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工程師學會一行在胡祖杰會長帶領下拜訪澳門中聯辦,得到姚堅副主任等人熱情接待。雙方在專業培訓、專業互認等方面作深入交流。會長胡祖杰介紹學會會務及未來活動計劃,早前組織人員到廣州參加廣東省科協全委會議,接下來計劃帶領澳門工程師走進大灣區,致力促成資格互認。 理事長蕭志泳簡述工程師學會近期的持續進修課程,如BIM課程、與勞工局及工務局合辦的監理培訓課程,努力帶動工程界持續進修氛圍;同時舉辦大灣區考察拜訪活動,學習國內技術發展,期望透過專業培訓、澳門政府政策扶持、提升競爭力,使得澳門工師師能較容易融入大灣區內發展。 姚堅贊同澳門工程師學會工作及發展方向,並提出五點建議:一是為澳門進一步多元發展發揮本身專業作用,支持產業轉型,減低單一經濟帶來的影響,而綠色建築、環保行業及服務行業可作為澳門多元發展契機;二是資格互認方面需與香港作錯位發展,澳門旅遊度假設施豐富,在物業管理及設施管理上都有不錯表現,可直接面對大灣區提供優質服務;三是打造澳門作為連接香港及外國科技界橋樑;四是培養愛國愛澳人士,多組織澳門科技界及青年人到國內考察參觀,了解中國在科學上的發展;五是支持社會理性發展,保持社會競爭力。 澳門工程師學會拜訪中聯辦,在專業培訓、認證等方面深入交流。 (澳門工程師學會提供圖片)
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早前提出傳媒需於選舉冷靜日及投票日暫時屏蔽、隱藏屬競選宣傳的網上資訊,引起多間傳媒機構關注及熱議,選管會昨(30)日就相關消息再出新聞稿作補充。 其補充內容稱,根據選舉法,競選宣傳只能在為期14 天的競選活動期(2021 年8 月28 日至9 月10 日)內進行, 競選活動期以外,任何人、組織或機構均不可進行競選宣傳。選舉法第75-A 條(競選宣傳)、第160 條(在選舉日的宣傳)、188-A 條(競選活動開始前的競選宣傳)及197 條(在選舉前一日的宣傳)等關於競選宣傳定義、競選活動犯罪及輕微違反的規定,均沒有指明特定主體,故適用於任何人、組織或機構。 選管會亦在其補充內容強調, 尊重新聞自由及編採自主,並沒有要求刪除競選新聞。選管會稱,本澳有數十家傳媒機構, 各媒體對報道的內容有不同呈現方式,因此,提醒傳媒,如果涉及網上競選宣傳,即發布兼備下列要件的資訊:( 1) 引起公眾注意某一或某些候選人;(2)以明示或暗示方式,建議選民投票或不投票予此一或此等候選人,則選管會依據《選舉法》及指引的規定,要求傳媒於冷靜日及投票日暫時屏蔽或隱藏屬競選宣傳的網上資訊。 選管會稱,事實上,選管會絕對沒有將傳媒視作「競選宣傳工具」,且深信傳媒的採訪報道一貫客觀持平、不偏不倚,其專業性絕對能分清「新聞報道」和「競選宣傳」,然而,選管會認為應作出善意提醒。 選管會解釋, 要求傳媒機構在冷靜日和投票日兩天暫時屏蔽或隱藏屬競選宣傳的網上資訊,專指傳媒屬下網上平台曾發布的相關內容,而非被其他網絡社交平台轉載的相關資訊。同時,傳媒機構履行相關義務,是建基於自身有條件、具能力操作其網上平台之屏蔽或隱藏功能的基礎上。若傳媒機構在操作相關功能上存在困難,則建議將有關情況預先通知選管會。 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早前提出傳媒需於選舉冷靜日及投票日暫時屏蔽、隱藏屬競選宣傳的網上資訊,引起多間傳媒機構關注及熱議。(資料圖片)
本澳已一整年沒有本地病例報告(包括無症狀感染者),從未出現新冠肺炎病毒社區傳播,是繼3月24日本澳確診病例再次清零之後另一大好消息,現階段取得的抗疫成果是政府、社會各界與全體市民共同努力所得,來之不易,但防疫措施不能放鬆,必須繼續堅持,遵守防疫指引,特別是不群聚,保持社交距離,做好風險管理,為經濟復蘇鋪平道路。 澳門與內地一樣,早已成功控制新冠病毒,內地各省市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基礎上,民眾可穿州過省旅遊,澳門早已取消民眾來澳要隔離14天醫學觀察措施,只需持有七天有效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就可自由進出澳門。整整一年沒有本地病例,確證澳門是一個健康安全城市,這一張名片足以令澳門吸引更多旅客,加快旅遊業復蘇,振興澳門經濟。 博彩旅遊業是本澳重要產業,要重振澳門經濟需要旅遊業重回正軌,疫情趨於穩定後,政府加大力度向外宣傳澳門健康安全宜遊城市形象,旅遊局早前到距離澳門1,387.3公里路程的浙江省杭州市推廣澳門旅遊,利用旅遊+會展、旅遊+文化及文創、旅遊+電商及旅遊+體育等跨界融合模式,推廣澳門最新發展,向內地居民和旅客推廣豐富多元的澳門特色元素,宣傳澳門是健康安全宜遊城市,以期吸引更多旅客來澳,復蘇澳門旅遊業。 自去年9月23日全國恢復辦理內地居民赴澳門旅遊簽註,旅遊局積極與多個內地媒體、網紅及相關媒體平台合作,向內地旅客傳遞「健康城市免隔離,暢遊澳門歡迎您」訊息,透過主要的社交媒體和線上旅遊平台,宣傳澳門是個健康安全宜遊城市形象,效果初現,隨著疫情持續穩定,內地到訪澳門旅客持續增長,近兩個星期旅遊區人流明顯上升,特別是周末假期,上星期人境旅客人數更創疫後新高,旅遊區商戶光顧人流絡繹,店東預計生意額較去年疫情期間有40% 增幅。旅客開始增多,為業界帶來曙光。 未來一段時間澳門客源主要仍是倚賴內地,整整一年沒有本地病例這一成果必須珍惜,需要堅持疫情防控措施,遵照衛生當局防疫指引,保持澳門是個健康安全宜遊這張名片,讓旅客放心來遊,經濟復蘇可期。
一名男子疑因有外遇虐妻12年,被控「家庭暴力」罪,然而,初級法院刑事法庭庭審後將原控訴的「家庭暴力」罪改判為「普通傷害身體完整性」罪及「恐嚇」罪,兩罪競合,合共判處十個月徒刑之單一刑罰,暫緩兩年執行。檢察院不服,向中級法院提出上訴獲判勝訴,加重刑罰,但「家暴」男子仍毋須入獄。 終審法院院長辦公室昨(30)日通告案情,被告與妻於1998年結婚,育有一名女兒及一名兒子。自2004年起因有外遇而對妻態度轉差,自此開始經常因感情及家庭財政問題與妻衝突。2004年至2016年期間兩次對妻實施身上襲擊及兩次對其作出恐嚇行為及說話,經常以粗言穢語辱罵及對其有拉扯推撞等不斷的襲擊,此外,對妻外出工作及日常生活等大小事情作出干擾及控制。妻子被鑑定到在壓力適應上有情緒反應,且因受丈夫傷害而多次向社會工作局求助,甚至入住庇護中心。 改判原因:未足以認定是虐待行為 丈夫被控以直接正犯及行為既遂方式觸犯一項「家庭暴力」罪,初級法院刑事法庭庭審後改判為「普通傷害身體完整性」罪及「恐嚇」罪,兩罪競合共判處十個月徒刑,暫緩兩年執行。改判原因在於未能足以認定被告向被害人作出虐待行為,被告向被害人施以身體上的襲擊行為屬經常、多次及重複;被告對被害人作出恐嚇行為及說話及以粗言穢語侮辱行為屬經常、多次及重複;被告使被害人感到精神虐待,且被告在未滿14歲未成年兒女面前向被害人施以身體上的襲擊及虐待行為,故此,不認為該等事實足以構成虐待行為。 中院指原判決法律適用錯誤 檢察院不服,向中級法院提出上訴。中級法院審理後指出,不論是存在行為的重複性還是單一行為的嚴重程度,構成虐待要看是否在家庭關係中對配偶或家庭成員構成強制壓制和控制,換言之,施虐者透過其侵犯行為得以控制受害人的生活和環境。而立法者想處罰的就是這種損害人身完整性和尊嚴的暴力。 從被告及被害人雙方上述的相處狀況中可以看到,被告對被害人身體上及精神上的傷害行為已構成了壓制和控制,使得被害人對被告已產生恐懼,可以概括被告的侵害行為已構成了家庭暴力,因此,原審判決的確沾有法律適用方面的錯誤,因所有屬於第2/2016號法律第18條第1款的犯罪構成要件均已成立,必須適用該條文作為歸罪條文。綜上所述,合議庭裁定檢察院上訴理由成立,改判丈夫「家庭暴力」罪,判處兩年徒刑,緩刑三年執行,期間須遵守附隨考驗制度。 雖然檢察院上訴得直,但該名涉嫌長期家暴的男子仍毋須入獄。(《力報》攝影組攝)
【本報記者劉凱輝】一名男莊荷近日墮入網上賭博騙局,輸光後竟誤信賭博網站客服稱可全數賠錢,最終損失3,700 元人民幣。司警已接手調查案件,暫時未有人被捕。 案中的男事主24歲, 本澳居民,職業賭場莊荷。司警表示,事主上月22日網上玩手機遊戲期間,見到一則聲稱一定有錢賺的廣告,好奇下登入並按指示下載一個名為「天天中彩票」的賭博網手機應用程式;事主其後註冊開戶,以及存入失3,700 元人民幣。結果賭博後不久便全數輸光,此時賭博網站客服聲稱一個月內會全數賠錢給事主,事主信以為真之下耐心等候,詎料苦等一個月後仍無下文,之後已無法聯絡到賭博網站客服,於是報警求助,事件中損失3,700元人民幣。 (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劉凱輝】治安警察局持續進行打擊非法改裝車輛行動,近日交通廳警員分別於氹仔雞頸馬路及排角路一帶展開查車行動,共截獲七輛懷疑經非法改裝的輕型汽車及重型電單車,其後將有關車輛帶返交通廳作進一步處理。 經警方檢驗後,截獲的兩輛重型電單車分別涉及輪胎尺寸與登記摺所載不符、未安裝識別標誌(俗稱P 牌)及部分車輛配件沒有登記。 治安警稱,另外五輛輕型汽車則分別涉及超速、越過實線、無牌駕駛、未能出示車契、輪胎尺寸與登記摺所載不符、排氣喉發出之噪音超過法定標準及部分汽車配件與登記摺所載不符等。治安警對截獲的車輛作出相應檢控,並通知駕駛者與上述車輛前往交通事務局進行檢驗車輛。 經警方檢驗,截獲的兩輛重型電單車分別涉及輪胎尺寸與登記摺所載不符、未安裝識別標誌(俗稱P牌)及部分車輛配件沒有登記。(治安警察局提供圖片)
政府為致力構建一個「 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 」的共融社會,透過個人、 家庭、社區、政府和社會整體多方合作與共同承擔,確保長者在生理需要、身心安全、 社會歸屬、個人尊嚴和自我實現等方面,獲得充分保障和適切支持,並提出長者服務十 年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首個十年是指 2016 至 2025 年,分為短、中及長期三個階 段。其中,短期(2016 至 2017 年)措施共 204 項,中期(2018 至 2020 年)共 141 項,長期(2021 至 2025 年)措施共 100 項。
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中期措施已於 2020 年按時完成, 並於今年 2 月完成中期評估工作。民眾頤菁中心主任陳海洋認 為計劃做得全面,建議在長者醫療和教育福利方面可再進一 步完善,包括建議將長者假牙先導計劃的受惠年齡由現時 75 歲下調至 55 歲,以及擴大資助針對長者開辦的持續進修課程。
據統計局截至今年3月的資料表示, 2020年本澳長者人口已達到8.83萬人,佔 總人口比例12.9%。當局預計到2036年,長 者人口將增加至 15.7 萬人,佔總人口比例近 20%。近年特區政府持續為本澳踏入老齡化 社會做準備,所推出的2016至2025年長者 服務十年行動計劃,由今年起亦開始踏入長 期階段。
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長期措施將於2021年至2025年開展。特區政府於《2021年度施政報告》中指出,會積極推進長者服務公寓計劃。現時政府預計,長者公寓2023年完工,爭取2024年啟用。