷升值,兌美元的高匯率導致中小企進口原材料成本增加,因疫情遊客減少無法享受到人民幣升值的旅遊業紅利。 澳門社會民生促進會副會長羅彩燕指出,一直以來中小微企是澳門經濟支柱,特別是疫情期間,中小微企撑起千家萬戶打工仔生計,目前中小微企面對的困難,例如人資丶租金丶人民幣升值增加採購成本丶遊客減少丶市民消費意欲降低等,建議政府加快推出精準扶持中小微企措施。 4.遊客減少:因疫情原因,遊客量驟減,去年一年訪澳遊客減少85%,往常佔訪澳遊客約20%的香港台灣旅客和約8%的亞洲旅客,如今都因疫情無法來澳。 5.消費欲望降低:2021年3月至5月總體失業率為3.0%,本地居民失業率為4.1%,較上一季度上升0.1個百分點,其中多數失業居民來自中小企業。諸多中小企業,甚至包括大型企業也實行例如「凍薪無薪」「半工半酬」等措施。消費者普遍對市場預期持消極態度,不願消費。 6.運營管理方式老舊:不同於現在的新興公司紛紛運用電子化管理與互聯網宣傳來進行運營,本澳諸多「老字號」店舖仍使用紙張記賬,宣傳也停留在店門口揮手拉客,本身的優秀產品無人問津。 7.轉型多元化:澳門眾多中小企業過分依賴博彩旅遊業,多是圍繞大企業進行功能性發展與分工,抗風險能力低,急需轉型。但無資金援助,無幫助指導,魯莽行事最終會損失慘重。 七項建議精準扶持中小企 對此,羅彩燕對精準扶持中小企有以下七點建議:1.政府加大對中小企幫扶力度,提供財務援助,考慮現今疫情將長期存在,延長「中小企援助計劃」原定的還款期限,給予提供更高的融資貸款信用保證。其次對中小企進行合理的水電費用減免,減輕他們的日常營運負擔。 2.支持本地居民就業,發放就業津貼,政府開設職業培訓課程,對失業人士開展職業培訓,幫助失業人士丶鼓勵應屆畢業生重返勞動市場。 3.引導中小企業升級,助其完成電子化智能化改造,如智能收銀,數字化後台管理,線上經營宣傳等。 4.盡快協商完成延長核酸有效期,疫苗通關等政策,對本澳跨境居民工作採取核酸費用減免。 5.量體裁衣對症下藥,政府部門應實地調查了解中小企面對的困難,避免管理條例脫離實際。如油污廚餘處理問題,一味罰款解決不了問題,建議政府統一制定行業指導規範,援助加快興建油污處理廠,設立專營公司統一進行處理油污丶廚餘等垃圾。 6.設立青年創業先導計劃。本澳許多有志青年,在申請到政府創業貸款後,因缺乏成熟的運營管理經驗,最後往往欠下貸款慘淡收場。冀政府聯合中小企,對有志創業青年進行「在崗培訓」,讓其學習成熟的運營經驗,既能有效提升創業企業存活率,減少政府壞賬,又可幫助中小企業減負,解決人力資源問題。 7.扶持中小企業轉型,培養經濟產業多元化。 政府部門首先應加強對相關創新型人才培養,增加與內地科創企業的聯繫交流,增強本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李蔭良倡短期緊急措施援助餐飲業 澳門餐飲行業協會會長李蔭良表示,疫情期間澳門餐飲業受到嚴重打擊,尤其因近期廣東省疫情反覆,對餐飲中小企可謂雪上加霜,眾多商家難以負荷因疫情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面臨嚴重虧損,甚至是結業。影響澳門「美食之都」美譽發展,現時餐飲中小企的營運情況不容樂觀,即使政府為刺激本地消費,推出電子消費優惠計劃,但市民消費意欲沒有顯著提升,商家每日都面臨營業額下滑、資金不足、店舖租金成本難以負荷、顧客流失等壓力,為此,建議政府提供更簡便的免息貸款及直接補助計劃,例如直接補助餐飲從業員收入,從而幫助餐飲中小企減低人力成本壓力,渡過難關,更是達到「保就業」目標。此外,他亦建議政府主導博企舉辦更多美食節或美食嘉年華活動,加強澳門餐飲中小企參與度,可令澳門市民在疫情期間有更多娛樂消費好去處。

19/07/2021
29332

打完兩針疫苗仲要「執多劑」?

市民憂副作用 認為兩針已足夠

衛生局正研究讓居民接種第三針新冠疫苗,惟有不少已接種疫苗人士認為接種兩針疫苗已足夠。有已接種第一針國藥疫苗人士表示,難以接受要打這麼多劑疫苗,若第三劑需接種復必泰疫苗,一定不會接種;亦有市民認為,若政府要求再接種第三針疫苗,將會按政府指引進行接種。 【本報記者林嘉欣報道】 本報記者前(17)日就接種第三針新冠疫苗及不同牌子疫苗混合接種,即俗稱「溝針」等問題,前往望廈體育中心新冠病毒疫苗社區接種站訪問接種疫苗人士意見。前日接種第一針國藥疫苗的楊先生得悉內地正考慮使用復必泰疫苗作為第三劑加強劑後,當場嚇一跳直言「唔係呀嘛」,好難接受要再打第三劑疫苗,認為「打咁多(疫苗)唔係幾好」,主要擔心副作用問題,若第三劑需要接種復必泰疫苗,則一定不會接種。 同樣於前日完成第一針國藥疫苗的郭先生認為,接種兩劑疫苗已足夠,即使政府要求「補針」也不會再打,又認為復必泰疫苗副作用太大,不會接受「溝針」。 市民徐小姐表示已接種第一針疫苗,若屆時政府要求再接種第三針加強劑都會按政府指引繼續接種,認為可以接受。若需要「溝針」接種,則再作了解,因目前不太清楚具體情況,「到時候嗰嗰都溝得打得,咁都可以打得」,相信沒有問題。 亦有完成接種兩劑疫苗人士表示,若當局推出第三劑「補針」方案,會視乎有關方案再作考慮。 早前曾有媒體報道,內地正研究為已經接種兩劑疫苗人士,再提供復必泰疫苗作為第三劑加強劑。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戴華浩上周五(16日)在應變協調中心記者會上表示,世界各地都有計劃或已開展第三劑注射,其實第二劑疫苗可有效預防重症及死亡情況,但可能對於預防感染傳播或預防死亡效力不足,加之隨著時間推移,疫苗保護力可能會下降,因此當局正在參考和研究世界各地做法適時推出相關措施。戴華浩稱,「看來第三劑應該是必須的」,當局正研究何時為哪一人群接種。 至於不同牌子疫苗混合接種,即俗稱「溝針」亦可能同時推進,當局現時仍需收集相關數據。

19/07/2021
31776

江門外商投資企業協會

榮獲江門民政局榮譽牌匾和證書

江門市政府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謝鴻猷一行,上周四(15日)到訪江門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協會會長甄瑞權熱情接待,雙方進行了入交流。甄瑞權彙報協會在2021年上半年開展黨史教育活動、為群眾辦實事、打造品牌協會和加強自身建設等相關工作情況。 謝鴻猷局長對江門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各方面工作成效給予充分肯定,同時對協會工作提出三點意見:一是江門外商投資企業協會作為江門市先進的社會團體,要繼續加強內部法人治理工作;二是發揮好協會在服務政府、服務會員企業的橋樑紐帶作用,注重品牌建設工作,創新服務會員方式,增強協會活力,打造會員滿意協會;三是注重發揮黨的引領作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高協會及會員企業的政治站位。 甄瑞權會長表示,江門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將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秉承「搭建政企橋樑,維護企業權益」宗旨,號召會員抱團取暖,為政府分憂、為企業解難,開拓創新品牌建設工作,打造「江門外商投資企業之家」。 隨後謝鴻猷向甄瑞權會長頒授「江門市品牌社會組織」和「黨建促會建先進單位」榮譽牌匾和證書,並向協會黨支部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趙美卿頒授「江門市黨建促會建先進個人」榮譽獎杯和證書。 江門市民政局局長謝鴻猷向江門外商投資企業協會頒發「黨建促會建先進單位」牌匾。 (江門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提供圖片)

19/07/2021
18576

晶片自由貿易與晶片自主

APEC亞太經合組織峰會落下帷幕,各國與會人士最關注的產品有兩個,一個是疫苗,另一個是晶片,這兩者可說是當前全世界最珍貴的物資。代表台灣與會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發言時談到自由貿易對晶片製造技術進步的重要性,他認為,與其追求晶片製造自給自足,不如確保貿易的自由,才能最大程度滿足供應。 新冠疫情帶來全球晶片荒,台積電與台灣成為最大受益者,世界各國也開始注意「晶片供應安全」的戰略性問題,中國、美國、日本與韓國都紛紛對晶片製程技術研發增撥預算,提供政策性支持。外界對台積電的依賴正在慢慢變成恐懼。張忠謀的發言,似是為此而來。 確實,世界對台積電晶片的依賴程度到了危險的程度,全球92%的先進晶片由台積電製造,台晶電的營收佔全球晶片業合計的56%,若加上其他台灣晶片代工企業,全球晶片代工製造的營收65%來自台灣。《華爾街日報》報道,全球晶片荒讓不少企業上了騙子的當,愈來愈多賣假晶片的商家開始出現在網絡上,而用來檢測晶片的X光機現在也賣到斷貨,有能力檢測晶片的專業工程師,則成為炙手可熱的行業。這些現象都在側面反映晶片短缺的絕望。 儘管各國開始積極推動晶片自主,但張忠謀警告,這可能會造成晶片成本上升,各國的自主研發可能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他的立論在於,台積電的晶片技術或全球晶片製造技術的提升,是有賴過去幾十年的自由貿易來推動,台積電採用的代工商業模式,將最高等級晶片製造集中在台灣,仍然是滿足全球消費者的最佳方案。 他的擔憂在於,隨著各國投入資金擴大資本支出,晶片生產的成本會隨之上升,技術的進步卻會放緩,最終投入數百億資金,仍是要靠境外生產晶片。 事實上,台積電將摩爾定律商業化,已經接近臨界點。半導體產業已經開始面對「通貨膨脹」,三奈米以後的製程,本益比已經開始下降,技術的障礙開始愈來愈難攻堅,雖然台積電已開始在挑戰一奈米,但那之後呢?從台積電自身的量產進程來看,從五奈米到三奈米已經有明顯的趨緩,如果此時再來一場晶片大戰,資本支出呈倍數上升,毛利率大幅降低,再加上更多的競爭,技術的推動或會更加困難。 晶片安全問題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是各國極度重視的議題,相較於晶片自主研發製造,確保晶片自由貿易暢通往來,或許是解決晶片短缺更便捷快速的方案,也更加需要區域之間、中美之間更加和平和諧的關係才能達成。

19/07/2021
23780

第18屆《澳廣視至愛新聽力》

頒獎禮圓滿結束

澳門年度流行樂壇盛事、由澳廣視主辦、《力報》為媒體合作夥伴,第18屆《澳廣視至愛新聽力》頒獎音樂會,上周五(16日)晚假文化中心綜合劇院舉行。今屆活動得到超過180位歌手及幕後創作人的踴躍參與,合共有80首入圍候選歌曲,角逐20個獎項,包括至愛歌曲金獎、樂迷至愛歌曲獎、最佳MV獎、最佳演繹獎、最佳監製獎、最佳作曲獎、最佳填詞獎、最佳編曲獎及至愛歌曲獎(12 首)。 【本報記者林嘉欣報道】 今年度的「至愛新聽力」主題為「十八.相信,再出GIG 」,「十八」是成年的象徵;而「GIG 」是演出的意思,寓意音樂人和歌手在舞台上綻放,展現無限可能。而80首候選作品,每首歌曲都是本地原創,角逐合共20個獎項,獎金總額超過澳門幣20萬元。大會表示,希望在疫情下眾澳門音樂人一同逆流而上,用音樂療癒人心,以音樂感染世界。 今屆至愛歌曲誕生 12首至愛歌曲包括有〈光〉青原FIDA、〈NOIR 〉陳倚俐、〈絲質襯衫〉禤泳倫、〈今天以後〉B 記、〈褪色〉蔡國柱、〈Say You Love Me 〉Dr.Jen、〈你以為你是誰〉蔡欣蒨、〈無底洞〉古淖文、〈Bomba 〉麥嘉欣、〈Hide And Seek 〉林靜翬、〈深海寄生〉張宇敏, 以及〈〉Catalyser。 由樂隊真醫生(Dr.Jen)主唱、Danny T Wai 填詞、Romeu 作曲、Dr.Jen和Derrick Sepnio 監製的〈Say You Love Me 〉獲得最佳監製獎和最佳作曲,最佳填詞獎由〈光〉青原奪得;最佳MV獎由導演Carter Cheang執導的〈徒勞〉劉蘊晴(Rachel)所奪得。最佳編曲獎由樂隊Catalyser 主唱及編曲、作曲的〈Won't You Stay Away From Me 〉收入囊中。樂迷至愛歌曲獎則由李永漢主唱的〈感恩你的愛〉奪得,李永漢上台領獎一刻時表現十分激動。 Dr.Jen橫掃四獎成大贏家 大贏家Dr.Jen:續創作更多作品 而全晚頒獎禮就由Dr.Jen的〈Say You Love Me 〉成為音樂會大贏家,包攬至愛歌曲金獎、至愛歌曲獎、最佳監製獎以及最佳作曲獎四個獎項。樂隊主唱之一的施朗明表示,很高興今年可以拿到這麼多個獎項,認為這是對樂隊的肯定,不會因此驕傲,希望之後能創作出更多作品予大家欣賞。又樂見今年有較多樂隊可以獲獎,感到十分開心,期望無論是本地樂隊及音樂人都要繼續努力。他認為澳門需要更多不同類型的音樂,尤其是正能量歌曲,也特別希望疫情能盡快結束,順利推行籌備中的音樂計劃,發揚澳門原創音樂。 今年徵集歌曲數量突破百首 「至愛新聽力」節目監製陳國威受訪時表示,去年因疫情關係比賽停辦一年,引致今年徵集歌曲數量有新突破,收到逾百首歌曲,質量也很高,亦較多元化,認為未來主辦方要製作多一點高質素項目提供予社會,而參加人士也需積極參與,齊將澳門原創音樂推廣至更多地方。

19/07/2021
2134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